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紅樓茶器話玉鬥

2024-08-13推薦

▌張德斌

2010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中的綠玉鬥(視訊截圖)

清道光 錫套紫砂裏方鬥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銀方鬥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寫妙玉讓寶釵和黛玉到耳房內吃梯己茶,寶玉悄悄地隨後跟了來,有這樣一段描寫:

妙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鬥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裏未必找的出這麽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

這裏提到的「綠玉鬥」,1987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與2010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中均有相關鏡頭。這兩個版本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對於【紅樓夢】中相關器物的展示,通常很少有一致的,但在這個「綠玉鬥」上面,卻十分難得地從顏色、器形到大小,幾乎完全一樣:其形狀近似於去掉尖頂的倒金字塔形(也就是「鬥形」),十分小巧,無柄。

鬥在早期文獻中是挹酒的用具,其作用與勺一樣。【詩經·大雅·行葦】有「酌以大鬥,以祈黃耇(gǒu)」之句。安徽阜陽西漢汝陰侯墓與鹹陽漢武帝劉徹茂陵1號冢陪葬坑所出銅勺皆自名為鬥。【儀禮·士冠禮】鄭玄註:「勺,尊鬥也,所以斟酒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勺,枓也,所以挹取也。」北鬥之所以得名為「鬥」,也正是因為七顆星連線起來像一個帶長柄的勺子。【詩經·小雅·大東】亦有句「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我們由此可以想見古代鬥的形狀。

鬥又是量具的名稱。【說文解字】:「鬥,十升也。象形,有柄。」段玉裁註:「上象鬥形,下象其柄也。」可見作為量具的鬥是有柄的。【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田厘子乞事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於民以小鬥受之,其稟予民以大鬥,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田乞在齊景公時任大夫,向百姓征收賦稅(谷物)時,以小鬥入,但貸糧給百姓時,以大鬥出,悄悄對百姓施以恩惠。數十年間,齊國民心背離呂氏,流水般地歸往田氏門下。可見在春秋時期,作為量具的鬥有大小之分。

在各個歷史時期,鬥的形制與容量並不一律。1976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件陶鬥,為矮圓筒形,直壁、平底,容量2001毫升。兩漢之際新莽始建國元年銅方鬥(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正方形,有短柄,容量1940毫升。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東漢「元初大司農銅鬥」是口沿外撇、上粗下細的矮圓筒形,外側有圓圈形鋬,容量為1970毫升。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成化銅鬥為口底皆方、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器口內有一橫梁,容量9600毫升。

「玉鬥」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文獻,應是【史記·項羽本紀】,劉邦赴鴻門宴,僥幸逃走,留下張良為其善後,「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依言獻上,「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這件玉鬥的具體形制尚不明確,從語境來看,可能與玉璧一樣都是禮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玉松林策杖圖方鬥,為明嘉靖年間制品。器作平底方鬥形,無柄。高6.7厘米,口沿邊長13厘米,底邊長9.2厘米。白玉制,略灰黃。內壁底部陰刻楷書乾隆禦題【詠舊玉鬥】:「亞父撞之後,重為玉鬥誰。連成雙面畫,接刻七言詩。迥異俗之態,依然古作師。藉瑕繪松鬣,思已漸鄰奇。」乾隆皇帝弘歷由這件玉鬥聯想到鴻門宴上張良獻給範增的玉鬥,也許兩者之間在形制、功能方面確有相同之處。

一般認為,作為飲器的方鬥杯應是有柄的。馮其庸、李希凡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大辭典(修訂版)】解釋「綠玉鬥」稱:「造型為上大下小的方形,單側或雙側有把手的碧玉飲器。」上海市紅樓夢學會、上海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編【紅樓夢鑒賞辭典】也認為「綠玉鬥」是「用綠玉雕成的有柄飲茶具」。作為實物依據,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代白玉回紋雙螭耳方鬥杯、瑪瑙龍柄方鬥杯,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道光錫套紫砂裏方鬥杯,都是鬥形飲器,也都是有柄的。

不過也有相反的例證,比如同樣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銀方鬥式杯,由12件組成一套,就都沒有柄。12件杯的內壁均淺刻不同的山水人物圖景,若將每件的四壁銜接起來,即為一幅通景故事畫。內底陰刻篆體「蘭亭修禊」「西園雅集」等,點明畫面內容。其中一件外側刻有「大明皇帝賜金」字樣,說明這套方鬥杯應是明代之物。這意味著,兩個版本的【紅樓夢】電視連續劇裏,賈寶玉飲茶所用的「綠玉鬥」都沒有柄,也完全是說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