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以色列兩手「舉槍」,暗殺哈馬斯首領後,第二聲槍響,在東邊傳出

2024-08-01推薦

被「抵抗之弧」痛打幾個回合之後,以色列終於壓不住怒火,兩手「舉槍」,一天之內發動2次「斬首」行動。

伊朗革命衛隊突然釋出聲明,確認哈馬斯高級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遇不幸,身陷致命襲擊中喪生。

哈尼亞此行本是受邀參加伊朗新任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的就職儀式,不料其行程卻以悲劇收場,在德黑蘭的住處內遇害。同他一道,還有一名伊朗安保人員也不幸遇害。

哈尼亞的去世,迅速引發了哈馬斯方面的強烈反應。

他們毫不猶豫地將指責矛頭指向了長期的敵對方以色列,稱之為這次暗殺事件的幕後黑手。哈馬斯透過一封公開信,痛斥這是一起由「背信棄義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策劃的刺殺案。還有人認為,美國在這過程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美國和以色列,都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

事發後,美以的反應也值得細品。

美國白宮和以色列先後發聲,但並未過多發表評論,大有一種「欲蓋彌彰」的意味。

不管美以怎麽回應,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考慮到歷史上的敵對關系,以色列嫌疑更大。總之,這一事件標誌著地區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突破紅線」的行為可能招致難以預料的嚴重後果。

首先,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定是伊朗內部存在的安保漏洞。

身為哈馬斯的主要盟友,伊朗原本應該為哈尼亞提供最嚴密的安保措施,然而事實證明,即便是在伊朗境內,安全也是極易被突破的。

過去,伊朗已經有多位軍方高層和核科學家遭受暗殺,德黑蘭方面堅信,這些都是以色列幹的,奈何沒有確切的證據。

盡管如此,後續伊朗的安保措施也不見增加,如今哈尼亞遇襲案不僅再次暴露了伊朗的安全軟肋,也使得伊朗的內部滲透問題浮出水面。

同一天,以軍又宣布了一則「戰績」。

據媒體報道,以色列軍方表示,已經擊斃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舒克爾。訊息一出,進一步引起國際社會對中東局勢的高度擔憂。

舒克爾的死亡勢必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預示著黎巴嫩與以色列關系的惡化,甚至可能促使雙方走向全面沖突,這將對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巨大威脅。

種種跡象表明,內塔尼亞胡並不打算在國際輿論施壓中偃旗息鼓。

內塔尼亞胡一直在透過刺激和激化地區緊張態勢,迫使美國加強對以色列的支持。從戰略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極具風險的策略,它或許能短期內獲得某種程度的利益,但長期來看,這種過激的行為可能會使以色列遭受更多國際孤立和批評。

對美國而言,以色列無疑是其在中東最為關鍵的戰略夥伴,美國的很多中東政策都是圍繞著保護以色列的安全展開的。

然而,以色列如此激進的行為,確實使得其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並可能迫使美國不得不提供更多的支援,甚至犧牲其在其他地區的利益。

以色列的行動不僅需要面對哈馬斯和真主黨的反彈,還有可能引起伊朗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憤怒。

哈馬斯可能會因此而將更多的憤怒轉化為對以色列的攻擊,加劇加薩走廊的不穩定。

而伊朗,尤其是在新總統上任之際遭遇此類攻擊,無疑會以更加堅決的姿態回應,加深地區的對立。而阿拉伯世界的反應,則可能呈現更加復雜多變的形態,他們的反擊可能會以多種方式展現,給以色列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壓力。

總體而言,這兩起事件不僅是對「抵抗之弧」的直接打擊,也是對整個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