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和瑞士又沒關系,為啥要叫瑞士卷?

2024-04-01推薦

瑞士卷又火了。

近日,上海某網紅瑞士卷品牌在北京開業,引發了一波排隊購買潮。不少人戲稱它是「瑞士卷中的勞斯萊斯」。

圖源:微博@theRollING手作瑞士卷

瑞士卷是海綿蛋糕的一種,是在烤爐中將材料烤成薄薄的蛋糕,加上果醬、鮮奶油和切碎的果肉,卷成卷狀,形成松軟的海綿質感的卷蛋糕。甜美的口感加上超高的顏值,讓瑞士卷一直以來頗受歡迎。

不過,瑞士卷並不是起源於瑞士,為啥叫瑞士卷呢?

瑞士卷的前世今生

關於瑞士卷的起源眾說紛紜,確切的歷史源頭已經無從考證。

有說法稱它在19世紀與甜甜圈、維多利亞女王蛋糕等一同出現,起源於中歐奧地利,但並沒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證據。還有人稱瑞士卷起源於英國,因為關於瑞士卷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英國。

圖源:圖蟲創意

英國是這麽記載這一有幾百年歷史的網紅甜點的:

1865年5月10日的【伯明罕日報】上刊登了一則麵包房廣告,上面提到了一位麵包師會做瑞士卷,這是「Swiss roll」(瑞士卷)名字的首次亮相。

「過去14年他一直是著名的豬肉餡餅、瑞士卷、法國餡餅、德國和熱那亞蛋糕、格蘭瑟姆和其他姜餅的制造商。」

按照時間來推算的話,1865年時說的「過去14年」,意味著瑞士卷這一名稱在英國最早可以追溯到1851年。

時間來到1872年,「瑞士卷」一詞再次出現在英國一本旅遊書籍【A voyage from Southampton to Cape Town】上,這本書詳細記載了「瑞士卷」的來歷:

相傳英國的一位甜品師想要做出一款不一樣的海綿蛋糕,他首先想到的是改變形狀。他將果醬塗抹在海綿蛋糕胚上,並創造性地將它卷了起來。

圖源:圖蟲創意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當時英國的甜品店都在售賣海綿蛋糕,光改變外形還不足以使蛋糕在同類產品中具備競爭力,於是這位甜品師玩起了行銷策略,透過給他的蛋糕卷起「洋名」來吸引顧客,他將這款產品定名為「swiss roll cake」,轉譯過來就是瑞士卷。「瑞士卷」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這樣看來,瑞士卷大概是麵包師的行銷噱頭,加上當時資訊不發達,人們也不會深究它和瑞士究竟有沒有關系。雖然無法證實瑞士卷的來源,但可以肯定的是,從起源來說瑞士卷真正的老家不是瑞士,和瑞士也沒有直接的關系,只不過借了個名而已。

後來,即使瑞士卷流行於世界各地,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接受了「瑞士卷」這個名字,不同國家對它的稱呼可謂是大相徑庭。

是瑞士卷,但不一定叫「瑞士卷」

先來看看瑞士人管這種甜點叫什麽。

瑞士有四種官方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德語稱這種蛋糕為「Biskuitroulade」或「Roulade」,法語叫「gâteau roulé」,義大利語叫「biscotto arrotolato」,羅曼什語叫「rullada」。盡管叫法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指蛋糕卷,跟「瑞士」完全不沾邊。

其他歐洲國家,如義大利、法國、德國等,也是直接叫蛋糕卷,沒有什麽特別之處,英國、美國、日本、中國才使用「瑞士卷」的說法。

而美國也不是一開始就稱這種甜品為「瑞士卷」。紐約烏蒂卡市的【北方農民】雜誌在1852年12月有一篇名為「制作果凍蛋糕」的食譜,裏面提到了帶果膠塗層的蛋糕卷,並將這種新式甜點稱為「果底片」。這種甜點的名稱在美國不斷演變,後來有稱「瑞士卷」,也有繼續沿用「果底片」的情況。

中國什麽時候稱這種蛋糕卷為瑞士卷的呢?具體的時間源頭已無法查證,但「瑞士卷」的名字早在1994年的丁增義的【國貨洋貨論短長 麵包櫃上誰透香】文章中就已經出現,到現在至少也有30的歷史。

圖源:參考資料[3]

但實際上,中國有很多和瑞士卷沒有本質區別的蛋糕,但它們的名字並不叫瑞士卷。比如烘焙連鎖品牌「紅星前進麵包牛奶公司」就放棄使用「瑞士卷」,而是稱呼這種蛋糕卷為「龘龘前進卷」。包括現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生乳卷、虎皮卷和巧克力圓木等,從本質上來說和我們熟知的瑞士卷並沒有什麽不同,都是蛋糕胚和鮮奶油等組合,可以說都屬於「瑞士卷」的大家族。

圖源:北京日報、圖蟲創意

無論名字再怎麽變化,都還算是和「卷」沾邊,本質就是蛋糕卷。但有些國家對「瑞士卷」進行了擬人化處理,叫法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西班牙稱瑞士卷為「吉普賽人的手臂」(brazo de gitano),哥倫比亞叫「女王的手臂」(brazo de reina),墨西哥叫「被包裹的孩子」(nino envuelto)。但這些屬於小眾的瑞士卷別稱,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既然這種「蛋糕卷」名字這麽多,為什麽只有它的大名「瑞士卷」流傳開來,甚至成為「網紅」呢?

「瑞士卷」的命名法則

明明就是普通的蛋糕卷,加上了「瑞士」二字立馬就「高大上」,這或許源於商品命名的「陌生化」方法。

「陌生化」是20世紀前期俄國形式主義文學批評流派的一個核心概念,指的是為了恢復對生活的體驗,感覺到事物的存在,人類創造出艱深、困難的語言形式以增加感受的難度和用時。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文學的閱讀、藝術的欣賞,必須有充分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只有加大難度,延長這一過程,才能保證感受和體驗的真實性、確定性。

如何加大難度?最佳途徑就是對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進行陌生化處理。

「陌生化」是相對於「自動化」「機械化」而言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做出的反應總是本能而機械的,就像蛋糕卷對普通顧客來說最多也就是口味的不同,並沒有什麽新奇的花樣。而「陌生化」要做的就是來打破這種常規,從而讓人們感受事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對商品的重新命名正好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瑞士卷」的「瑞士」無論從物理距離還是心理距離來看,對當時的消費者來說都是「陌生」的,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蛋糕,而是來自另一個地方的新產品。可以說「瑞士卷」這個名字在無形之中打破了我們對蛋糕卷的認知習慣與心理預期。

圖源:圖蟲創意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竇東徽對壹讀表示,這種陌生化命名方式提升了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感知,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機制:

一方面,當人們感知到該食品來自千裏之外的一個遙遠的國度,評估其價值時,會自動把稀缺性、運輸成本等考慮在內,從而高估其價值。另一方面,「瑞士卷」這類命名將產品和「瑞士」這種人們心目中「發達富裕、生活品質高」的國家聯系起來,產生了「錨定效應」,提高了消費者對該食品品質和檔次的感知。如果這種錨定效應形成了固有認知或易得性直覺,那麽此類命名方式的影響有可能長期存在。

成功吸引顧客的註意力後,接下來就有可能進一步影響顧客的消費行為。

消費心理學將消費者一次完整的消費活動概括為AIDAS五個階段:Attention註目,Interest產生興趣,Desire產生欲望,Action采取行動,Satisfaction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對特定商品名稱的關註和記憶是最終購買的前提。

有了前期「陌生化」命名的鋪墊,再加上經過長時間及廣泛的傳播,瑞士卷這個名字就從我們熟悉的蛋糕卷這個日常語言中隔離出來,占據記憶中一個固定的空間,成為一個特別的蛋糕品類。

竇東徽認為,陌生化引發的新異感會刺激消費者多巴胺的分泌,讓個體產生「想要」的渴望,從而導致購買意願的上升。

但商品的陌生化命名並不會一直給消費者帶來積極的影響。竇東徽進一步解釋道,人們在得知「瑞士卷其實和瑞士毫無關系,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類似的食品」以及「工藝材料並不特殊和復雜,普通糕點師都能做」等等資訊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實作「祛魅」。

除了瑞士卷,也不乏名字帶「瑞士」卻和瑞士沒有一點關系的食物。

香港的著名西餐廳「太平館」有一道叫「瑞士雞翼」招牌菜,它名字裏的「瑞士」純屬意外。「瑞士雞翼」是一道以相傳百年的鎮店甜味醬汁(Sweetsauce)煮成的醬汁雞翅。因為轉譯上的誤會,錯把「Sweet」當作「Swiss」,所以幹脆就譯名為「瑞士」。

現在,就連制作這道美食的鹵汁也承襲了瑞士雞翼,直接被叫做「瑞士汁」。想象一下,如果這道菜叫「蜜汁雞翼」甚至「孜然雞翼」,是不是會覺得它也沒什麽特別的?

圖源:淘寶

話又說回來,無論是瑞士卷的「有意為之」還是瑞士雞翼的「將錯就錯」,就算和瑞士無關也無傷大雅,就像鳳梨包裏沒鳳梨,老婆餅裏沒老婆一樣,好吃才是重點。

參考資料:

[1]趙連成.西餐在中國[J].文史精華,2013(08):64-71.

[2]靳海濤.「護彤」還是「護童」——淺談商品命名的「陌生化」方法[J].新聞愛好者,2006(04):41.

[3]韓智淺.手法創新與認識變革 ———什克洛夫斯基 「陌生化」 概念新探[J].中國圖書評論,2024(03):48-59.

[4]丁增義.國貨洋貨論短長 麵包櫃上誰透香[J].經貿世界,1994(10):58.

[5]福桃九分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瑞士根本沒有瑞士卷,2022.

[6]滬江德語.瑞士卷和瑞士有關嗎?2021.

作者:敏敏 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