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武漢「00後」專科生,當上高校教師!

2024-07-07推薦

7年前,

中考過了普高線的

武漢小夥張亞鵬選擇放棄讀高中,

進入中職學烹飪,

先後斬獲十余項省、市級烹飪類獎項,

獲評「湖北省技術能手」。

去年,

22歲的張亞鵬透過特招,

成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教師。

從教一年,

班上超半數學生

被全國知名五星級酒店錄用。

這個暑期,

常有學生給張亞鵬打電話報喜。

近日,

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

張亞鵬說,

他從未後悔過7年前的選擇。

張亞鵬給學生上實訓課。

為練刀工手上傷痕累累

2017年夏天,

中考成績出來後,

張亞鵬的成績比當年

武漢市一般公辦普高錄取資格線

高了10分,

但他不想讀高中了。

「讀高中也是為了考一所好大學,

總歸要有一技之長。」

張亞鵬決定趁早找一件熱愛的事做。

爸爸做中餐,哥哥「中西全能」,

張亞鵬從小的願望是「當廚師」。

最後,他去了

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學習中餐烹飪。

當好一個廚師並不容易。

16歲起,

張亞鵬每天至少要

進行10小時高強度訓練。

為了學好雕刻,

他先學繪畫,掌握美學基礎,

接著熟悉刀法,練基本功,

最初用蘿蔔取料雕圓球,

重復上千次再學雕花。

從雕出第一朵透明玫瑰

到在一塊西瓜皮上雕出

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走獸龍鳳……

那3個月裏,

張亞鵬手上的傷口就沒好過。

張亞鵬雕刻的龍。

備賽時每天只吃1個漢堡

從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畢業後,

張亞鵬到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讀大專,

繼續學習烹飪。

2020年底,張亞鵬以

「省賽」第一、「國賽」第九的成績,

透過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

國家隊集訓選拔。

張亞鵬在參加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集訓。

國家隊的訓練十分嚴格,

競爭也很激烈,

12名成員皆是各省份的第一名。

一開始,張亞鵬感到自己

「各方面都弱一點」。

每天訓練完回到宿舍,

不管多晚,

他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復盤當日訓練,

把需要改進的地方記下來,

短短幾個月就換了2個筆記本。

張亞鵬的作品。

近一年時間裏,

張亞鵬都在「走訓」中度過。

「走訓」的目的

是讓選手適應在國外參賽時

不同城市的氣候、濕度、水質和裝置。

其中,

做糖藝西點需要用到除濕機,

室內溫度動輒超過40℃。

這種環境裏,

將比賽計畫「拉一遍」要8個小時。

張亞鵬中暑過幾次後,

便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液。

張亞鵬的作品。

「國賽」要連比12個小時,

整個過程爭分奪秒,

不允許失誤,

也沒時間重來,

浪費一分鐘就可能無法完成作品。

吃飯時間也計入比賽計時。

在整整一個月的備賽時間裏,

張亞鵬和隊友

每天只顧得上吃一個漢堡充饑。

「吃了整整30個漢堡。

主要怕東西做不出來,

對不起師父,也對不起自己。」

張亞鵬說。

張亞鵬的作品。

最終,張亞鵬止步於

國家隊10進5選拔。

他說:「已盡了全力,

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2021年7月,

張亞鵬獲得

「湖北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22歲成為高校教師

2023年,

張亞鵬從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畢業。

不久後,

該校組織事業編招聘,

接到學院老師的電話通知時,

張亞鵬還有些自卑:

同批的人都是研究生,

只有自己是專科生,

「肚子裏沒有墨水,還是蠻不好意思的」。

但經過筆試、技能考核後,

加上「湖北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張亞鵬被特招

入職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成為高級烹飪實訓指導教師。

「炒個菜很簡單,

但要做個有文化的廚師不簡單。」

中國烹飪大師、

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

餐旅專業部主任常福曾告訴張亞鵬,

如果想在技術方面精進,

需要學習食物背後的文化與歷史,

還要了解人文、地理、經濟、醫學知識。

如今,

張亞鵬正邊上班

邊攻讀三峽大學自考本科學位,

還會時不時找一些

烹飪相關的書籍來看。

今年3月,

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中式菜肴制作】一書面世,

這是一本職業教育

國家線上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今年僅23歲的張亞鵬

是最年輕的參編者。

數據顯示,

2023年中國初中畢業生1623.6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16.5萬人,

相當於有近四成初中畢業生

選擇了接受中職教育。

張亞鵬認為,

現在國家大力推廣職業教育,

不管是學技術還是讀大學、做科研,

只要發揮自己的專長,

都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如今,

雖然已經當上了老師,

但張亞鵬還是經常做甜點蛋糕等

送給在武漢理工大學工作的表哥,

表哥和他女友都很喜歡吃。

張亞鵬說,

每當他研發出一個好吃的新品

並獲得好評時,

都讓他感到幸福,有價值感。

提起未來的打算,

張亞鵬準備

今年下半年去企業調研,

在更好了解市場需求的同時開發新技術。

作為教師,他有一個夢想:

「要把學生培養得比我還厲害,

把該傳承的東西傳承下去。」

采寫:記者占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