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亞洲版北約」在東協碰壁說明什麽

2024-10-14推薦

第44屆和第45屆東協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本周舉行,來自東協10國以及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澳洲、紐西蘭、俄羅斯和美國的領導人或代表齊聚寮國首都永珍。10日舉行的第27次中國—東協(10+1)領導人會議宣布,中國—東協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這一重要成果是中國與東協共同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大舉措,表明雙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鮮明態度,也再次證明了求穩定、求合作、求發展是地區不可動搖的主流。

值得註意的是,美日等國高層會前放風準備把陣營對抗、地緣沖突帶入會場,但這種意圖在會議上明顯遇冷。尤其是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提出的所謂「亞洲版北約」,在地區遭遇了強烈抵制。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哈山直言,「我們不需要東協的北約」;印尼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雅加逹郵報】則警告,「亞洲版北約」旨在對抗中國,這對東協10國來說「極具冒犯性」。巨大的反彈迫使石破茂放棄了在會上提及「亞洲版北約」的想法。

「亞洲版北約」碰壁說明了很多問題。首先,它證明與北約和美國一些盟友的自我感覺良好不同,在其他國家眼中,北約就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掃把星」。北約開動輿論機器給自己臉上貼金,制造和利用地緣政治沖突為自身擴大影響,其結果是更加鞏固了北約在其他國家心目中沖突和戰亂制造者的形象。從東協國家的輿論看,那種對北約的嫌棄、反感溢於言表。我們說北約是冷戰「僵屍」,這個比喻毫不誇張,在地區國家心目中,它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其次,地區國家不僅僅是反對把北約模式帶到亞太,更反對把北約所代表的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帶到亞太,反對把中國作為地緣政治沖突的「假想敵」。北約的理念與亞洲國家可謂涇渭分明。北約是以西方陣營為主的軍事同盟,而亞洲國家都註重獨立自主;北約的宗旨是以軍事實力為主的手段推進所謂「威懾和防禦」,而亞洲國家大都認同以和為貴,強調發展為先;北約癡迷對外幹涉,經常踐踏其他國家主權和人權,而亞洲諸多國家近代都曾有過被殖民被侵略的慘痛遭遇,地區國家對外部幹涉深惡痛絕。更重要的是,亞洲國家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東方智慧」。在這裏,開放包容才是大道正途,兜售「炮艦主義」和「強盜邏輯」沒有市場。

北約依靠樹立共同的外部威脅來延續自身存在,在亞洲,這樣的威脅根本不存在,試圖將矛盾引向中國的企圖不會得逞。中國連續15年保持東協最大貿易夥伴地位,東協4年來也長期是中國穩定的最大貿易夥伴。作為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可靠的夥伴,中方堅定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堅定支持東協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堅定支持東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同東協全面高品質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名片,數位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合作迸發出強大動力。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今年4月公布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東協國家對中國的好感度超過美國。【日經亞洲評論】也承認,即使是在菲律賓,觀察人士也認為「亞洲版北約」的想法不切實際。

我們註意到,一些西方媒體對「亞洲版北約」碰壁的原因做了反思,這樣的反思不應流於表面。在出席會議期間,石破茂向中方表達了加強高層交往,密切各層級對話溝通,推動日中關系行穩致遠的願望,這樣的態度值得肯定。希望今年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能給所有域外國家提個醒:地區歡迎和平發展的同路人,不歡迎麻煩沖突的制造者。(環球時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