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疑似中國新型戰略裝備曝光!或填補空白,補齊與美國最後的差距?

2024-08-01推薦

說起戰略型武器裝備,諸如洲際飛彈、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等,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東西。沒錯,這些都屬於戰略型武器,是該範疇中的「進攻類戰略型武器」。與之相對的另一類,自然就是「防禦類戰略型武器」。 前不久因烏克蘭自殺式無人機越境偷襲而損毀的俄羅斯「沃羅日涅」陸基戰略預警雷達,就是「防禦類戰略型武器」的一種,其主要功能為探測和跟蹤從數千公裏外射向俄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為反導攔截作戰提供幫助 。相應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亦屬於「防禦類戰略型武器」。而在中國這裏,我們在「防禦類戰略型武器」領域的一塊裝備空白,似乎終於要被填補上了,意義和價值無可限量。

「福建艦」泊位附近出現了1艘頂滿天線的船只

從國內社交媒體流出的照片來看,有人拍到了結束第三輪海試並返回船廠碼頭的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在「福建艦」附近的泊位上,1艘外形極其獨特的大型船只意外入鏡。 從外觀來推測,這艘疑似「頂」了5個「圓球」天線的船顯然有著極強的電子探測能力和很遠的雷達探測範圍,可能在功能方面與我們熟知的國產「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較為接近

該船疑似名為「瞭望1」
國產「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

然而,仔細研判照片後就能發現,該船船身上噴塗了疑似「瞭望1」的漢字和阿拉伯數位,這可能是其船名。 如此想來,在國產航天測量船以「遠望」為船名開頭並形成系列的習慣下,這艘以「瞭望」為船名開頭且搭載了大量天線和電子裝置的特種用途船只,顯然在功能定位方面與「遠望」系列有著明顯的差異,即該船恐並非是航天測量船 。那它會是做什麽用的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中國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飛彈觀測船,此類船只將以「瞭望」為船名開頭並形成系列化。

美國海軍「霍華德·洛倫岑」號飛彈觀測船

說起飛彈觀測船,美國海軍現役的「霍華德·洛倫岑」號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1艘 。其是目前美軍唯一在役的飛彈觀測船,也是美國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此類特種船只以來,唯一的非改裝型飛彈觀測船,即從一開始就是以探測、跟蹤和提取洲際彈道飛彈飛行數據等目的而生的「專業選手」,可謂是「洲際飛彈克星」。

美國海軍「霍華德·洛倫岑」號飛彈觀測船

這艘以「美國電子戰之父」的名字命名的飛彈觀測船出現在哪片海域,基本就意味著附近將進行彈道飛彈發射活動,如該船曾多次接近北韓半島,以監測朝方實施的彈道飛彈試射。而在飛彈觀測船這一重要的海基防禦類戰略型武器方面,中國長期存在裝備空白,若「瞭望」系列特種船只確實與「霍華德·洛倫岑」號功能相近,那就意味著我們即將填補這一短板。 考慮到我們已擁有屬於自己的陸基戰略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飛彈觀測船也到位,中國將在「防禦類戰略型武器」領域與美國再無差距

美國海軍曾改裝出多艘飛彈觀測船

於是可能有人就要問了,航天測量船和飛彈觀測船「長」得很像,很可能存在相當程度的功能重合,再加上運載火箭和彈道飛彈都會在飛行過程中沖出大氣層,那直接用航天測量船去探測、跟蹤和采集彈道飛彈的飛行數據不就行了嗎?有必要發展專門的飛彈觀測船嗎? 事實上,二者還真不能做到相互平替,對彈道飛彈的跟蹤探測與對運載火箭的跟蹤探測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別,這就需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運載火箭和洲際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跡存在細微差別

通常來說,在點火發射前,外界很難有效判斷一國發射的東西究竟是運載火箭還是彈道飛彈,畢竟二者的有效載荷都「塞」在整流罩中,僅從外觀無法看清。唯有發射且二節火箭在空中點火工作並爬升到一定高度後,火箭和飛彈的差別才會逐漸出現。 如果是1枚彈道飛彈,那為了獲得更遠的射程,飛彈飛行爬升的傾角會在20°左右。而如果是搭載衛星或其他載荷物的運載火箭,那火箭爬升傾角則會小一些,通常為10°~15° 。不僅如此,彈道飛彈的火箭發動機停止工作後會直接與彈頭分離,而運載火箭的二級發動機點火後,火箭載荷物無法直接進入軌域,需要滑行一段距離後再進行一次加速,然後才能升至地球軌域高度。

陸基戰略預警雷達

因此,究竟是要向地球軌域上送東西,還是以沖出大氣層的拋物線彈道實施彈道飛彈打擊,這種差別無法僅憑航天測量船來區分和判斷,而是需要在此領域更為專業的飛彈觀測船來完成。 可以說,飛彈觀測船是把陸基戰略預警雷達搬到了大型船只平台上的產物,借由可在海上遠距離航行的便利,擁有此類船只的國家即可大大提升自己的國土戰略防禦縱深,在更遠的距離上提前發現來襲飛彈並行出預警 。而在和平時期,飛彈觀測船也能起到搜集他國彈道飛彈情報數據的功能,極為便利。

飛彈觀測船可協助中段反導攔截作戰

接下來就讓我們等待更多訊息的出現吧,「頂」滿天線的「瞭望」系列特種用途船只,註定肩負著非同尋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