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冷戰最大敗筆,美國踏入越南泥潭的直接原因,為何是被中國驚嚇?

2024-06-22推薦

「我們將不計任何代價,承受任何負擔,應對任何問題,支持任何朋友,反抗任何敵人」

上面是甘迺迪就職演講時的原文,在說完這段話之後,甘迺迪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頭也不回地,紮進了越南戰爭的泥潭

美國在越南戰場的兵力曾高達57萬,持續十余年的戰爭,也讓濕熱的叢林與無處不在的越軍,構成了一代美國人的共同回憶

從事後的角度看,深陷越南戰爭,是美國在冷戰中期的最大敗筆,這個錯誤的決策不僅帶走了至少兩位美國總統

還讓美國在七十年代極其被動,然而當我們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能發現這場錯誤的戰爭,實際上是美國在韓戰後,被中國驚嚇的結果

在日內瓦會議結束之後,法國殖民者永遠地離開了越南,然而法國人前腳剛走,美國人就控制了越南南部,並扶持厚顏無恥的吳廷琰,建立了所謂的「越南共和國」

吳廷琰深知自己得國不正,而且年事已高的他治國無方,根本不可能帶領南越南走向繁榮富強

因此他能否坐在這個位置上,完全取決於他背後的美國人,希不希望他坐在這個位置上

為了保住自己南越南總統的位置,吳廷琰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無條件的跪舔美國,而另一件,則是背信棄義

吳廷琰背信棄義的物件,是北越與日內瓦會議,越南在法越戰爭後一分為二只是暫時的妥協,在日內瓦會議中,所有的與會國家,在口頭上都支持越南統一

而統一的方式,則是南北越都穩定下來之後,於會議後兩年、也就是1956年展開一場覆蓋越南全境的選舉

計劃看上去很美好,可是等到兩年之期已到,上門請求籌備大選的北越代表卻吃了閉門羹

吳廷琰自知無法贏下大選,於是一方面瘋狂迫害南越南的不同政見者,另一方面則找各種理由拒絕大選,而在吳廷琰背後,美國一方面默許了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則開始向南越南派遣越來越多的軍事顧問

當年北越能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接受國家分裂,就是沖著這場統一選舉來的,如今和平統一已無可能

北越自然會開始考慮以其他方式完成國家統一,最終結果就是在1959年北越內部達成共識,越共中央決定透過軍事行為,以實作越南的國家統一

如此看來,越南戰爭的爆發,似乎是南北越之間的內部矛盾,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背後的棋手身上時,就能發現北越的統一願望與吳廷琰的個人野心,其實都是幕後勢力有意引導的結果

越南戰爭中最大的幕後勢力,便是一手扶植南越南的美國,而支撐美國操縱南越南、並進而引發越南戰爭的理由,則是在韓戰後,由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總結的 多米諾理論

韓戰結束後,美國內部對自己沒能打贏一個「乞丐」一樣的新中國感到極度意外

美國人在當時並不明白他們為什麽沒能贏下韓戰,而在當時,這種疑惑,很快轉變為對紅色勢力的提防與恐懼

韓戰結束不到半年,白宮就提出了所謂的「多米諾理論」,這個理論的內容很簡單

「如果共產黨開始控制一個國家,那麽這個地區的其他國家,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倒下」

先不去討論該理論的對錯,在白宮丟擲這個觀點的一瞬間,美國人就對此信以為真,並開始拿著放大鏡尋找可能存在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不幸的是,正值奠邊府戰役期間的越南,成為了美國認定的第一塊骨牌,於是阻止越南、至少是半個越南徹底赤化,成為了美國在當時的重要戰略目標

為了避免第一塊骨牌倒下,美國先是透過威逼利誘,將難以控制的法國人趕出越南,又在簽署【日內瓦協定】之後,小動作頻出

在越南內部,美國透過煽動上百萬天主教移民南方,為吳廷琰的上台鋪路,而在越南外部

【日內瓦協定】剛剛簽署不到半年,美國就公然違反協定規定,糾結英法澳新與多個亞洲國家,簽訂涵蓋大半個中南半島的【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

該條約違背了日內瓦協定中尊重越南中立的條款,公然將南越南置於美國的保護之下;而另一邊,美國還煽動吳廷琰用選舉的方式推翻保大政權,並對吳廷琰在選舉中的舞弊視而不見

實際上,美國是第一個得知南越南會輸掉原定於1956年的越南大選的國家,早在日內瓦會議召開期間

美國就利用自己部署在越南的間諜,對越南進行過民意調查,而當時的結果是一旦越南展開大選,胡誌明將可以獲得80%的選票

正是對「骨牌倒下」的恐懼與對越南內部的了解,讓美國在日內瓦會議後堅定地站在南越南的一邊,抵制越南自北向南實作統一

而美國也深知北越必定咽不下這口氣,同樣是在1954年,美國人在協助吳廷琰建立新政權的同時,就已經做好了「武裝保衛南越」的打算

除了剛剛提到過的【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之外,美國還在1954年成立西貢軍事使團,並於次年將這個組織升級為美國軍事顧問團

該顧問團成為了日後駐越美軍的源頭,也是美國踏入越南戰場的第一步,而在軍事援助之外,美國在投資南越南方面也不遺余力

自1954年開始,美國對南越南的年均投入超過2億美元,這筆錢占到了南越南內部65%的政府支出與85%的軍事支出

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吳廷琰幾乎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然而在投入逐年加大之後,維持南越南政權不至於崩潰,成為了巨大的沈沒成本下美國人的必然選擇

不過此時,距離美國深陷越南還距離甚遠,真正讓美國走入萬劫不復的,其實是冷戰大背景下,來自蘇聯的壓力

套路

美國在越南共和國建立與穩定下的過程中投入巨大,但客觀來說,五十年代後期的美國,並沒有武力入侵北越南的計劃

這並非美國人善心大發,也不僅僅是因為美國懼怕像當初越過三八線那樣,最終招致中國反擊

而是美國在冷戰中的一貫套路, 就是利用自己在人力物力上的充裕,以及盟友眾多的優勢對對手進行極限壓迫,逼迫對手打第一槍

這樣一來,美國不僅不需要為之前做出的小動作負責,又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進行所謂的「聯合行動」

不過越共高層對美國的了解,顯然超出了美國的預料,當越共於1959年在內部達成武力統一國家的共識之後

北越並沒有大舉南下,而是開始了一系列小動作,他們先是介入寮國與柬埔寨內部,透過在這兩個國家內構建小道,以攻擊南越南柔軟的側腹

又充分利用越南人心向統一的想法,在南越南內部扶持反抗組織,並籌劃武裝起義

1960年1月,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檳椥省爆發了第一次反對南越南政府與美國勢力的武裝起義

雖然起義被快速平息,然而自此開始,南越南內部的遊擊隊如雨後春筍版冒了出來

這些遊擊隊雖然並不能動搖南越南的統治,在面對美軍時也不堪一擊,然而頻繁的襲擊極大的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

因為無法越過北緯17度線根除掉北越政權,美國人雖然能平息每一次起義,但是卻越來越擔心越南會成為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最終,在檳椥起義爆發一年後,新上任的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就職儀式上當著兩億美國人的面,說出了開始的那一番話,而在大放厥詞之後,美國便開始了對越南局勢的全面介入

1961年5月,100名經過特殊選拔的美軍以特種作戰的名義進入越南,此時的美軍受限於條約限制以及國際觀瞻,並不敢明目張膽地同北越進行對抗

然而在南越南內部,美國的行動卻相當大膽,美國陸軍上將泰勒深知遊擊隊打不完的根本原因,在於北越對南越農村的滲透,於是拿出了一套改革方案

透過建立名為「戰略村」的農村集中營,達到將南越農民與北越遊擊隊隔離的目的

該計劃透過的短短一年之後,超過8000個戰略村出現在南越內部,按照美軍的計劃,半數南越農民已經同北越遊擊隊實作了隔離

然而還沒等到有足夠的時間給「戰略村」計劃蓋棺定論,兩件事情的發生,導致了美國介入越南局勢成為一條不歸路

第一件事,是美國人居然將槍口對準了他們一手扶持的傀儡吳廷琰;而另一件事,則是已經反目成仇的中蘇兩國,居然會在1962年前後心照不宣地,同時對北越,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