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為何對撤銷教師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2023-10-05推薦

因為本質上講,教師是個普遍非常幼稚的群體。他們出家門、入校門、進公門。進了公門又主要和小孩打交道,心智低幼化的同時還抱有莫名的優越感,對真實社會的柴米油鹽和社會的煙火氣一無所知。 所以眼裏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和小日子,而不知道自己已經在懸崖邊上了。

很多人不知道一個很簡單、很基本的事實: 目前的養人財政,極大比例是養老師財政 。比如你看這個答案認為養老師不需要多少錢,隨隨便便都養得起。

不是,維持教師編制,給老師發薪資才幾毛錢啊?

簡直是一葉障目。 一個中學一年4000萬薪資,他認為不多、完全負擔得起。那請問這個答主知不知道,一個縣有多少所中學、小學、幼稚園、職業技術學校?一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概是有多少?一個縣一年的財政開支又是多少?

我這裏,正好有一個樣本案例。雲南省的X縣,該縣提供了一個切口估計下財政供養人員的情況。

2023年我縣財政供養總人數13883人,其中在職人員9917人,離休人員26人,退休人員3940人。此次財政供養人員資訊庫的更新,確保了財政供養人員資訊庫基礎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為今後加強預算基礎數據管理、預算動態監控和決策分析夯實了基礎。

先不管離退休人員,在職這近萬人裏,教師大概占一個什麽樣的比例呢?

年末全縣共有教職工7329人,其中,專任教師6581。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147人,專任教師133人;普通中學教職工3008人,專任教師2603人;普通小學教職工2503人,專任教師2791人;特殊教育教職工41人,專任教師41人;幼稚園教職工1630人,專任教師1013人。

我查了下該縣所在州公辦幼稚園占三分之一,而中小學基本都是公辦。也就是說,該縣財政供養人員中,公辦學校教職工人數應該差不多是6000人,占到財政供養人員的一半以上。如果認為人均成本(註意不是到手收入,包括個人和單位繳納的稅五險一金差旅補貼等等)是10萬,那總開支就是6億。而這只是在職的部份,離退休的人群的近4000人中,退休教職工應該是2000人。而教師的一個基本情況是,年齡越高,職稱和收入都越高。然而,教師在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往往比臨近退休時的在職薪資還高。於是我們差不多估計這部份開支也是2億。

那該縣的財政情況如何呢?

全年全縣財政總收入8.35億元,比上年增長56.0%。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稅收收入3.62億元,增長108.4%。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0億元,增長4.0%;公共安全支出1.13億元,增長1.5%;教育支出10.63億元,增長0.2%;科學技術支出157萬元,增長12.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50億元,增長23.4%;衛生健康支出6.68億元,增長13.5%;節能環保支出0.58億元,下降56.6%;城鄉社群支出0.46億元,增長17.6%。

這裏,教育支出是10.6億。教育部一直宣稱,國家教育投入的六成用來養教職工,就也是6億的薪酬成本,這和我上面的估計相一致。社保支出7.5億,不用想大頭是養老保險,其中體制內要占相當比例,我認為這個2億的估算大差不差。至於6.88億的醫保開支,不用想也是體制內占了不成比例,應該也有1-2億是教職工支出的。

也就是說,該縣8.3億財政收入,40億財政支出,光養老師一項就要消耗8-9億,占縣財政開支的20%-25%,比全縣的財政收入還多。

這是一個地方的視角。從全國的視角看,全國教職工人數大約是1880萬(自己查),占3100萬事業單位人數的60%;而公務員人數16年公布過是716萬,最近也不可能超過800萬。全國衛生人員是1400萬,其中民營醫院的比例要比民辦學校要打。而國家教育全年開支4.1萬億,其中63%是教職工薪酬。照此推算,教師們的薪酬開支是2.6萬億,占到全國27萬億財政支出的近10%,如果算上養老和醫保,養老師開支至少3萬多億,要占12%左右。

這個比例跟地方不一致,這不奇怪。分稅制之下,財權上收,責任下壓。但無論怎麽算,養老師的開支都不是「幾毛錢」的事,而是一個巨大的財政重擔——全國國防開支也就1.6萬億。

現在各地都在強調要控制編制,到處都在傳降薪,有些地方還搞了什麽「小縣制改革」。但要知道,700多萬公務員不過占「財政供養人員」的兩成不到,再怎麽控制公務員編制,恐怕收益都不大。更何況公務員自己就是權力的主要掌握者,動他們難度可想而知。

再看看醫生群體。現在相當大比例的醫院已經是自負盈虧了,當然,醫保開支壓力很大,但在一個快速老齡化的社會,醫護人員有增加工作量的余地,但幾乎沒有減員縮編的可能。進一步說,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本身就有部份創收的能力,除了醫保覆蓋的一部份,還有余地賺一部份錢回來。此外,醫院能拉動制藥、醫療裝置等產業鏈,每一條都是巨大的社會覆蓋面。

最後我們來看教師群體。

1.如我們計算顯示的,教師人數最多,供養他們的財政壓力最大。

2.學校創收能力為零。大城市學校的國際部學費比較高,但整體創收能覆蓋的範圍是有限的。而且學校基本也不能拉動任何產業鏈,可能除了校門口的小賣部、小飯館和快捷賓館。

3.學校主要靠地方財政供養,而地方財政的狀況大家都知道。

4.生育率的情況眾所周知,那些縣城每年能生出多少小孩,更是眾所周知。

5.一個常常被人忽視的視角:教育其實是純粹的負收益產業,投入越多損失越大。因為教育開支是地方的責任,但教育的成果——學生卻是全國自由流動、大機率要被發達地區收割的。雲南某縣教出一個清北的學生,縣領導在高考發榜的時候可以上門拜訪吹捧一番,但誰都知道這個學生大機率留在北上廣深,雲南都不會回。哪怕教出211或者一本的學生,也會往昆明跑,不會回來。你越是搞教育,年輕人流失的越多。

於是如果你是縣領導,面對出生人口下降。你的選擇是:

A. 堅持教育投入,頂著財政壓力搞小班制,再苦不能苦教育。因為你能堅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眼光看問題,能超越自己平均三年半的任期做決定;同時你位居一縣,心懷九州,願意送年輕人們到更遠的地方去;另外你清心寡欲,不計個人得失,願意大把撒錢給老師們發薪資,而不是砸錢在能出顯績的地方,年終總結ppt沒有匯報內容也無所謂。

B.鈍角。

現在尚未出現這種抉擇,僅僅是因為19年開始的出生率斷崖尚未逼到眼前。等五六年後,出生率下降蔓延到小學,如果不縮編,那你就一定會看到一大批發不出薪資,或者被學校打發去守圖書館看大門的老師。

最後吐槽一下。某區長很多話我不以為然,但有件事我是非常贊同的——很多年輕女老師真是拎不清。稍微有點宏觀意識,教師——更不用說想考教師編的人,應該是催婚催生、鼓勵婚育最積極的群體,自己婚不婚、生不生不說,起碼該大力鼓吹別人結婚生子。但女教師反而是打拳的重災區,一堆女教師天天灌輸女拳,反婚反育。也就印證了我說的第一點,教師普遍非常幼稚,對於宏觀問題、財政邏輯一無所知,把「應然」和「實然」混為一談,把「希望發生什麽」和「實際上會發生什麽混為一談」,一廂情願地希望眼前情況永遠不變。

這些女老師把自己當成了溫室裏的花朵——我投胎到了溫室裏,那我就理所應當永遠享福,至於這個溫室怎麽維持,與我無關。孩子少了怎麽辦?搞小班制唄!那為什麽要搞小班制?因為我那麽努力考上了編,所以我應該一直享福,這是這個世界的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