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關於畫家卡夫卡,你知道多少?

2024-06-14推薦

捷克作家法蘭茲·卡夫卡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傳奇。出生於猶太商人家庭的卡夫卡,享年僅40歲,從21歲開始寫作,只出版了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其他作品皆未發表或未完稿。然而僅僅是這些屈指可數的出版作品,卻為卡夫卡圈粉無數。他的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仍然是當代文學青年熱讀的物件。

【卡夫卡的卡夫卡:法蘭茲·卡夫卡的163幅畫作手稿】 [奧]法蘭茲·卡夫卡 [瑞士]安德烈亞斯·基爾徹 [美]朱迪斯·巴特勒 [瑞士]帕維爾·施密特 著 曾艷兵 曾意 譯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正是由於文學作品中的現代主義特點,卡夫卡與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士·喬伊斯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與另外兩位不同的是,卡夫卡利用荒謬與真實相結合的手法,呈現出來的文本有點「用魔法打敗魔法」的韻味。就像卡夫卡這個人,如果讀者真的認為他懦弱、沒有力量,那也未必真正看懂了他的作品。

我們今天要談的並不是卡夫卡的小說,而是作為文藝青年的卡夫卡的另一個特長,或者說是愛好:繪畫。在【卡夫卡的卡夫卡:法蘭茲·卡夫卡的163幅畫作手稿】中,瑞士學者安德烈亞斯·基爾徹透過對卡夫卡遺留畫作的整理與分析,從傳記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了一位調皮、風趣,可能還有一點點動人的卡夫卡。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修辭與比較文學系教授、後現代主義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對卡夫卡畫作的長文導賞,也為本書增色不少。

近一個世紀以來,世人對卡夫卡的繪畫鮮少關註。2019年,卡夫卡的大約150幅作品在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公開展出,他的讀者以及文學研究者才得以詳細了解到這些畫作所經歷的戰亂、版權糾紛等鮮為人知的故事。卡夫卡畫作的輾轉與他的遺產繼承人馬克斯·布羅德的人生境遇以及他對這些作品的價值認知息息相關。

上半部畫的是卡夫卡的母親,下半部是卡夫卡自畫像

從卡夫卡速寫本中剪下的人物

布羅德是卡夫卡的學弟、終身摯友,為卡夫卡遺作的整理出版、作品推廣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正是他篤定地認為,除了小說,卡夫卡的繪畫也應該在藝術史上取得一席之地。盡管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卡夫卡的繪畫僅僅是畫在速寫本、旅行日記、書信、明信片上,或者只是日記和筆記本中的一些殘片,但布羅德堅持認為卡夫卡的畫不僅具有獨立的藝術性,而且對其文學作品也有一定的闡釋作用。

1952年,布羅德將卡夫卡的兩幅小畫賣給了維也納的艾爾貝蒂納博物館。被傑出博物館收藏的喜悅,令布羅德倍感振奮,對卡夫卡的繪畫推廣更加不遺余力。只可惜,布羅德於1968年去世,他的財產繼承人是女秘書伊爾莎·霍夫及其兩個女兒。霍夫家族對卡夫卡沒有興趣,遺留的畫作少部份被變賣,大部份被存在蘇黎世銀行的保險櫃裏。卡夫卡的家人經過十年訴訟,才要回了卡夫卡所有作品的版權。

這不禁令人聯想起【變形記】裏,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格利高爾變成甲蟲後,即成為了家庭的負擔和醜聞,一家人都擺出嫌棄的樣子,直到他孤獨地饑餓而死。你可以視格利高爾為卡夫卡筆下的代言人,諷刺的是,在卡夫卡去世100年後,他的家族仍可以享受「被嫌棄的他」所留下的財富。更有趣的是,卡夫卡死前讓布羅德將自己的手稿與繪畫一並燒毀。如果是那樣的話,世間不僅少了一位文學大師,卡夫卡家族更要痛失一大筆財富。

從卡夫卡速寫本中剪下的人物

從卡夫卡速寫本中剪下的人物

卡夫卡的畫是否具有藝術性或是某種美學意義?仁者見仁。至少,安德烈亞斯·基爾徹在本書中對卡夫卡的速寫給予了充分肯定:「卡夫卡的畫通常只用幾筆表現人的臉和輪廓。其中的表情和態度不是靜態的,而往往是動態的,有時人物就像在運動般朝一側傾斜,采用側面檢視,通常是從右到左地移動。」這種流動性被闡述為猶太裔遊牧式的敘事方式,因為他們無法與任何場域或土地建立聯系。落實到個體,這是一種徹徹底底的不安全感。

書中有一幅小畫特別有意思,上半部畫的是卡夫卡的母親,下半部是卡夫卡自畫像。母親的眼睛是模糊的,卡夫卡眼睛畫得清晰卻無助。英國作家裏奇·羅伯森在【卡夫卡是誰】中描述卡夫卡的母子關系時寫道:「卡夫卡感情脆弱不僅緣於父親的支配,還因為母親早就不再關愛他。」顯然,在我們看來,卡夫卡是信手塗鴉,可對於卡夫卡本人,那是心流在湧動。那些書信中的隨手塗抹與旅行中的繪畫手記,是他不經意間為心靈而開的一扇窗戶。

卡夫卡曾經一度激烈地反對出版社為他的小說畫插畫,認為有誤導讀者看圖說話之嫌。可他並不知道,多年後,他的小說被數度以現代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以美國導演湯姆·吉本斯的【饑餓藝術家】和美國女導演卡羅琳·麗芙的【變形記】尤為知名。如果卡夫卡還活著,是否會認同動畫中的人物形象,不得而知。可我相信,這些小說中的形象,只有卡夫卡自己畫出來的,才是最好的。因為作為畫家的卡夫卡,從沒想過討好別人,他的畫作只對自己傾訴。(夏麗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