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量價齊跌,一汽奧迪的下滑周期還將持續多久?

2024-08-06推薦

近日,一汽奧迪累計銷量突破900萬輛大關,這也是第一個創造900萬輛記錄的豪華品牌,自然值得慶賀,然而,在這個裏程碑的背後,是一汽奧迪式微的處境:作為奧迪在華台柱,一汽奧迪上半年累計銷量30.16萬輛,與寶馬(37.59萬輛,含MINI)、奔馳(35.26萬輛)有不小的差距。更能反映問題的是,6月奧迪品牌單車均價只有27萬元,遠低於奔馳的42.3萬元和寶馬的32萬元。

銷量追不上奔馳、寶馬,銷售均價也落在後面,曾經稱霸中國豪車市場的一汽奧迪為何淪落至此?它還有希望扭轉乾坤重回巔峰嗎?

01 丟冠7年,表現越來越弱勢

在2017年之前,一汽-大眾奧迪一直稱霸中國豪華汽車市場,就在2016年,奧迪仍以58.9萬輛銷量穩坐國內豪華車頭把交椅,而寶馬和奔馳這一年的銷量還分別只有51.6萬輛(含MINI品牌)和47.28萬輛。而到了2017年,僅僅一年時間形勢就有所改變——奔馳以60萬輛的微弱優勢打敗奧迪的59.9萬輛,奪走了一直屬於奧迪的冠軍寶座。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自此之後,奧迪再也沒有奪回冠軍之位,不僅相繼被奔馳、寶馬超越,而且與奔馳、寶馬的距離越拉越大,差距一度達到10萬輛以上。2023年,奧迪好不容易振奮了一把,銷量大幅增長13.5%至72.9萬輛,但即便如此,仍落後於寶馬的80萬輛和奔馳的76.5萬輛。這一切,似乎都源於2017年,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麽?

奧迪2017年的滑鐵盧源於兩個打擊,第一個就是【黨政機關用車管理辦法】的頒布。

自1988年進入中國開始,奧迪A6就和「官車」這個詞深度繫結,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成功,離不開來自官車市場的支持,即使奧迪後期一直努力「去官化」,2014年來自公車采購的比例仍占其總銷量的近10%。結束官車市場之後,一汽奧迪當即失去大量官車份額。

第二個打擊就是來自經銷商的逼宮。2016年年底,坊間傳出奧迪要與上汽成立上汽奧迪的訊息,擔心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一汽奧迪經銷商強烈反對,以不提車、不賣車、甚至退會的方式與大眾方面展開了賽局。經過半年的拉鋸戰,2017年5月,一汽奧迪經銷商與廠家達成協定,奧迪方面承諾上汽奧迪的產品延至2022年之後上市銷售,這場逼宮事件方才落下帷幕。

此次逼宮事件讓一汽奧迪大傷元氣。有著20多年豪華車經銷商從業經驗的汽車專家周升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2016年底,全國經銷商曾半個月不去采購奧迪車輛,「一汽奧迪的份額一下就下來了」。

失去官車市場的一汽奧迪本應將這部份銷量轉移到民用市場,然而事與願違,在廠家和經銷商本應同心協力一起完成市場接力時,雙方卻因上汽奧迪計畫反目,這對2017年上半年銷量造成不小的損失,即使下半年奮起直追,也難以產生較大起色。與此同時,借助GLA和GLC這兩款SUV車型實作「57連漲」的奔馳全年銷量取得了26.5%的高增長,最後以微弱的優勢奪走了奧迪的冠軍之位,從而終結了一汽奧迪的輝煌史。

02 失序的價格與模糊的品牌定位

失去官車市場和經銷商逼宮事件雖然給一汽奧迪迎頭一棒,但並不是其此後一直萎靡不振的理由,事實上,一汽奧迪完全失速的深層原因在於價格體系的混亂,以及品牌形象、賣點不夠突出。

奧迪的價格體系之所以混亂,問題出在經銷商身上。與奔馳、寶馬不同,奧迪的渠道比較分散,經銷商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經銷商集團,存在資金實力偏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的特點。為了完成廠家布置的銷量任務,順利拿到廠家返利,這些小型經銷商頻繁大幅降價甩賣汽車,導致終端價格極不穩定,最終對奧迪品牌形象和價格體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時至今日,奧迪車的終端優惠仍比奔馳、寶馬大。以指導價42.79萬-65.68萬元的奧迪A6L為例,目前經銷商報價在31.24萬-50.57萬元(數據來自太平洋汽車,下同),降價振幅最高27%。作為對比,指導價43.99萬-52.59萬元的寶馬5系終端報價為35.29萬-42.09萬元,降幅約為20%;指導價44.72萬-59.98萬元的奔馳E級終端報價是38.22萬-56.98萬元,降幅最高15%,差距明顯。

高端車型的銷量更能反映價格體系混亂給奧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40萬元以上價格區間市場,一汽奧迪的銷量只有2.1萬輛,不僅遠低於奔馳的16.6萬輛和寶馬的10.1萬輛,甚至還輸給了來自造車新勢力的賽力斯(5.4萬輛)和理想汽車(3.7萬輛)。這說明經銷商在終端市場的瘋狂促銷行為導致奧迪整體價格上不去,品牌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

品牌形象和賣點不夠突出,是指奧迪的科技標簽不夠深入人心。提及BBA,國民給奔馳、寶馬貼的標簽分別是舒適豪華、操控出色,但對奧迪的印象則更多停留在官車形象,奧迪自身所主打的科技性並不像奔馳、寶馬般讓人印象深刻,即使有不少使用者知道奧迪的賣點是科技,印象仍停留在車內數量繁多的按鈕上。

一個壞訊息是,隨著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推進,智慧汽車開始崛起,無論在座艙、駕控、安全還是娛樂休閑方面,智慧汽車都有著讓使用者耳目一新的黑科技,奧迪基於傳統燃油車積累的科技性幾乎無法與之相比,所謂的科技優勢也就不復存在。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奧迪中國換帥相當頻繁,從2015年至今,十年時間共經歷6任CEO(魏永新、歐陽謙、武佳碧、安世豪、Jürgen Unser、Johannes Roscheck),平均任期不足兩年,這也影響到了品牌定位、戰略布局以及團隊穩定性。

03 沈屙痼疾,扭轉頹勢談何容易

2014年上半年,奧迪在華銷量32.04萬輛,同比下滑1.9%,跌幅雖然小於奔馳(同比下滑10.1%)和寶馬(同比下滑5.4%),但處境卻不容樂觀,因為奧迪如今面臨的威脅不僅僅來自奔馳、寶馬,還有造車新勢力。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單車均價26萬元以上豪華品牌銷量TOP 10共有4個中國品牌入選,分別是理想、蔚來、問界、極氪,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這4個中國品牌合共銷售汽車54.3萬輛,相當於BBA銷售總量的一半。不僅如此,奧迪的最新單車均價也幾乎在TOP 10品牌中墊底,只比極氪高出0.2萬元。

奧迪在其上半年財報中提到,奧迪在中國市場正面臨著競爭加劇、高端汽車市場萎縮的挑戰。在傳統豪華品牌節節敗退、市場份額逐漸被新勢力吞食的當下,擺在奧迪面前的難題不再是如何打敗奔馳、寶馬重奪冠軍寶座,而是如何守住現有的市場。

作為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支柱企業,一汽奧迪面臨的壓力不可謂不大,它有希望守住自己的城池嗎?答案是有,但做起來難度很大。

首先,奧迪需要制定更為清晰明確的品牌定位,如同深入人心的「開寶馬、坐奔馳」一樣,奧迪也迫切需要一個為人熟知並流傳的清晰形象和標簽,這將有助於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

其次,盡快穩定價格體系。目前,奧迪在終端市場的優惠力度是BBA中最大的,在BBA中墊底,這不僅嚴重影響企業利潤,也大大損害了品牌形象。如要改變現狀,奧迪不妨參考寶馬近期結束中國市場價格戰的做法,這在短期內雖然會對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卻有利於品牌長遠發展。

再者,奧迪有必要緊抓中國市場需求,加快產品的推陳出新,保持產品對目標消費群體的吸重力。過去,奧迪的產品更新速度幾乎都比競爭對手慢,無論是A6L、A4L還是Q5、Q3,更新換代速度都是BBA同級競品中最慢的,要快速有效維持產品與企業的競爭力,加快產品更新速度是很有必要的做法。

此外,奧迪在中國市場還應與時俱進,加快電動化、智慧化轉型步伐,推出更多針對中國市場打造的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同時,奧迪中國還需打造一支專業穩定的管理團隊,確保團隊穩定性,提高執行效率,這些都是一家企業能夠成功的基本要素。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積薄發,尤其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形勢越來越復雜的中國汽車市場,奧迪想要守住現在的地位和成就更是難上加難,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