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八路軍的精銳騎兵團,只有300余人馬,卻配有近36000發子彈

2024-06-18推薦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下屬的三個步兵師中各有一個騎兵營。

按照當時的編制,八路軍的師直屬營中有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騎兵營、輜重營等。

但在這些直屬營中,只有騎兵營是名副其實的,其余各營其實都是步兵營。

具體就騎兵營而言,我軍原有的三個騎兵團裏,騎兵第1團改為第120師騎兵營、騎兵第2團改為第115師騎兵營、騎兵第3團改為第129師騎兵營。

這裏我們重點談談第129師的騎兵營。

該營的前身是原紅15軍團騎兵團第2連與紅15軍團手槍團合編的新騎兵團,後來定番號為騎兵第3團,共計500余人。

在改番號為第129師騎兵營後,其實實力數並沒有變化。

因為騎兵的機動性強,所以被第129師用於冀西地區的偵察和突擊之用,打擊了日寇並為當地根據地的建立建立了條件。

當時從騎兵營中抽調少量幹部,並以繳獲的武器為基礎,還拉起了幾支遊擊隊和獨立營,後來合編成了八路軍第129師獨立團。

這個團後來並入了新成立的第385旅,日後的正式番號為第13團。

而騎兵營本身,則在1938年初再度改稱騎兵團,當然雖然名號變了,但實力數其實也沒有太大變化,轄3個騎兵連和1個新兵營,後者雖說為營,其實也是連的實力。

到1939年八路軍第129師整軍時,騎兵團正式整編成了4個騎兵連,外加團直屬隊。

由於騎兵的活動規律,在平原地區更適合作戰,因此第129師騎兵團主要是在冀南軍區活動,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和兵員骨幹的強悍戰鬥力,打擊各種型別的敵人,並承擔戰鬥、非戰鬥任務。

作為我軍當時少有的技術兵種力量,騎兵團不僅兵員強健,武器裝備也比較好,而且彈藥也相對更充裕些。

不過隨著抗戰形勢的嚴峻,鬼子在平原地區的碉樓、封鎖線越來越密,「掃蕩」也愈加頻繁。

騎兵團的兵力雖然只有幾百號人,但再加上幾百匹戰馬可是不小的目標;而且騎兵往往還要集中活動,很難分散隱蔽。

鬼子當時知道我們在冀南平原有這麽一支騎兵部隊,也極想抓住這支八路軍的機動部隊。

在殘酷的戰鬥中,騎兵團當然也會陸續減員。

據八路軍第129師在1941年11月時的統計,騎兵團的總兵力便只有325人。

但更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兵力就這些,但騎兵團的武器裝備配置卻是各部中最高的。

據當時的統計,騎兵團有戰馬328匹,保證了全團兵員均有馬匹,必要時可以全團乘馬高速機動。

另外在武器裝備方面,全團有槍305支,人槍比達到了將近94%。

如果考慮到配槍中還有10余挺輕機槍,那麽騎兵團除了極少數機關和勤務人員外,便幾乎是全員配槍的。

這個配槍率,是整個第129師中最高的,其他步兵部隊能達到六成就算不錯。

當然,光有槍械還不行,沒有子彈的槍跟燒火棍區別也不大。

騎兵團當時統計有子彈35907發,平均每支槍子彈達到了118發!

當然,10多挺輕機槍的配彈,肯定會更多些,每挺機槍至少是幾百發配彈;但即便考慮到機槍配彈的因素,騎兵團其余馬步槍的平均配彈至少也有大幾十發,乃至100發左右。

八路軍當時的其余部隊,步槍配彈達到30發的就已經算是不錯;甚至有些部隊打得苦些,每支步槍平均只有十幾發子彈,實戰中還不敢一次都打完了,成為所謂的「三槍八路」,打幾槍就要沖鋒。

而騎兵團的步槍,配彈是步兵的好幾倍,其火力肯定比不上鬼子,但在我軍中卻已經是佼佼者了。

作為類比,由第129師特務團改編的第34團,當時的兵力數量是騎兵團的三倍,槍支也要多出30%;但其彈藥數卻只有騎兵團的不到六成。

槍械、馬匹、彈藥配備率高,這是騎兵團的特色。

可在有如此待遇的同時,騎兵團所承擔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往往都是以一敵十的生死戰。

因此騎兵團包括團級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的傷亡率都非常高,這也是我們在研究第129師騎兵團作戰過程中,應當十分註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