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天士力「控股權」不管誰接盤,國資已「控股」中藥產業

2024-08-12推薦

天士力會怎麽樣?

撰文| Qsher

8月第一天,一則重磅訊息炸開了醫藥界朋友圈。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士力)的一則公告,著實讓不少產業人士直呼「意外」。

天士力釋出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天士力生物醫藥產業集團(簡稱:天士力產業集團)的通知,其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宜,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與此同時,自2024年8月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兩個交易日。

訊息一出,不少業內人士向E藥經理人透露出「震驚」之意,資本市場同樣猜測紛紛。

畢竟,自1994年成立以來,天士力在中藥行業憑其核心大單品復方丹參滴丸,一舉成為中藥頭部企業之一,其模式及創新布局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更何況,天士力2023年業績剛實作大幅扭虧,歸母凈利潤較2022年的-2.75億元,增至高達10.71億元。

此時突然傳出控制權變更,不禁讓產業界好奇,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麽?

雖然天士力的公告並未披露交易的另一方,但資本市場已引發一輪熱議。目前,資本市場的分析主要有三類觀點: 一類是國資、一類是老股東、一類是與天士力在中醫藥數位化方面有相關合作的企業。

在各種觀點中,國資似乎占據了上風。

從目前產業發展階段來看,「國資進場」確實符合中藥行業此前趨勢,最終如何,只能等天士力復牌後,結局才能更為明朗。但國資主導中藥行業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國資重掌中藥行業「大局」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國資正在重掌中藥行業「大局」,具有國資背景的中藥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比重悄然回升。

據E藥經理人統計,在當前中藥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十中, 高達70%的企業具有國資背景。 尤值得一提的是,市值排名前六的中藥股全由國資控股,包括片仔癀、雲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白雲山、東阿阿膠。其中,片仔癀更是以超過千億的市值,成為中藥行業市值最高的國資背景上市公司。

在一眾中藥上市公司中,天士力市值排名第十。 若果真如產業界預測那般,天士力最終由國資控股,顯然市值前十的國資控股中藥股就會增至8家。 國資在中藥行業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此外,佐力藥業、康恩貝、昆藥集團、馬應龍、太極集團、江中藥業、達仁堂、康美藥業一眾中藥企,同樣具有國資背景,且市值均在100億以上。

為什麽國資格外青睞中藥行業?

一位在地方國資委有過工作經歷的訊息人士曾向E藥經理人透露,在國家多次強調「做大做強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和「大力鼓勵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雙重政策推動下,國資非常青睞優質的中醫藥資產。

根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釋出的【2023年醫藥工業執行情況】, 除了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表現突出,營收和利潤增速實作正增長,其余醫藥行業細分板塊大多負增長,劇烈波動。 由此可見,中藥而今的高景氣度,顯然更為吸引國資對優質標的的青睞。

二是,不少重要企業的產品涉及到國家機密,比如說國家重要保護品種、保密配方等,或者涉及到珍稀原料資源,比如麝香、牛黃、熊膽等,這些原料的一些獨特炮製工藝等。這一特性同樣頗受國資青睞。

過去一段時間,華潤醫藥集團與國藥集團發力中藥板塊跡象明顯。華潤在2022年入主昆藥後,中藥板塊則擁有四大上市公司,分別是昆藥集團、華潤三九、華潤江中和東阿阿膠。而國藥集團旗下中藥板塊原本擁有兩大上市公司——太極集團與中國中藥,但隨著今年2月對中國中藥進行私有化後,不免有聲音猜測,中國中藥或與旗下另一家中藥公司太極集團進行整合,若後續果真采取該策略,太極集團將成為國藥集團下唯一的中藥上市公司。

產業內容「輪回」背後

讀懂歷史,才能看清當下的版圖演變。醫藥產業發展正在經歷一個輪回。

以中藥行業發展為例,1990年以前,新中國的中藥行業幾乎完全被國營占據。進入90年代,一批日後「名震江湖」的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無論是1993年成立的步長制藥,還是1994年成立的天士力集團、又或是1997年成立的康美藥業、2001年成立的以嶺藥業……這批企業現都在中藥行業贏得一席之地。

幾乎同時,國企改革浪潮席卷全國。 各地國營中藥企業陸續改制,或在保持國資控股的基礎上完成混改,或直接加入到民營企業的隊伍當中。 前身為蘭溪雲山制藥廠的康恩貝,就是在這一時期蛻變為民營企業,並成功上市。

那段市場經濟大繁榮時期,民營資本在市場份額上的占比不亞於國資,甚至略顯強勢。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變局開始顯現,一些產業典型案例頻出。

追溯來看,2015年,廣西國資入主中恒集團便是一次典型的民企紓困行動。彼時,中恒集團正遭遇實控人資金鏈斷裂,而原實控人、董事長許淑清又因涉嫌單位行賄罪被立案偵查並采取強制措施,更將企業逼到了艱難的境地,廣西國資旗下的廣投集團最終接手。

但更密集的中藥民營企業「易主」國資還得從2020年左右說起。這或脫離不了一大背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出台後,國資加速並購中藥資產。

此後,國資入主中藥企業的故事接連上演,產業較為熟知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梳理來看,主要有兩類情況。

一類是,民營企業引入國資,試圖挽救經營困境及業績頹勢。

2020年,康恩貝宣告易主國資,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成為其控股股東。背後原因在於,康恩貝亟需扭轉2019年經營面臨多重挑戰、業績急劇下滑的困境。引入國資是康恩貝是其時任董事長胡季強做出的主動選擇。

同年,坐擁獨家大單品烏靈膠囊的佐力藥業,也引入了國資「救市」。由浙江省國資委旗下醫療健康產業平台(浙江省醫療健康集團有限公司)入主,為其提供資金支持,並能產生一定協同效應。背後原因同樣指向了「自救」,早前佐力藥業業績每況愈下,形勢一度格外嚴峻,現金流緊張。

昔日千億白馬股康美藥業同樣如此。2021年,在深陷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輿論旋渦後,康美藥業引入國資廣藥集團「自救」。同年,廣譽遠因償債困境由山西國資接手……

而從被國資接手後的這幾年發展來看,這批昔日陷入困境的中藥企業,暫時走出了泥潭。康恩貝重回增長軌域,業績突圍;佐力藥業把握住機遇,業績維持高增長;康美藥業也成功摘帽,起死回生……

另一類情況是,出於自身發展需求,中藥行業內部整合加劇。

過去兩年多,多家國資背景中藥企業透過完成股權轉讓交易或股權收購交易,進行資產結構最佳化,提高企業效益和價值,適應市場變化。期間,國藥控股太極,華潤三九成為昆藥控股股東……無一不是典例。

除上市公司外,不少地方國資也頻繁並購整合了一些未上市中藥企業,這樣的案例同樣也有不少。如2023年下半年,百年老字號中藥企業紫光辰濟股權變更,實控人變為山西省國資委。

這輪國資重掌「大局」背後,更多觀點認為,當前環境下,國資入主中藥民企,算是雙向選擇、各取所需。從中藥民營企業角度來看,曾經一系列不穩定因素,讓其普遍面臨經營、融資雙重壓力。出售部份股權,減輕債務,成為彼時共同選擇。另一方面,憑借國家信用的先天優勢,國資貸款、發債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出於對企業未來的持續發展的考慮,很多民營企業家也願意將股權出售給國資。

至於,最終中藥產業如何發展,仍值得關註。起碼,經過龍頭們的不斷整合與補強,五年十年後的中藥產業將別有一番景象。 甚至不免讓人猜想,不久之後,中藥領域「國資超級醫藥集團」領跑的局面或將到來?

一審| 黃佳

二審| 李芳晨

三審| 李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