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可怕!東莞一男子常掏耳朵竟掏成了癌

2024-03-30推薦

大家喜歡掏耳朵嗎?

掏耳朵雖然爽

但老是掏耳朵可能掏出癌!

日前

東莞一男子因平時太愛掏耳

結果掏出了大麻煩——外耳道癌!

患者陳先生(化名),67歲,平時喜歡掏耳朵。

四個月前,他在掏耳朵時發現右側外耳道有一個異物,伴有耳癢和流血的癥狀。由於沒有其他明顯不適,陳先生並未在意,也沒有及時進行治療。

然而,當陳先生到南方醫科大學第十附屬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時,醫生發現他的右側外耳道長了腫物。結合他長期掏耳朵的習慣,醫生懷疑這很可能是外耳道癌。經進一步病理檢查,結果令人震驚:陳先生患上的是罕見的「右外耳道中——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幸運的是,經過手術治療,陳先生恢復良好。

長期掏耳朵可能誘發外耳道癌?

耳鼻喉科專家提醒!

長期掏耳朵會刺激外耳道的表皮,導致皮膚滲出,進而形成惡性迴圈,使得耳道內長出異物,最終誘發外耳道癌。外耳道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起源於外耳道皮膚,後者則可能來源於鄰近皮膚、腮腺腫瘤,或由遠處腫瘤轉移而來。

這種癌癥多見於40-60歲的成年人,其發病率約為1/100萬人,占頭頸部腫瘤的0.2%,雖然罕見,但確實存在,一旦形成,後果十分嚴重。因此,耳道清潔要適度,並避免用尖銳、硬質器具長期反復刺激耳道。

那麽

外耳道癌會有哪些癥狀呢?

01

外耳道癌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外耳道癌臨床表現不典型,初期很容易被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因而延誤診治。絕大多數的外耳道癌患者為單耳發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有:

1.耳流膿

這種膿液可能是血性分泌物。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患者常有反復發作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的病史。

2.耳痛

當腫瘤累及局部神經或骨質時,會引起耳部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難以透過抗生素和止痛藥來緩解。外耳道腺樣囊性癌患者,在早期就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耳痛,這通常是他們的先發癥狀。

3.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

當外耳道被腫塊阻塞,或腫瘤累及中耳甚至內耳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以及眩暈等癥狀。

4.其他癥狀

在晚期,隨著腫瘤侵犯範圍的擴大,患者可能會出現相應面神經及後組顱神經麻痹癥狀,如面神經麻痹、聲音嘶啞、飲水嗆咳以及吞咽困難等。若腫瘤侵犯到顳下頜關節,還可能會出現張口受限。

5.體征

在早期的體格檢查中,醫生可能會發現外耳道有占位性的病變。如鱗狀細胞癌通常表現為表面粗糙且容易破潰出血的新生物;而腺樣囊性癌則多為光滑的結節狀新生物,其表面可見血管影;有些表現為耳痛的腺樣囊性癌患者,其外耳道皮膚可能只是發紅,或沒有明顯的外觀改變。此外,若腫瘤侵犯到後組腦神經,醫生在檢查時可發現軟腭上擡異常、聲帶固定、伸舌偏斜以及聳肩無力等;若腫瘤已轉移到腮腺及頸部淋巴結,可在患者頭頸部觸及到腫塊。

需註意的是,由於臨床表現並不典型,外耳道癌的確診需要靠進一步的病理檢查。同時,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患者還需進行聽力學、顳骨CT、頸部MRI以及肺部CT等相關檢查。

02

為什麽會得外耳道癌?頻繁掏耳是主要誘因!

外耳道癌多見於40-60歲的成年人,與多種高危因素相關:

1.反復的上皮刺激

長期的習慣性挖耳、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可能誘發外耳道癌。

2.游離輻射

對於亞洲人群而言,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經過放療後的鼻咽癌患者,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大約為0.15%,較健康人群高出1000倍。

3.遺傳因素

某些特定的遺傳突變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腫瘤的風險。

4.其他因素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外耳道癌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反復發作的外耳道乳頭狀瘤,它們有惡變的潛在傾向。

03

若不幸罹患外耳道癌,該如何治療呢?

目前,外耳道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

早期患者,可進行顳骨外側切除+腮腺部份切除術;晚期患者,根據病變的具體範圍,可行顳骨外側切除或顳骨次全切除+腮腺部份或全切除+頸淋巴結清掃術,在手術切除的基礎上輔以放化療。

醫生提醒:

當耳朵出現不適時

一定要及時就醫

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轉自 | 東莞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