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小米動了誰的蛋糕?

2024-03-30推薦

3月28日小米SU7釋出會上,宣布小米首款汽車SU7以售價21.59萬元正式釋出並上市。開售後銷售數據顯示:開售4分鐘大定突破一萬台,7分鐘突破兩萬台,27分鐘突破五萬台,首戰告捷。

「這是小米汽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最後一戰的開篇。」56歲的雷軍,在其個人微博上,再一次以創業者的姿態發出呼喊。

3月28日晚7點,小米汽車SU7釋出會正式舉辦。釋出會上雷軍透露,小米汽車SU7標準版原定價為22.9萬元,頂配版原定價為35萬元,但考慮近期車企的降價潮,小米決定分為標準、Pro、Max三個版本,定價分別為21.59萬元、24.59萬元、29.9萬元。這樣的定價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小米的誠意,也體現了小米自身的自信。

從2021年3月30日官宣造車開始,三年過去,小米汽車赴約而至。小米的正式入局,給如今的「車市生死局」重重加碼。

雷軍的底氣,從何而來?

「小米汽車,誠摯向小鵬汽車致敬!」此前,雷軍在微博公開艾特小鵬汽車。除了向小鵬汽車致敬,雷軍還在微博上給小鵬X9做足宣傳,預祝小鵬大賣。這哥倆在微博上的有趣互動,在前期為SU7的釋出拉滿了懸念和期待。

小米造車撐得住嗎?底氣從何而來?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是前期經驗的支撐。順為資本對小鵬的投資,讓小米從中汲取了足夠經驗。順為資本是由小米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聯合建立的,既是小米的投資人,也是小米的「同盟軍」,雙方在多個計畫上「協同作戰」,順為資本在小米生態鏈的建設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業內知名的投資機構,順為資本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布局和判斷,對小米這個新入局者而言,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透過觀察和學習順為資本的投資模式,小米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為自己的造車之路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粉絲沈澱的力量。多年以來,小米在行動終端積累了大量粉絲和使用者基礎,這些「米粉」對小米有著極高的認同感和忠誠度,他們的支持和期待也給小米造車帶來了巨大的動力,這是其他車企難以比肩的先天優勢。但凡事都有AB兩面,SU7發售後,是否承接得住「發燒友」們的期待,尚未可知。擁有龐大粉絲量的小米,一旦車輛效能不如人意,難免會讓粉絲們感到心寒,甚至「脫粉回踩」。一旦如此,小米汽車在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品牌口碑和影響力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再者,是雄厚的資金實力。小米公布的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小米全年對研發的投入達到了191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年增長了19.2%。而在這些研發投入中,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費用占據了35.1%,達67億元。據悉,自小米宣布進軍汽車業務以來,其在汽車領域公開的投資規模已達到98億元人民幣。「我們第一輛車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整體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元。」雷軍稱。造車是一個長期且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過程,顯然,小米已經準備好了足夠的資金「慢慢燒」,用來支持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以換取未來市場的報酬。

最後,是計劃出海的雄心。即使出海時間還沒確定,但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表示:「小米目標用15-20年時間成為全球TOP5汽車品牌,所以一定會做海外市場,但出海時間表還未確定,通常需要2-3年的時間,目前先聚焦中國市場。」按小米集團的發展路徑,小米汽車出海勢在必行。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全球化市場,要想在其中立足,國際競爭力是必須具備的要素。

誰的蛋糕被動了

小米初次亮相,就在釋出會當天搶占了多達15條的熱搜,勢頭強勁,網上輿論兩極分化,有人贊不絕口,有人找理由質疑。「使用手機行銷策略玩汽車市場」「小米超級電機為匯川兩年前釋出的產品」等謠言越來越多。冷靜下來思考,小米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引起變革甚至重新洗牌。在無形之中,必然會牽動一些企業的利益,必然會分走一些企業「到嘴的蛋糕」。

小米SU7釋出會上,幾乎半個車圈都到場了。除了「蔚小理」三位創始人以外,長城汽車、北汽集團、長安汽車、深藍汽車等車企高層也都現身了。

在釋出會進行過程中,「蔚小理」的反應,更是被網友們做成表情包調侃打趣。與華為的開放策略不同,華為主要是與其他車企合作,而小米主張自主研發,在大眾心裏,小米就很顯然是「蔚小理」的競爭對手了。小米推出的首款車型類似轎跑,那麽直接競爭對手將是比亞迪漢、蔚來ET5和小鵬P7。但小米在售價上相較比亞迪漢、小鵬P7要低於30萬,那麽蔚來ET5就是小米最直接的競爭對手。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蔚來汽車近五年半來凈利潤已累計虧損764億元,虧損嚴重,銷量不如同行。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交戰正酣,小米汽車的釋出,對蔚來汽車來說,將會是一個大的競爭和挑戰。

然而,從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角度來講,只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小米汽車的加入應該被看作是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正面力量。這個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內卷,所有人都深切地感知到,市場發生了劇變,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已經開啟。

小米的對手們,現在跑到哪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是各大車企爭奪的焦點。近年來,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自今年開年以來,中國新能源車企更是卷出了新高度,從比亞迪率先掀起降價潮,到諸多車企釋出年報宣布戰績喜人,再到現在小米SU7強勢釋出正式入局,車企們似乎已經來到了「決戰」時期。

乘聯會3月27日釋出相關數據,3月1-24日,新能源汽車市場零售49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9%,較上月同期增長8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55萬輛,同比增長38%;3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50.8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3%,較上月同期增長110%,今年累計批發164.4萬量輛,同比增長30%。3月累計零售新能源汽車滲透率47%,燃油市場回暖仍慢於預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插混走勢不強,純電動環比有所改善。小米的入局,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那麽在這個賽場上已經出發了許久的選手,他們現在又跑到哪裏了?

去年12月,理想推出首款純動旗艦MVP車型MEGA,但2023年純電MVP車型銷量不佳,因此MEGA作為純動車推出,也會受到不小挑戰。加之MEGA在造型上的兩極評價,也讓MEGA受到不小關註。

截止2023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累計超過650萬輛,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但2023年已比亞迪將電動化上半場紅利吃盡,下半場,比亞迪需要補齊自身短板——智慧化、高端化,向更高目標沖刺。

2023年是華為智慧車業務的翻身之年,去年9月份推出的問屆新M7,截止2月1日已獲得超14萬輛的訂單。智界是華為復制問屆汽車成功模式的第一站,如何復制智選車的銷量奇跡,將會是2024年華為智選車必須直面的挑戰。

進入2024年,在比亞迪、小米等友商積極出牌的情況下,蔚來能出的全新牌面不多,難免被動。為達目的,蔚來試圖用智慧駕駛能力、補能網路等手段來刺激銷量。重壓之下,蔚來銷量的穩固,還需要更強勁的銷售力度支撐。

如今,「價格戰」成為貫穿電動汽車行業的關鍵詞。無論是新車造勢還是傳統車企,都卷入其中。

隨著市場日漸成熟,競爭愈演愈烈,過去依靠填補市場空白實作暴漲的紅利期已經過去,新能源賽道已經進入深度挖掘使用者需求,比拼硬核技術和體系化能力的「深水區」。如果新能源車做不到響應市場呼聲,推出更多細分和創新車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便難以在決勝局站穩,更遑論在國際市場立足。

降價?推出新車型?

隨著小米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定價策略以及車型推出計劃成為了外界關註的焦點。盡管開售半小時內銷售數據喜人,但後勁是否充足還待觀察。在戰況膠著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小米汽車後續會作出何種反應?是選擇降價策略迅速占領使用者心智,還是繼續推出新車型展示其造車實力並搶奪市場份額?

降價策略在汽車領域並不少見,尤其在產品剛進入市場或供應鏈尚不成熟時,降價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價格推廣手段。對小米來說,如果其供應鏈尚未完全成熟,透過降價可以快速吸引消費者,提高市場份額。然而,降價振幅的大小也會直接影響供應鏈的穩定性。降價振幅過大可能導致供應商利潤受損,進而影響到零部件的供應和品質。因此,小米如若采取降價策略時需要謹慎權衡,確保降價振幅既能吸引消費者,又不會對供應鏈造成過大沖擊。

另一方面,推出新車型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小米作為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其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研發實力不容小覷。推出新車型可以展示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熟度和技術實力,同時也是對市場的一次重要試探。如果小米能夠推出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新車型,並在市場上取得開門紅,那麽這將為其在該賽道上贏得更多的關註和認可。

小米在確定具體的後續打法之前,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一是小米需要關註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了解消費者對於價格、效能、品質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二是小米也需要考慮自身的供應鏈能力和技術實力,確保能夠按時交付高品質的產品。

最終,小米的決策將取決於其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如果小米希望迅速占領市場份額,那麽降價策略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如果小米更看重技術展示和市場認可,那麽推出新車型可能更為合適。無論小米選擇哪種策略,都需要在保持自身利潤的同時,確保為消費者提供高價效比、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結語

業界公認,2024~202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決戰期,能否殺出重圍,奠定未來十年的領軍地位,在此一搏。

小米作為後來居上者,聚焦了太多的目光和期待。要花多長的時間才能追上對手?會厚積薄發還是後勁無力?是否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特斯拉」?這些都是外界十分關註且需要依靠時間檢驗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正如雷軍所言,「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中國新能源車應當共同進步,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