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生死時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貨拉拉司機們

2024-06-15推薦

送貨途中,楊軍路過四川省劍閣縣,遠遠看到一群人圍在河邊,聲音吵嚷。他立刻知道:有人落水了。

把車停在路邊、從後備箱拿出繩索,楊軍動作嫻熟地穿過人群,看到一個年輕女孩在河面上掙紮。他把備用輪胎和繩索搭配在一起,組成簡易的救援裝置,和老鄉們攜手,把女孩拉了上來。

女孩的表哥為了救她,被沖到了更遠的地方,楊軍向劍閣消防隊亮明身份——作為蒼溪縣紅十字救援大隊的隊長,他上了消防隊的救生船。遺憾的是,年輕的男孩被打撈上來時,已經沒了呼吸。

楊軍還記得,男孩穿著一雙白色的球鞋,白白凈凈高高大大,救上來後醫生、警察、消防隊員輪流為他做心肺復蘇,卻回天無力。宣布死亡的那一刻,男孩的父母嚎啕大哭,即使楊軍已見慣生死,還是難免動容。

按照救援隊的傳統,楊軍對屍體進行簡單默哀後,回到車上,直奔送貨目的地而去。

貨車司機「爆改」救援英雄

楊軍的貨車上一直帶著滅火器、繩索、救生衣等救援道具,還備有兩套「制服」,一是救援隊的隊服,一是貨拉拉司機的工服。這恰好代表了他的兩重社會身份。

2015年,蒼溪當地的一位老師因救人而犧牲,參加追悼會時,楊軍深受觸動,下決心也要為別人做點好事,就此接觸到了救援隊的前身。

楊軍(右一)在救援隊的裝置庫

最初的幾年,大家主要是做捐款捐物、扶困助老等誌願活動,偶爾參與打撈屍體、事故救場等,但仍然是「散兵遊勇」。2018年9月,蒼溪縣聚愛救援協會登記註冊,在框架下成立了協會黨支部和紅十字救援大隊,救援隊成為正式的民間組織。

如今,蒼溪縣紅十字救援大隊已擁有超過300名隊員,並在蒼溪縣各重點鄉鎮設立了8個辦事處及救援中隊,多年來從事打撈溺水者屍體、火情搶險、車禍救場、山地事故搜救等救援行動,並參與過達州火災、巴中洪災、河南特大洪災等重大救援任務。

「隊員大多是農民、工人、做小生意的、開小賣部的,共同點是我們骨子裏還是有行俠仗義(的理想),路邊看到別人有什麽難處,不由自主就想上去問問能幫什麽忙。」楊軍說。

成為貨車司機前,楊軍也是一個「生意人」,開了一家經營廣告的小門店,為縣城的兩個大型超市長期供應廣告。開店的人時間相對靈活,但偶爾還是會耽誤。「有時候客戶的廣告負責人打電話來說:楊軍你弄一下這個,明天我要用。但那會我可能正在河邊打撈屍體,或者在山上找走丟的老人。」

近幾年經濟下行,廣告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楊軍還嘗試過修手機、去外地打工、組織拓展培訓等謀生之道。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老人經常生病,孩子上學要錢,幾年下來,經濟狀況沒什麽起色,還欠了不少外債。

機緣巧合之下,楊軍註冊貨拉拉成了一名貨車司機。「這個就是來錢快,跑一單就有一單的錢,而且時間比較靈活。」楊軍展示了他的貨拉拉後台流水,6月1-2日因為跑了長途,收入在1000元上下,其他時候跑一天大多是300元左右。

「半百人生,我現在就是多吃點苦,能拿到錢就好。」楊軍計劃著,最好能在兩年之內,多賺點錢,把債務還個七七八八。

一邊是經濟狀況不太樂觀的普通司機,另一邊是「神兵天降」的救援隊長,雙重身份的不同「反轉」,加重了楊軍身上的疲憊感,卻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心理落差。

脫下救援服的楊軍是一名貨拉拉司機

生活壓力的重擔落在他肩上,但他還是覺得很有「奔頭」——能賺到錢了,也能做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事。9年來,楊軍帶領隊員開展無償獻血、城市創衛、安全保障等各類誌願服務2500余次、應急演練180余次、緊急救援行動1500余次,也見證了災害中數不清的生死瞬間。

生死面前無大事。「人總有一天都會去世,除了你的家人,別人都會慢慢把你忘掉。所以說我們在有生之年要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值得被更多人記住。」

在工作和救援中找平衡

救援組織中,「拉家帶口」的並不在少數。

貨車司機滑蜜的微信頭像令人印象深刻——身著救援隊服的滑師傅,一手抱著女兒,一手抱著一束花,站在廣場前開懷大笑。

那是滑蜜參與九寨溝地震救援歸來時,受到民眾和家屬迎接的場景,他將家庭的支持和百姓的感激攬在懷中,就像抱起了全世界。

救援歸來的滑蜜

滑蜜和妻子都是保定市青年愛心誌願者協會直隸救援隊的隊員,妻子負責後勤工作,兩個孩子從小就在救援隊長大。如今上大學的兒子已經是救援隊的成員,會出外勤參與救援活動,小女兒年紀尚小,卻也天天喊著要一件隊服穿。

救援隊日常工作是城市救援、道路救援和山地救援,以及一些大型災難救援。所謂城市救援,主要是尋找艾爾茨海默病的走失老人。「這類老人走失往往就是一轉身一回頭的事,身上穿得也挺幹凈,就在路邊一直走,路過的人很難發現是艾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找到老人時,也大多在一些很偏僻的地方,據滑蜜說,每年隊伍能找到300多人。

滑蜜還記得一位在廢棄自由車棚裏找回的老太太,救援隊在附近聽到「嗚嗚」的鴿子叫聲,而車棚門縫很窄,常人無法鉆進去,但滑蜜的直覺和經驗還是堅持讓保安開啟了門——老太太正蜷縮在地上瑟瑟發抖。隊員們把老太太背出來,她的兒子來時「撲通」跪在地上。

「就那一刻感覺,什麽苦點累點,都不在乎了,只要把人救回來就夠了。」滑蜜說。

滑蜜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公益中,甚至享受這一過程。在他的認知裏,「工作和公益的平衡」從來不是一道需要解答的難題,他的確面臨中年人的經濟壓力——以前從事的家裝生意不好做,如今開始做貨拉拉司機。

但對於他而言,救援公益更像是工作壓力之余的救贖,有時在生活中遇到了難題和心結,反而能在救援時得到心情的紓解。「救援的時候什麽都不想,只想著找到這個人、把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裏,反而是更舒服、更輕松的狀態。」

滑蜜手機裏有個微信群名為「直隸拉哥天團」,一共9人,全是救援隊裏從事貨拉拉司機的隊員。他們聚在一起,既討論救援隊的風雨同行,也會討論「哪裏的單子更多更好跑」的工作技巧,如同事也似知己。「我感覺很快樂,尤其是跟這幫救援隊的弟兄們在一起。」

滑蜜在2023年河北淶水洪災救援現場

同在保定這座城市的貨車司機李鐵明,則是完全把工作和救援「融合」在了一起。

李鐵明主要參與的是應急車輛救援,他們和保定市廣播電台合作,一旦有人開車在路上遇到虧電、輪胎虧氣等問題,向電台求助後,電台會第一時間將資訊同步給救援隊,隊內誌願者會根據「10分鐘」就近原則參與救援。

這更像是司機師傅之間的「互幫互助」,在途中騰出10分鐘時間,並不會對大家的工作產生多大影響。李鐵明從事貨拉拉司機4年來,平均每個月救援20-30輛車,多的時候高達上百輛,即使是在訂單行進過程中更改路線,只要和貨主打聲招呼,都能得到理解。

李鐵明將自己和誌願者們的行動定義為舉手之勞,「我們也不需要報酬,就是希望被我們救了的人,下次看到別人需要幫忙時也能主動搭把手。」這份「愛心接力」得到了積極響應,目前救援隊超過400名誌願者中,有幾十名都是接受過救援後加入進來的。其中一位來自保定市下轄滿城區的司機,在當地也組建了小型救援隊。

在路上的「救援俠」們

今年5月,貨拉拉平台推出了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機評選」活動,在收到的3.7萬份報名資料當中,如楊軍、李鐵明、滑蜜這樣的道路「救援俠」還有很多。南京藍天救援隊隊員任亮、海口市民間應急災害救援隊隊員陳勇、擅長海域救援的大連市萬眾救援金州隊隊員張景文……

來自天南海北的貨車司機們,平時看似不起眼,卻擁有英雄般救人於水火的一面。而他們中的大部份人,卻並不把「英雄」當回事。

楊軍所在的救援隊正在蒼溪打造「半小時公益應急圈」,集總隊和8個鄉鎮中隊的力量,爭取在全縣任何一個地方打電話求救時,救援隊都能在半小時內趕到。蒼溪縣位於四川省廣元市,總面積達2334平方公裏,且多山路,要實作「半小時達」不是易事,不僅需要足夠的人員隊伍,更要有嚴格的紀律和完善的組織流程。

作為隊長,楊軍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要培訓管理隊員、溝通總隊和各中隊、協調與領導部門的關系。他曾幾度想辭職:「好想當個普通隊員,只需要外出救援就好了,還能多顧顧家。」

然而他「口嫌體正直」,放不下隊伍,也放不下自己的理想。采訪過程中,他時不時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或是要給即將籌備成立的新中隊做培訓,或是要準備第二天高考送考的公益排程。

楊軍偶爾也會想:「我要是有錢會怎麽樣?」但他的想象和當下年輕人的「暴富夢」截然不同,他第一時間想的是,「我如果是個有錢的隊長,就可以給隊員們多發發福利,讓大家更有歸屬感,把隊伍帶得更好。」

「放不下」是他身上大愛的集中體現,也正是因為這種大愛,他得以入選貨拉拉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機評選」活動的十強。分享入選照片時,他忍不住說:「拍照拍了半天,我臉都笑僵了。」

楊軍想起,2019年,兒子給他發過一條長長的訊息:「爸爸,我不知道你為什麽堅持要做這個救援,又辛苦又賺不到錢,還要往裏貼補,有什麽意義?」

楊軍錯愕,不知該怎麽回答。「我平時和隊員說,只要在家裏面,你老公/老婆不罵你,那就做好了平衡。」楊軍的妻子就是救援隊裏的誌願者,至於兒子,他相信時間能夠讓他逐漸理解。

幾年過去,楊軍的兒子已成為了救援隊裏的誌願者。也許是時間讓年輕人認識到了意義是什麽。

任亮(左一)參與洪災救援

貨拉拉司機的這些「救援俠」們,也在越來越年輕化。來自南京的任亮是藍天救援隊的成員,他是一名典型的95後,身上有著當代年輕人獨特的坦蕩和自我。

當被問及為什麽能一直堅持公益救援時,任亮表示:沒想太多,只是喜歡繩索、潛水等戶外運動,參與救援可以學到技能,還能得到訓練,更能幫助別人。「主要是我喜歡。」

中年人仍未退場,年輕人成為新的有生力量,大愛在傳承中接力。

楊軍在培養能夠擔當隊長「大任」的接棒者,滑蜜的一雙兒女都在救援隊中成長,李鐵明每救援一輛車都希望被救者下次能成為施救者,而任亮就是新生力量本身。這就是「在路上」的意義。(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