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這回玩大了,幾句話的效果,堪比原子彈。
2月26日,巴黎舉辦了一場挺烏峰會,會後,馬克龍大放厥詞稱,絕不能讓俄羅斯贏,且不排除向烏克蘭派兵。這兩句話直接讓北約內部成員慌了。英國、德國、義大利等紛紛站出來與馬克龍「撇清關系」,美國方面更是繃緊了神經,白宮、國務院、五角大廈的發言人輪番「上陣」,反復強調,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兵。
其實馬克龍的想法,也很好理解,作為法國的總統,他深知自己的國家在歐洲以及全球的影響力,也明白烏克蘭局勢的緊張對於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穩定都至關重要。他希望透過強硬的表態,來展示法國對於烏克蘭的支持,並以此來彰顯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角色和領導地位。
只不過很可惜,馬克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北約其他成員,尤其是美國對俄羅斯的忌憚程度。要知道,如果北約真的出兵俄烏戰場,就意味著美國要與俄羅斯展開正面沖突。兩個擁核大國的正面沖突,必將造成不可挽救的後果,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美國根本就不敢與俄羅斯正面較量。一方面,是因為新一輪巴以沖突仍在繼續,美國精力有限,騰不出手;另一方面,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多方面的角逐,一旦卷入俄烏沖突,就意味著美國要在中美賽局中落於下風。
所以說,此時此刻,拜登政府是絕對不會逞能去和俄羅斯撕破臉的。這也是為什麽在馬克龍大放厥詞後,美國著急忙慌地向俄羅斯解釋、找補的主要原因。
那麽,整場「鬧劇」下來,誰最獲益呢?不用多說也知道是俄羅斯了。
一方面,馬克龍的言論使得北約內部出現了裂痕。北約作為一個軍事同盟,其成員國的團結和一致行動,一直是維護其地位和影響力的關鍵。然而,馬克龍的表態,卻讓北約內部成員出現了分歧和矛盾,尤其是讓美國與法國之間的關系有了緊張的趨勢。這種裂痕為俄羅斯提供了更多的戰略空間,使其在國際事務中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挑戰。
另一方面,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緊張表態,無疑是將它們的底線展示給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美國和北約的顧慮和限制,也讓普亭更加安心。當然,俄羅斯也有可能會利用這一資訊,采取更加靈活的策略,進一步推動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
總而言之,馬克龍的這一手操作還挺有「水平」,本想給自己謀利益,結果誤打誤撞,給普亭送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