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多吃糖會使大腦「愛上甜食」

2024-10-02推薦

我們的大腦很少撒謊。在重大事情上,我們基本可以信任它。例如,甜食通常被視為美味,這其實是大腦在為我們及其自身謀取福利。

畢竟,糖是至關重要的能量,而大腦尤其離不開它:大腦雖然只占體重的2%左右,卻要消耗20%的能量。「此外,大腦本身不能儲存能量,它別無選擇,只能盡可能定期從血液中攝取糖分。」德國什列斯威-霍爾斯坦州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系主任克里斯汀·西納說。

因此,人體中有好幾種機制來確保大腦能持續獲取糖分也就不足為奇了。首先是較早的所謂「頭期」:我們只需要聞到、甚至光是想到甜味,大腦中相應的中樞就會被啟用,承諾給予我們獎勵。嗯,櫥櫃裏不是還有半塊巧克力嗎?讓我來看看……

一旦甜食進入胃腸道,所謂的腸-腦軸就會被啟用。腸道中的神經受到刺激,不僅在大腦中釋放攝入更多糖分的沖動,而且還確保我們對糖分的偏愛在中期持續存在——甜甜的母乳正是促成這種偏好的因素之一。

當糖分最終抵達大腦時,「獎賞中樞」會透過多巴胺被啟用,從而帶來一種美妙的感覺。總而言之就是:好吃,多吃!西納表示:「前進演化只忘了告訴我們一件小事:糖分攝取的上限。」這在今天成了一個大問題。全世界無數人體重超標,並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因為糖分如今幾乎無處不在,被添加進各種食品,而消費者往往對此一無所知。

這是有後果的。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腦中存在一種習慣效應,會讓一切變得更糟。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發表的研究再次證明了這一現象。他們讓兩組體重正常的受試者在8周內除正常飲食外,每天多吃一小塊布丁。其中一組的布丁含有大量脂肪和糖分。之後,研究人員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他們的大腦,並觀察其對含脂肪與糖的奶昔的反應。結果顯示,連續8周食用含脂肪和糖的布丁的受試者認為,含脂肪和糖的奶昔味道特別好。高糖飲食顯然導致人們越來越喜愛糖分。

這項研究還有另一項更可怕的發現:大量攝入糖分的人可能逐漸損失一小部份所謂的聯想學習能力,即判斷攝入多少能量對自身而言足夠的能力。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腦科學研究者馬克·蒂特格邁爾說:「習慣吃糖的人傾向於選擇攝入更多卡路裏。他們下館子時更可能點薯條而非米飯。」

問題在於,隨著時間推移,超重的人會因為越來越愛吃糖,最終陷入某種漩渦,導致他們幾乎不可能在後期戒掉糖癮。蒂特格邁爾表示:「人們常說,肥胖癥患者只是缺乏自律。但這麽說對他們不公平。嚴重的肥胖癥並不是自律的問題,而是因為腦連線產生了重大變化,以至於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大量進食。」

從長遠來看,糖攝入量增加不僅會讓大腦越來越偏愛甜食,從而損害大腦,而且血糖水平常年居高不下也可能損傷腦血管,增加中風風險。德國神經病學學會秘書長、神經學家彼得·伯利特說:「某些糖分子,即所謂的糖胺聚糖,也可能損害神經連線,也就是突觸的功能。因此,持續增加糖攝入量顯然會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不過,從積極角度看,絕大多數人都有能力讓大腦逐漸戒掉糖,盡管速度很慢。伯利特說:「與抽煙不同,人們通常被建議從現在起徹底戒煙,但不必一下大幅減少糖攝入量。更重要的是,慢慢地減少個人的攝入量,這樣大腦也更容易適應。」

戒糖的動力並不一定非得源自對長期高糖飲食所造成後果的恐懼。還有其他激勵因素:只要堅持幾天低糖飲食,血糖就會趨於穩定,睡眠品質通常也會改善,口氣變得清新;幾周後,膚色通常會更亮,體重開始下降,大腦中的味覺和判斷食量的能力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轉自: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