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作為中國傳統美食之一,一直以來都備受人們喜愛。然而,近年來有關面條與胰島健康之間的關系卻引發了人們的關註。
一些人認為常吃面條容易損傷「胰島」,進而影響血糖控制。那麽,這種說法是否科學可靠呢?醫生在此勸誡大家:控血糖,確實應該盡量少碰一些主食。
胰島的作用有哪些?
胰島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組織,胰島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泌胰島素,以達到平衡人體血糖指數的作用。
胰島β細胞合成分泌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胰島α細胞能促進葡萄糖的產生。
在臨床上,胰島功能主要是指以空腹、餐後2小時胰島素和C肽值來表達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
如果胰島受損,導致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抵抗,則很容易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從而還會誘發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的發生。
吃面條,易損傷「胰島」?
面條的主要成分為小麥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
進入身體之後,雖然能夠增強飽腹感補充熱量,但也直接影響血糖的穩定,導致糖分攝入過多,誘發葡萄糖堆積,增加胰島負擔,血糖也會失控。
而且有些商家在制作面條的時候還會加入防腐劑添加劑,這樣面條才會更新鮮,如此一來經常食用這樣的面條,會對胰島功能造成很大的損害,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所以應該要少吃面條才有利於血糖控制,降低並行癥。
醫生勸誡:控血糖,2種主食盡量少碰
1.白米飯
白米飯和精制面條一樣,都是高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而且,白米飯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大部份的纖維和營養素,只剩下澱粉和少量蛋白質。
這使得白米飯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因此,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白米飯的攝入量也需要嚴格控制。
2.烘烤類主食
比如烤紅薯、烤馬鈴薯、烤玉米等等,這類都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主食。這些食物經過烘烤之後呢,不僅水分就蒸發掉了,而且裏面的營養成分也會流失,糖尿病人吃了這些主食,血糖會迅速升高。
但糖尿病人更適合蒸煮紅薯、馬鈴薯、玉米,一來可以增加紅薯裏面的水分,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二來口感也會比較好。
這5種食物才是「降糖大王」,糖尿病人多吃,幫助促進代謝、降血糖
1.小米
小米在日常生活中最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小米本身就是一種堿性的食物,在血液中可以稀釋酸性。另外糖尿病患者經常吃小米可以讓身體的酸堿達到平衡,有助於穩定體內的血糖,同時還有一定的養胃效果。
2.燕麥
燕麥是一種低血糖指數的主食,含有大量的纖維和β-葡聚糖,可以幫助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燕麥還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延緩胃腸道中的糖的吸收,維持血糖的穩定。
3.蕎麥
蕎麥的營養價值很高,作為主食吃的是蕎麥面,含有70%的澱粉和7%-13%的蛋白質。
且蛋白質中的20種胺基酸組成平衡,脂肪含量為3%,高於小麥、大米及薯類,其中對人體有益的油酸、亞油酸含量也很高,無論是GI還是GL都比較低,很適合作為高血糖人士的主食。
4.紫米
紫米與平時吃的大米是不同的,它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比較少的,而且熱量比較低,作為主食吃,既不會導致體內熱量堆積,同時飽腹感也比較強。
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也比較久,可有效控制總體熱量的攝入,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從而達到控制高血糖的目的。
5.苞米
苞米帶有豐富多彩的不飽和脂肪,在其中脂肪酸成分達到60%之上,與維生素E協同效應,能合理減少血液碳水化合物濃度值,避免其沈積與血管壁。
此外老玉米的糖份比一般稻米低2.3%,而膳食纖維成分基本上是稻米的9倍,這都有益於降低餐後血糖水平。
不用吃藥就可以降血糖?想要血糖穩就照做,4個方法趕緊收藏
1.多曬太陽
維生素D在血糖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曬太陽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持血糖穩定。
合理曬太陽,每天15-30分鐘,註意不要在強烈的紫外線時段曬太陽,以避免皮膚損傷。此外,我們也可以適量攝入含有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蝦類、蛋黃和牛奶等。
2.適度運動
體育活動在糖尿病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定期鍛煉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重要的是參與適合個體健康水平胡偏好的活動,使鍛煉成為日常生活的永續部份。
3.規律作息
想要有效降低血糖,作息規律也很重要。很多人不知道熬夜和血糖升高有什麽關系,認為熬夜並不會有這方面的影響,殊不知在熬夜的情況下胰島功能降低,胰島素分泌量繼續減少,血糖就很難去穩定。
如果想要保持血糖正常,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透過作息合理,睡眠時間充足的方式來調節身體,維持
內分泌穩定,提高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來發揮良好的降糖效果。
4.定期監測血糖
高血糖的人必須要自我監測血糖,能準確反映出身體實際的血糖情況,然後根據檢查結果調整好飲食和運動,這樣才能防止糖尿病並行癥產生。一般需監測一日三餐後兩小時血糖、餐前血糖、夜間和睡覺前血糖。
面食作為傳統主食,在適量攝入的前提下,並不會對胰島功能造成嚴重影響。關鍵在於掌握科學的飲食方法,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血糖穩定。
透過選擇低GI面食、搭配蛋白質和蔬菜以及適量減少高GI主食的攝入量等措施,我們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