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房山區:全區147處應急避難場所可臨時安置11.2萬人

2024-06-02推薦

▲5月31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4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聞釋出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葉昶主持。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水務局、門頭溝區、房山區相關負責同誌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房山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張博: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房山區立足「六個提前」防汛工作做法,全面加強對山區溝道、地質災害隱患點、險村險戶等重點部位的隱患排查,深入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和功能提升各項重點任務;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做好防汛物資保障,切實築牢防線,有力確保安全度汛。

在備汛工作中,我們夯實三級責任體系,確保工作有效落實。我們制定了【房山區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點】,明確了8個防汛專項分指、24個鄉鎮(街道)、燕山地區和各部門的防汛責任制。同時,我們明確了全區8座水庫、33個塘壩、17條河道、153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51條山洪溝道等各類點位的防汛責任人。為提升防汛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全力推進防汛預案修訂工作,結合「23·7」特大暴雨淹水災害的實際情況,按照市級預案指揮體系的要求,將2022版房山區防汛應急預案修訂為更加立體化、綜合化的「1+1+8+3」常態化指揮體系(第一個「1」即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第二個「1」即大清河流域指揮部,「8」即區防汛宣傳專項分指揮部、區水務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地質災害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住房城鄉建設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道路交通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城市地下管線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旅遊防汛專項分指揮部、區應急救援保障專項分指揮部,「3」即區內各分流域指揮部、基層防汛指揮部和社會組織),並將「23·7」特大暴雨淹水災害應急時「一辦二十五組」防汛指揮體系和災後重建時「一辦十五組」指揮體系融入區級預案中。

在備汛工作中,我們積極消除各類隱患,堅決築牢安全防線。參照北京市7個隱患排查地方標準,我們制定了【房山區2024年防汛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水利工程、積水塌陷、山洪地質災害、市政基礎設施、房屋安全、在建工程、旅遊景區等7類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們已對排查出的93項重點隱患建立了台賬,明確了治理措施、責任部門、責任人和整治時限。各權屬單位根據「一點一方案」的原則,制定了相應的應急管理措施,以防範措施的確定性有效應對災害發生的不確定性。

在備汛工作中,我們不斷強化應急保障,提升防汛搶險能力。我們創新工作模式,組建工作專班,在市防汛辦的指導下,全面開展資源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在救援隊伍方面,組建了724支涵蓋各層級、各領域的專業隊伍,共計8211人。這些隊伍透過梯次配置,形成了互為補充、相互支援的防汛搶險救援力量體系,確保在防汛救災工作中能夠迅速響應、高效協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防汛物資方面,摸底全區應急物資儲備情況,按照「缺什麽、補什麽」的原則備齊防汛物資,目前各單位、各屬地已儲備各類物資30余萬件,配備710部衛星電話,確保各山區鄉鎮每村至少配備1部。為防汛工作順利進行和群眾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避難場所方面,梳理了全區147處應急避難場所(可容納50人以上),可臨時安置11.2萬人,滿足極端情況下山區群眾全部轉移至平原地區的需求。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房山區汛期人員應急轉移避險方案】,明確「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何處、不擅返」5個關鍵環節責任,全面落實機制和應轉盡轉責任。強化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和特殊人群「三本台賬」的管理,更加精準地辨識風險人群,制定科學的轉移方案,確保轉移工作有序進行。

在備汛工作中,我們全力以赴災後重建,有效夯實基層基礎。全區涉及水毀工程、水利設施、公共服務、道路交通等災後重建計畫共計53項,經過不懈努力,災後重建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農村供排水計畫已全面完工,供水管線、汙水管線恢復穩定執行,保障了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54條損毀的縣級以上公路全部完工,252條水毀鄉村公路全部完工,確保道路暢通無阻。740公裏河道、溝道修復工程全面竣工,198條河道溝道清淤工作全部完成,有效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下一步,房山區將全面壓實各級防汛責任,進一步落實防汛預案,落實防汛物資,落實搶險隊伍,落實防汛資金,落實群眾避險轉移措施,全力確保安全度汛。

最後,衷心感謝大家對房山區備汛和災後重建工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記者提問

記者:剛才,您提到了房山區立足「六個提前」防汛工作做法,開展了大量工作,那麽我們想了解一下「六個提前」主要是哪些方面?

房山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張博:

「六個提前」工作法是我區按照防汛工作目標要求,充分汲取近年來暴雨應對,特別是去年「23·7」特大暴雨淹水災害應對經驗,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

一是提前預警。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發展變化,分析即時降雨分布,判斷降雨趨勢。為全區動員部署、啟動響應、落實措施爭取更多的時間。二是提前部署。迅速把雨情汛情通報全區,下指令、提要求,分段指揮排程。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上崗到位,深入一線督導檢查。深化直達基層責任人的「叫應」機制,切實解決預警資訊「最後一公裏」落地問題。三是提前排查。緊盯重點地區、重點部位和重點領域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各類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四是提前轉移。堅持預防為主、避險為要,搶在降雨之前、天黑之前,及早轉移受威脅群眾,最大限度避免轉移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五是提前關停。面對暴雨等極端天氣可能引發的災害,堅決果斷采取停工、停課、停運、強制關閉地下空間等措施。關閉全部涉山、涉水景區和民宿,封閉所有山洪溝道。六是提前布控。最佳化應急力量和救援點位布局,雨前啟動「定點偏好設定」模式,偏好設定前置救援力量、救援裝置和搶險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