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祖宗留下的脈診,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2023-12-09養生

脈診的臨床意義

診脈是中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 於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份的生理病理資訊,是了解機體臟腑功能變化及氣 血執行狀態的視窗,可為診斷病證提供重要依據。

中醫整體觀指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機體各部份有賴經絡氣血的執行流註和溫煦濡養而發揮功能;同時人體又與自然界相應,人的經脈氣血隨日月運轉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上述各種生命現象,都可透過脈象的動態變化及時 地反映出來。但是,脈象的生理性變異有一定的限度和規律。當機體遭受外邪侵擾時,這種生理性平衡就遭到破壞,造成氣血、臟腑功能逆亂,反映在脈象上就出現各種病脈。【景嶽全書·脈神章】載:「脈者,血氣之

神,邪正之鑒也。有諸中必形諸外,故血氣盛者脈必盛,血氣衰者脈必 衰,無病者脈必正,有病者脈必乖。」脈象的盛、衰、正、乖,都是氣血邪 正的外在表現,透過診脈可了解氣血的虛實,陰陽的盛衰,臟腑功能的強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長,為治療提供依據。醫生不識脈就無以辨證,不辨證就無以論治,只有精通脈理,方能成為良醫。脈診的臨床意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 辨別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疾病的部位是指機體發生疾病時,病邪在表或在裏或侵犯機體的何臟何腑等。而寸口脈的寸、關、尺三部,在左分屬心、肝膽、腎,在右分屬肺、脾胃、腎,若某部脈象發生特異變化,則應考慮其相應臟腑發生病變的可能。例如,兩手尺部脈見微弱,多為腎氣虛衰;右關部見弱脈多為脾胃氣虛;左寸部見洪脈,多為心火上炎或上焦實熱等。

疾病的性質就是指病證屬寒或屬熱,以及痰飲瘀滯等。【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 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說明各種脈象都能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病證的病理特性。例如,寒與熱均可改變氣血在體內執行的速率,常反映出不同的脈象,故可從不同的脈象上判斷病變的性質。數脈、洪脈、滑脈、長脈等,多見於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遲脈、緊脈等,多見於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2. 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機 不同的致病因素及發病過程與機體氣血執行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系,透過脈象可以推測疾病的病因病機。如 【金匱要略

· 水氣病脈證並治】曰: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擊, 身體洪腫……此為風水。」外感風邪則脈浮,脈洪為氣實,風氣相搏,肺失 宣降,不能行水,水氣溢於肌膚,致全身浮腫。此文即是以脈象浮洪闡述了風水形成的病因病機。又如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陽微陰弦是指寸部脈微弱,尺部脈弦急,陽微為胸陽不足,陰弦為陰邪內盛,說明上焦陽虛, 下焦陰邪沖逆於上,導致胸痹而痛的病機。

3. 判斷疾病的進退和預後 透過診脈能及時反饋病變的資訊,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緩急,推測預後的兇吉,觀察療效的好壞。

觀察脈象推斷疾病的進退須結合臨床癥狀,脈癥合參,並要註意對脈 象的動態觀察。例如,外感病脈象由浮轉沈,表示病邪由表入裏;由沈轉 浮為病邪由裏出表。久病而脈象和緩,或脈力逐漸增強,是胃氣漸復,病 退向愈之兆;久病氣虛或失血、泄瀉而脈象虛大,則多屬邪盛正衰,病情 加重的征兆。熱病脈象多滑數,若汗出熱退而脈轉緩和為病退;若大汗後 熱退身涼而脈反促急、煩躁者為病進,並有亡陽虛脫的可能。

對病證進退預後的判斷尤應註重脈之胃氣,正如 【景嶽全書·脈神章】所說:「若欲察病之進退吉兇者,但當以胃氣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 尚和緩,明日更弦急,知邪氣之愈進,邪愈進則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 明日稍和緩,知胃氣之漸至,胃氣至則病漸輕矣。即如頃刻之間,初急後緩者,胃氣之來也;初緩後急者,胃氣之去也。此察邪正進退之法也。」所 以,缺乏和緩從容之勢的脈象是預後兇險的征兆。

對脈之觀察,除註重胃氣之外,還要重視脈之神氣、脈之腎氣,凡無 胃、無神、無根之真臟脈的出現,均屬病情危重,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