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寒露:秋中之秋,防燥養收(二十四節氣裏的中醫養生之道)

2024-10-09推薦

本報記者 王美華

近日,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南營坊村的老邊溝景區在晨霧中美不勝收。 李堅強攝(人民視覺)

近日,河北省遵化市興旺寨鎮西達峪村農民在山地果園收獲秋桃。 劉滿倉攝(新華社發)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當草木上瑩瑩的露水透著幾分寒意,菊花漸漸黃艷奪目,伴隨著片片飄落的樹葉,寒露來到我們身邊。

今年10月8日為寒露日。時至深秋,蟬噤荷殘,蘆荻輕飛,桐殘葉黃,千裏鋪霜,從南到北,山川間色彩斑斕,秋色深深淺淺,淡妝濃抹總相宜。

寒生露凝,南北俱秋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第五個節氣。公歷每年10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日。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露珠冷寒而欲凝結,放出微微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來。古人喜歡用露水來表示秋的深淺,於是有了「露水先白而後寒」的說法,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麽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地面露水更多,觸手冰涼,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有三候:一候奇洛基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白露一候為「奇洛基來」,也就是說,白露時節大雁就開始南飛,到了寒露,最後一批雁群還在南飛的路上,由於先至者是「先到為主」,後來者即為「賓」,一個「賓」字,表明了先後之別;深秋天寒,在河湖之濱覓食的雀鳥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寒露百花雕」,菊花卻帶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淩然英氣競相開放,花盞怒張,花瓣紛披,自成秋日裏一方美景。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白雲紅葉,偶見早霜,西北地方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幹燥。「寒露洗清秋」,此時最標誌性的景色便是「碧雲天,黃葉地」,空氣中彌漫著清冽而明凈的味道。

俗語說「一重秋風一重冷,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露時節,已然是秋天中的秋天,隨著氣溫的下降,「草木榮華滋碩之時」漸成往事。諺語說「不怕霜降霜,只怕寒露寒」,寒露是從立秋到霜降整個秋季中氣溫下降最快的節氣,從秋天開往冬季的「列車」進入了高速軌域。

「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時節,秋收和秋播都到了最後關頭,不僅秋糧和棉花、大豆要抓緊收割,冬小麥也要及時播種。南方地區也寒氣漸長,農人們要抓緊播油菜、種蠶豆,開始給作物保暖。

「寒露期間,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民諺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此時要收斂體內的陽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醫師韓強介紹,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會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別註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此時尤其要註意腳部的保暖,不能再穿涼鞋、裸露雙腳,以防寒從足生,除了要穿保暖效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此外,寒露時節,燥邪正盛,養生需註重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觀葉賞菊,朝鹽晚蜜

寒露時節,往往和中國傳統的重陽節相遇。重陽自古就有登高的習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人們在此時邀約親朋,登高遠望,不僅是為了欣賞秋水長天的美景,更寄托著遊子思鄉懷親之情。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雕零在即,人們也把此時登高叫作「辭青」,與春日「踏青」相對。寒露也是賞紅葉的好時節,「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正是此時美景——登高而望,極目遠眺,紅葉如霞,滿山層林盡染,展現著季節轉換的萬千氣象,令人神清氣爽、耳目一新。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金錢花糕」等,其中「細花糕」有三層、兩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幹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等。

寒露所在的農歷九月又稱「菊月」,此時百花雕零,菊花卻開得飄逸瀟灑,正是賞菊的好時機。「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經霜耐寒,自古便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被賦予素雅、淡泊、高潔、悠然等多重意義,與梅、蘭、竹並列為「花中四君子」。寒露時節,人們還有釀制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在江南地區,寒露前後有「秋釣邊」的習俗。此時天氣已告別炎熱,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使得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覓食,此時釣魚更易有收獲。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此時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到農歷十月以後,便是吃公蟹的最好時候了。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韓強說,古人雲「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芝麻具有潤腸通便、健胃保肝等功效,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方地區,寒露節氣前後,芝麻球、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十分流行。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幹燥,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癥狀,即咽幹、鼻燥、皮膚幹燥等。」韓強介紹,為防秋燥,可采取「朝鹽晚蜜」的飲水方法,即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水分,還能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日常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清淡、滋潤的食物,如秋梨膏、柿子、柑橘、桃子、香蕉等,既能生津止渴、潤肺清心,又能利腸解毒、靜心安神。此外,還可適當多食用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潤食物,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還能滋陰潤燥,幫助身體適應季節的變化。同時多飲湯水、不喝涼茶,少吃辛辣刺激、熏烤類食品。

掃除積郁,規律作息

秋季歷來是文人墨客詩興大發的時節。「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白居易感嘆荷葉雖殘破依然帶綠的寥落景象,令人想起李商隱的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不禁感嘆時光的流逝;「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韓愈透過描繪木芙蓉與水芙蓉的對比,盛贊其不懼晚秋裏寒露節氣的清寒;「客程殊未已,歲華忽然微。秋桐故葉下,寒露新雁飛。遠遊起重恨,送人念先歸」,孟郊見秋意闌珊,情不自禁動了歸心;「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李郢聽著蟲鳴聲聲,恰似故鄉的蟲鳴那般熟悉,秋日裏的思念與孤寂顯得格外漫長……

寒露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草木枯槁,人們容易情緒低落,易於傷感,有些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抑郁。「中醫認為,易發怒、脾氣暴躁、焦慮情緒都會大動肝火,對養陰不利。」韓強提醒,此時要學會潛藏情誌,當出現緊張、激動、抑郁等情緒時,學會及時調整,多參與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相聚,分享生活的點滴,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

【詩經】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裏的‘九月’指農歷九月,此時天氣轉涼,人們需要添加衣物以禦寒。」韓強介紹,寒露時節,自然界中的陽氣收斂、沈降,到了保養陽氣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中醫認為,規律的作息習慣有利養陰,因為睡眠不足容易損耗陰血,寒露起居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起床可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積極意義。寒露節氣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常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寒露也是鍛煉身體的好時機。韓強提醒,此時秋高氣爽,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計畫,如登山、徒步等,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親近自然,令人心曠神怡。但需註意,運動不宜過量,以免出汗過多,耗傷陽氣。

寒露已至,秋夜漸涼,願君多珍重,在這橙黃橘綠之時,讓我們遍賞秋天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