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奇怪現象:百姓想統一,國家不願意?這個國家雖強大,卻依舊解體

2024-08-07推薦

1992年6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將聯邦分為兩個主權國家。之後斯洛伐克也發表主權宣言,對外宣布「和平分手」。至此,捷克斯洛伐克變成兩個國家,分別是捷克、斯洛伐克。

本來,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是蘇東巨變背景下的一個產物,相較於當時的蘇聯和南斯拉夫的分裂,這個國家的分裂並不值得太多註意。但是西方雖然雙手贊同蘇聯和南斯拉夫的分裂,可是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卻始料未及。

原來根據分裂前的調查顯示,只有11%的捷克人和17%的斯洛伐克人願意選擇分家,所以西方人普遍認為:蘇東巨變,任何國家都有可能分裂解體,但捷克斯洛伐克應該能穩住。

可萬萬沒有想到,雖然大多數老百姓不支持分裂,可這個國家卻最終還是走向分裂,並且直到現在都看不到統一的可能性。對於這一奇怪現象,西方也是嘖嘖稱奇,一度稱之為蘇聯解體之後的獨特政治現象。

而且更加讓我們出人意料的是,解體的捷克斯洛伐克在當年可不是一個弱國,它在歷史上一度威名赫赫。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著名的慕尼黑會議上,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割去了蘇台德地區。當時我們的歷史書明確的提到,傑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工業總產值僅次於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甚至還高於日本。

相較於還處農業國的民國政府,捷克斯洛伐克稱得上是西方工業強國之一。後來加入蘇聯社會主義陣營後,捷克斯洛伐克的發展也是相當亮眼,它的工業、農業基礎都相當不錯,在生活水平方面相對於我們甚至還一度有所超越。

總之,捷克斯洛伐克在當年不是什麽弱國小國,而是一個至少在紙面數據上看,稱得上是世界前列的國家。也正因為如此,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在當年讓人覺得不能理解,它明明有不錯的實力,老百姓也擁護國家統一,連西方各國都覺得不會分裂,可它偏偏就是分裂了。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奇怪現象到底是怎麽產生的?想要解答這一切,我們就不得不聊一聊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的歷史區別。開啟史書我們會發現,捷克斯洛伐克原來不是一個民族,它是由兩個民族和地區所組成。

兩個民族的共同祖先是西斯拉夫民族,但是他們的發展卻有很大不同,捷克人的發展明顯要更快一些,這裏的部落快速聚集和吞並,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向心力也變得更大。

而斯洛伐克地區實力很弱小,部落聯合的也比較松散——例如在面臨阿瓦爾人入侵時,斯洛伐克沒能擋住,而捷克地區的人民卻頑強抵抗,頂住對方的入侵。

到公元九世紀時,兩個民族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統一」,都被崛起的摩拉維亞公國所控制,雙方都共同生活在一個大摩拉維亞帝國的大家庭中。

然而,因為歷史上捷克人發展更早,而且實力更強,因此即使大家成為一家,捷克人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弱小的斯洛伐克只能居於從屬。

後來大摩拉維亞帝國解體,斯洛伐克民族又被匈牙利人控制,成為匈牙利的一部份。反觀實力較強的捷克人,他們則非常幸運的走出不同的道路,於十世紀初建立獨立國家,而且同日耳曼民族鬥爭生存發展了6個世紀,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完整的語言文字和民族向心力。

反觀斯洛伐克,他們未能在帝國崩塌後建立獨立國家,此後一直被匈牙利王國統治,一直到1918年。如此一來,他們的民族國家意識發展非常緩慢,不僅經濟、文化落後,甚至連自己的語言文字都沒有,一直要到1843年才開始研究出自己的書面語言。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斯洛伐克、捷克擁有巨大歷史差異,再加上捷克地區發展工業,斯洛伐克地區擅長發展農業,以至於很多學者認為:斯洛伐克相較於捷克族至少落後了半個世紀。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兩個發展差距巨大的民族,想要組建一個大家庭很難。但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麽奇妙,兩個差異巨大的國度卻迎來再次統一,甚至組建成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首先是1620年,獨立的捷克民族失去獨立地位,被迫淪為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雙方又成為一個國家的人,此後一直持續到一戰結束前,這是兩個民族的第二次被統一,雖然都是一段悲慘的往事,但也的確給了兩個民族組建共同家庭的機會。

而在奧匈帝國被瓦解後,難兄難弟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大民族決定「正式抱團」,組建獨立的共和國。當時雙方對建立統一的國家都充滿期待——例如雙方簽訂的匹茲堡協定就提到:在自由的祖國,每個部份都是國家的主人,將有一個自由的捷克,也將有一個自由的斯洛伐克。

可惜,就如同新婚夫婦一樣,婚禮宣言上,大家都莊重嚴肅,承諾滿滿;但婚後數年後,彼此都是為鍋碗瓢盆吵得不可開交。捷克和斯洛伐克也是如此,當年的承諾全都成為屁話。

先進的捷克族資產階級,不承認落後的斯洛伐克族的存在和自主權,甚至還一直在民族問題上做文章,將兩個民族作為統一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思想寫入1920年透過的憲法中,他們在不斷的試圖將斯洛伐克人捷克化。

好家夥,從一開始捷克打的主意就是同化自己的「好兄弟」。很明顯,這種做法埋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的隱患,不過這一現象會出現也屬正常,如果捷克族真能把國家建設好,公平對待斯洛伐克族,這倒也不失為一種發展路徑。

可惜,捷克斯洛伐克的發展也沒有做到以上這一點。二戰爆發前,捷克資產階級全面打壓斯洛伐克,不僅關閉斯洛伐克地區的工廠,還拆走他的機器裝置,逼迫該地區成為落後的農業區和伐木區。

斯洛伐克的資產階級也不慣著對方,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早就已經鬧到幾乎要分家的地步了。不過,後來希特勒在二戰前夕搞出一個慕尼黑會議,強行吞並整個捷克地區,並且扶植了一個斯洛伐克的傀儡政權。

因為希特勒壓榨當地人,所以斯洛伐克傀儡過得也很不好,兩方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小胡子。有共同的敵人,自然就有向心力,例如1944年斯洛伐克地區爆發共產黨人反法西斯大起義,1945年也成立了以捷共為領導的民族政權聯合政府,並且幫助蘇軍解放了全境。

因為打敗了共同的敵人,再加上有蘇聯的強勢介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再次得以恢復,捷克和斯洛伐克以平等共和國的身份組成聯邦政府。其實,如果接下來蘇聯搞好民族政策,並且讓共和國擁有充分發展前景,慢慢兩個民族也會融為一體,可能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瓦解。

雖然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擁有長足進步,尤其是斯洛伐克地區,在捷共的正確領導下,它的工業化和經濟得到空前發展,憑借30%的人口創造國民總產值的40%,這使得原本擁有很強獨立性的斯洛伐克人民也變得逐漸擁護聯邦政府。

但可惜,粗暴的政策使得民族融合的過程多有挫折,例如聯邦政府依舊沒有處理好兩國的公平問題,以至於斯洛伐克人均收入比捷克人少了2500克朗,後來該數值不斷拉大,已經增加到5000之數。

不患寡而患不均,兄弟國收入高人一等,此舉逐漸引起斯洛伐克人的不滿。總而言之,在當年的發展過程中,斯洛伐克人感覺到不公平,認為自己正在被抹殺,被當成後娘養的。

與此同時,捷克人也覺得不滿,因為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不斷的被調集更多的資源以支持斯洛伐克,因此很多捷克人也覺得自己養了一個拖油瓶,對於斯洛伐克也不爽。

如此一來,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問題越來越嚴重,在經濟發展尚可的年代,這種矛盾還能控制,一旦經濟陷入停滯,甚至出現嚴重的經濟動蕩和政治危機,這個國家就一定會出大問題。

後來眼看強大的蘇聯都瓦解,社會主義陣營紛紛改旗易幟,早就按捺不住的斯洛伐克也站出來表達自身的民族訴求。不過,當時的情況有點特殊,對於老百姓來說,越是動蕩不安的時刻,他們可能就越想安於現狀,抱團取暖。

其實當時不少老百姓也的確不願意兩邊分家——但是在領導層面,不僅僅是斯洛伐克想要分家,捷克領導人也有很強的分離願望。

例如,當時在修改國名時,1990年聯邦議會將國名改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結果引起斯洛伐克的堅決反對,不得不將國名多次修改,最終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而面對斯洛伐克的獨立沖動,捷克政府也蠢蠢欲動,它也和斯洛伐克一起向聯邦政府要權,在不斷策劃獨立。在兩邊施壓下,聯邦總統哈韋爾不得不將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執行權下放給兩個民主共和國。

之後又進行經濟改革,斯洛伐克則和聯邦政府產生嚴重分歧,斯洛伐克反對休克療法,要搞走自己道路的改革。恰好當時聯邦政府的改革導致斯洛伐克嚴重經濟問題,所謂的走自己道路的改革很快獲得一致響應。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斯洛伐克迎來獨立條件,而且捷克也預設斯洛伐克的分裂行為,這就有了開頭提到的雙方和平分家,捷克斯洛伐克不復存在。

以上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分裂這一政治奇觀的全過程,綜上所述,其實該一現象的形成原因歸根到底就是民族的差異,兩個民族自始至終都沒有好好融合,經濟一直不對等,此前只是靠大國的壓力來強行撮合雙方。

如此,這個國家怎能不分裂?不過萬幸的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開後,兩國關系倒是很好,畢竟雙方沒有太大政治、民族矛盾,他們的結局倒也算得上合適。

參考文獻:【民族問題與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捷克和斯洛伐克解體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