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讓人真正的疲勞的,不是苦難,而是苦難的輪回

2024-02-02推薦

驢折騰,牛犟勁,豬歡叫,狗在廣場集會,猴子學戴帽,舊債一筆勾銷,是非誰知曉?佛眼低垂處,生死皆疲勞

作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其實諾獎既是莫言的光環,也是閱讀他文字的門檻——畢竟諾獎得主的作品,一聽就不太好讀。

但我最近在B站刷到了余華推薦莫言【生死疲勞】的視訊,推薦語非常簡單粗暴,國粹三連式的

當時就想著無論如何一定要讀讀【生死疲勞】,今天就聊聊讀完後的感想。

第一個感想是,這是一本絕對可稱之為天才的作品。

我說莫言天才,也不是單純指他的文筆,或是故事,而是莫言似乎寫了一本我在腦中構思許久,但還沒來得及寫出來,更確切的說,他不寫,我也無法發覺其實自己也想寫的作品。

就像是你曾經有過一些想法,別人不提的時候你想不到,當一旦有人將它付諸實踐時,你會發現這個想法是那樣的天才、卻又簡單,本來你也可以想到,可是卻被他搶了先。

我看【生死疲勞】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種感觸,我自己寫文章的時候,經常被很多讀者稱呼為「嘴替」,可能莫言老師這一把,也成了所有有此想法的人的「嘴替」了吧。

而我這樣說【生死疲勞】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用的兩個最重要的元素,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東西——第一是佛教所講的六道輪回轉世說,此生為人,下輩子可能就是畜生,再下輩子又修行為人,下下輩子可能又是什麽天人之類的——這種神話體系其實天然就具有一種賈西亞·馬奎斯式魔幻主義現實感。而用這種傳統文化中魔幻現實的「工具」,去解讀同樣充滿魔幻現實、很多老一代中國人都經歷過的某些年代,就有了【生死疲勞】這本書。

怎樣?這樣一說,是否感覺【生死疲勞】其實很簡單,而莫言這本小說也確實透露著一種簡單質樸的氣息,我看小說時幾乎喝涼水一般就把它讀下來了。

這也是我的第二個感想,故事的精彩程度完全顛覆了我對莫言,或者說是對諾獎小說的認知。

很多人都以為莫言筆下的故事就是晦澀的、嚴肅的、苦大仇深的,但這真的是對莫言最大的誤解。

在這本書裏,不管是故事架構、情節、語言都非常精彩,還會時不時冒出一兩句讓你忍俊不禁的段子,讓你看得哈哈大笑。

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就是一個人帶著前世的記憶投胎輪回,轉世成五種動物,還生到自己後代家裏,看起來這是不是相當荒誕?

而這位主人公是高密東北鄉的地主西門鬧,靠著繼承家業和自己精明肯幹,混成了當地首富。結果1947年碰上土改,他被民兵隊長押到村口小石橋邊一個槍子兒崩了。

死後的西門鬧來到陰間,受盡了人間難以想象的酷刑,被扔到沸騰的油鍋裏,翻來覆去地炸,但就是不肯認罪——他想不通自己到底犯了什麽錯,要這樣慘死,還要受地獄的酷刑。最後閻王也沒轍,讓他還陽投胎,但要轉生為畜生。

倔強的西門鬧拒絕喝下忘記前世的孟婆湯,帶著前世的記憶,昂首重入陽間。轉生為驢,開始了五輩為畜生的輪回。

第一世名為驢折騰,轉生為驢的西門鬧見識了人世間1950年起的十年,農村先搞起了合作社,隨後是人民公社化,再然後大煉鋼鐵,西門驢連釘掌上的拿點鐵也被要求貢獻出來煉鋼,隨後在三年苦難時期當中,東北鄉饑餓的農民,在吃光了草根樹皮之後,將屠刀對向「生產資料」西門驢,於是一生奔波卻又折騰的西門驢終於被殘殺,分屍煮肉充饑了。

第二世名為牛犟勁,活在六十年代,這一世轉世為牛的西門鬧跟他的主人一樣倔強,西門屯的組織上要消滅最後一個單幹戶,前來勸說入社的人絡繹不絕,但主人藍臉就是死咬著單幹不放,不願「自願」入社,甚至不惜靠上訪討批示。結果後來wg來了,藍臉和耕牛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一起遭到遊街批鬥,最後西門牛因為倔強、死活不願意拉犁去耕公社的田,被活活燒死在了原先自家的田地裏。

還有第三世輪回成豬、第四世輪回成狗、第五世輪回成猴,不展開講,但這每一世都是在生、死、疲勞中打轉的一生,也是他被迫用動物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人世的一生,時代的變遷,人的生老病死、疲勞紛擾,幾乎沒有人能逃掉。

直到最後的第六世,西門鬧才重新轉生為人,成了一個罹患血友病的大頭嬰兒,一旦受傷就會流血不止,註定活不了多久。這又是一個充滿隱喻的結局。

而整本書,也可以看作是經歷五世輪回的西門鬧借一個五歲孩子之口進行一番自述。整本小說宛如世界之蛇耶夢加得,在這裏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完成了一個「輪回」。

最後一個感想,整本【生死疲勞】有一種交響曲或格律詩般的嚴謹。莫言用驢、牛、豬、狗、猴五種動物的視角,分別審視了20世紀50、60、70、80、90這五個中國人所經歷的時代。而這五種動物又分別擁有各自鮮明的性格:驢的奔波折騰、牛的剛硬倔強、豬的醉生夢死、狗的精神奮進、猴的世故麻木。這似乎代表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五種處世哲學。

這是我初讀這本書以為讀到的內核,但細琢磨過後,又發現這五種處世哲學都似乎不足以在這時代的浪潮當中修成正果。五種畜生無一例外的度過了悲劇的一生,最終各自悲慘而毫無意義的死去。

或許就像小說結尾所暗示的那般,只有重新生而為人,並保存好對那五世苦難的記憶,人們才能夠迎來一個人所當活的一生。

然而,莫言對這個觀點的表達其實是不確切、甚至是有意模糊、混沌的。從這一點上說,莫言的寫作,讓人感覺不像是雨果、托爾斯泰等世界主要民族的寫作者,他們透過小說所表達的觀點,都更加明晰、尖銳、且勇氣十足。莫言確實有點像賈西亞·馬奎斯,他透過小說所想表達的東西,是混沌、甚至有些消極的。我們幾乎可以說主人公哪怕活到最後一世,其實也沒活明白,他只是在生生世世的不斷方生方死中逐漸對當年的執念放下、釋懷了。並帶著渺茫的希望,重新在新千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再次轉生在這個世界。並希望這一世,他所趕上的時代,能好一些。

而對書名【生死疲勞】,莫言是這麽解釋的,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人世也好,六界也好,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恩恩怨怨,最後實際上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講,都是一場夢幻,一場空,地球無非是宇宙當中的一粒微塵,一切功名利祿,是是非非又有什麽價值,所以你一想到這個浩渺無邊的宇宙,又感覺到一切都很公平。

如果站在這樣一個讀書的視角、哲學的高度來讀這本書,那你也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憐憫和寬容,這是對所有人類命運的理解和同情,也是一種真正的終極關懷。

然而莫言也只是教我們怎麽去讀,然後呈現故事,並不提出觀點,更多的內核,更多的感受,大家還是要自己去讀,自己去悟。

莫言這本書寫於2005年,用43天一氣呵成寫完這部作品,

連諾獎評委,當年也是因為看了【生死疲勞】,才決定把諾獎頒給莫言。

它曾讓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佩爾·衛斯特伯格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我做文學院院士的十六年裏,沒有誰的作品能像莫言的那樣打動我。」

而這部作品也註定將打動更多的人,

前不久,讀客文化再次再版了這本神作,並請莫言老師寫了新的題詞,以及終於與這本小說精神最契合的插圖與封裝。

這讓這本書看起來很舒服。

而我在莫言所講的這個故事中神遊的時候,莫名卻又情不自禁的這樣去想——小說結尾誕生於千禧年的那個西門鬧的第六世藍千歲,如果真的存在,今年也該24歲了,也正是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的年紀。對於這好不容易重來一次的人生,他又正在怎樣度過,是否對它滿意,是否此生活了個明白呢?

還是說,與前世的西門鬧一樣,他依然看不懂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死後依然會打碎孟婆湯,會經歷新一輪的五世畜生的「生死疲勞」?

想了想,後一種假設,真的才是最讓人疲勞而又恐怖的事情,而我希望每個看完該書的讀者,都是新生的藍千歲,能度過一個少折騰、少波折的人生。不再有前世那般的生死疲勞。

又也許,六道輪回之中,其實眾生皆苦,只有超脫於這無窮無盡的輪回,方是解脫。

全文完

本文3000字,感謝讀完,補一篇久違的書評,喜歡請三連加關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