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本市多所中小學的校園餐管理有了新變化。全市校外供餐的中小學校實作「桶餐到班」全覆蓋、提倡全市學校為學生提供統一餐具減輕學生負擔、校領導陪餐提升校園餐品質、智慧食堂建設為校園餐工作帶來新模式……北京推出多項校園餐管理新舉措、新行動,讓學生在校吃得更衛生、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
校外供餐中小學校實作「桶餐到班」全覆蓋
9月2日中午11:50,北京小學廣內分校,學生午餐時間到了。送餐人員推著餐車、餐桶,帶著新的餐具,來到了班級。釘選餐車後,班主任和小誌願者們開始為學生分餐。「我們不吃盒飯了!」孩子們迅速發現了開學第一餐的新變化、新吃法,這讓他們感到新奇又開心。
不僅是北京小學廣內分校的用餐方式發生了變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新學期,全市中小學由校外供餐方式提供午餐的,實作了「桶餐到班」全覆蓋。「桶裝餐」送進班級,在保證餐食溫度的同時,也更好地保留了菜品的味道以及營養成分,口感更佳,讓學生吃得放心、開心。「‘桶餐到班’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學生可以按需取餐,能幫助學生養成節約的好習慣。」白家莊小學食堂經理王憲剛介紹,在白家莊小學「桶餐到班」已實行多年。
在延慶區永寧學校,學校也為各班配備了保溫湯桶、餐桶、炊具、餐具、分餐桌,並統一規劃了擺放位置。在開餐前,各班學生還集體推選出當天表現最好的四名同學,為大家做分餐服務。負責分餐的學生在班主任的示範下,統一佩戴手套、口罩、圍裙、帽子進行分餐。其余學生排隊打餐。整個用餐過程和諧有序,開心順暢。
提倡全市學校為學生提供統一餐具
「以前的餐具需要我們自己回家洗,有時上學也會忘記帶,比較麻煩,而且也不太衛生。學校提供餐具為我們減少了很多負擔。」白家莊小學本校北部校區6年級七班的學生張欣怡說。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校在新學期伊始實作了學校統一提供非一次性午餐餐具。
據悉,北京市教育兩委在此前調研中發現,部份學校因條件限制,學生上下學除了書包之外,還需要每天拎著飯盒餐包。為減輕學生及家長負擔,從新學期開始,全市鼓勵並提倡學校為學生提供統一餐具,對於條件不具備的學校,需繼續探索,陸續實作統一提供餐具全覆蓋的目標。
關於校園餐餐具的使用安全問題,學校盡量做到萬無一失。白家莊小學食堂經理王憲剛介紹,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食品級不銹鋼餐具,可重復進行消毒使用。同時,學校還購置了熱風迴圈消毒櫃,專門對餐具進行消毒,「每次用完餐具都會進行兩次消毒,先用消毒液消毒一遍,隨後再將餐具放入熱風迴圈消毒櫃二次消毒。」
不僅如此,每次供餐前,該校食堂會將消毒過的餐具按班級分裝,並在分裝箱上標明班級及就餐人數,以便更高效送餐。
在豐台區,豐台區教委針對校外供餐學校,統籌協調,在開學前全部為學生「提供非一次性餐具」,共涉及49校址,惠及2.6萬余名就餐學生。同時,著力推進委托經營食堂的學校逐步實作為學生「提供非一次性餐具」,共涉及109校址,惠及7萬余名就餐學生。
在東城區,東直門中學附屬雍和宮小學的食堂在暑假期間進行了改造並進行了設施裝置升級,並在原有的20多平方米洗消間的基礎上,透過挖潛學校資源,增設1間洗消間,解決了學生內建餐具問題。
在西城區,西城區實驗小學在暑假期間購置了新洗碗機,在新學期投入使用。
「由學校統一提供餐具,是學生用餐安全衛生的一項舉措。」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然,如果家長和學生不願使用學校提供的餐具,也可以內建餐具,我們堅持自願原則。」
校領導陪餐提升校園餐品質
「跟孩子們一起吃飯,我最關心學生餐食是不是營養,學生們愛不愛吃。」9月2日中午,白家莊小學教育集團校長安海霞來到6年級七班與學生們一同就餐。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的領導陪餐制並不是今年才有的,但在新學期對校領導陪餐制進行細化,在原來的基礎上,要求各校區中層幹部也要有計劃「陪餐」,直接關註學生用餐安全。
據悉,校級領導陪餐制是今年北京市推進校園餐工作的另一項舉措。開學前,為進一步規範全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和中小學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北京市教委等五部門於近日聯合釋出了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指引。按要求,新學期,每所學校應制定陪餐方案,每餐均應有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與學生共同用餐。書記、校長在校期間無特殊情況應當陪餐。陪餐的同時,他們要對飯菜進行客觀評價,並及時解決陪餐過程中發現和學生反映的餐食品質、數量、溫度、衛生、餐飲浪費等問題。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校長與學生近距離交流,現場了解學生們對飯菜品質的真實評價,還能切身感受學生就餐的困難,抓準學校食堂改進的方向和難點問題,能夠更好地提升校園餐工作品質,從而進一步讓學生吃得滿意,家長看得放心。」
除了校領導陪餐外,部份學校還邀請學校膳食委員會的校外成員、家長走進學校,與學生共進午餐,以此推動校園餐工作更上一個台階。在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學校將每月前三周的周二固定為家長陪餐日,最後一周匯總整理家長、學校等各方意見,並傳達給供餐企業。陪餐家長則由學校負責膳食工作的和諧管理委員會推薦,力爭全覆蓋。
智慧食堂塑造食堂智治新模式
8月31日,尚未開學返校,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初二學生李振旗已經在爸爸的手機上,開啟學校的智慧食堂點餐系統,短短幾秒鐘,他就完成開學一周5天的午餐預定工作,對於自己下周每天中午吃什麽,做到了心中有數。對於學生來說,吃好校園餐是提升學習生活品質的基礎。如何讓學生吃好、吃得滿意,是學校持續關註的重要問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隨著人工智慧融入教育,北京部份學校積極探索構建智慧食堂,改進膳食品質和安全衛生條件。
據悉,廣渠門中學在智慧食堂的建設上經過多年探索,在多樣化就餐形式、數據分析、菜品設計與搭配、資訊共享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智慧食堂的建立,改變了過去一個套餐的單一選擇,變為現在多種套餐的自主選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總監、副校長符娟說。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作為朝陽區第一個智慧食堂學校,采取智慧食堂系統提前點餐形式向學生供餐,有效提高了學生在食堂的取餐速度。
西城區截至目前也已實作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竈」100%全覆蓋,建立了智慧平台,確保學校重點部位無死角無盲點。智慧平台還實作了透過視訊AI演算法對後廚人員人臉辨識、對穿戴合規智慧分析、對室內溫濕度智慧監測超限、對竈台火溫監控無人情況報警等智慧監管報警,並可生成數據,形成畫面,方便問題追蹤處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實習生 曾敏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