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矽膠人臉面具成了一個社會風險:必須保衛我們的「臉」

2024-07-03推薦

以往科幻小說、間諜片裏的「人皮面具」正在走進現實,成為真實的、觸手可及的社會風險。據報道,有多地警方提醒,以矽膠人臉面具偽裝成新面孔實施犯罪,正成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而在電商平台上,一些商家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罩,聲稱可以高度還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效果逼真,價格約3000元至2.5萬元,從下單到制作完成大約需要1個月時間。記者咨詢了6家售賣此類面具的商家,問制作是否需要提供個人資訊?對方一致回復「不需要」,並且都沒有詢問記者購買面具的目的和用途。

制作一張人臉面具,只需要訂制者提供一張照片,或透過3D掃描技術獲取人臉影像和360度人臉照片。而這張面具可能被用到各種違法違規的場景中,比如戴著他人的「臉」實施犯罪活動,比如冒充他人拍攝不雅視訊,進而實施誣陷、敲詐……

臉是人類的天然身份證件,也是千萬年來人類辨識身份用的最直接的生物資訊。而如今有了智慧建模、3D打印等技術加持,高度逼真的矽膠人臉面具,正在讓我們面臨失去「臉」的社會風險當中,因為人臉生物資訊一旦被濫用、冒用,那麽一個人的身份就很難確定,這勢必造成嚴重的社會混亂。

【民法典】及【個人資訊保護法】都明確要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包括生物資訊在內的個人資訊的權利,包括人的面部資訊、指紋、虹膜在內的生物資訊,作為人格權的一部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收集、使用、處理包括人臉在內的敏感個人資訊,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而矽膠人臉面具這門產業,如果從一開始沒有做到規範經營,那麽就有可能淪為教唆犯罪、幫助犯罪的道具。

從之前賽博空間裏的刷臉盜取資訊,到後來的AI換臉,如今又發展到物理空間有真實質感的矽膠面具,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相互嵌入、難分彼此,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也形成新的社會治理風險點。我們這些社會成員必須要保護自己的這張「臉」,保護自己基礎的社會身份辨識和人格權益。相關部門也應當清醒認識到矽膠人臉面具的顛覆性影響,如果矽膠人臉面具不加規制、被濫用,可能影響社會成員之間最最基本的信任,進而造成社會的失序:今天來單位上班的那個人是誰?和你簽合約的那個人是誰?你身邊的TA到底是誰?

技術須以人為本、向上向善,如果不能夠有效控制一些科技的黑化,那就等於開啟了「潘朵拉的魔盒」。多地警方提示「以矽膠人臉面具偽裝成新面孔實施犯罪」,這是一個嚴重的風險警告——我們不能再聽任人的「天然身份證」被盜用冒用,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社會治理應該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完善,就目前而言,在國家沒有明令禁止這個產業之前,需要平台嚴加規範,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各平台都需要強化矽膠人臉面具的實名監管。此外,行業主管部門特別是公安部門,要對這個新興的特種行業盡早形成監管合力,納入常態化監管範圍,引導科技向上向善。

科技越發達,我們越需要用倫理規範管住科技,不能讓它黑化。我們的社會有能力發展出成熟的AI技術、3D打印技術,也必須有能力保護我們的「臉」。(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