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少白】大結局:明德帝根本不知,誅殺功臣蕭若風將是他一生隱恨

2024-08-07推薦

文|月半悅讀

眾所周知,【少年白馬醉春風】裏所有人的結局,在【少年歌行】裏早已寫得明明白白。

其中,最讓我感到不值,絕對莫過於風華公子蕭若風了。

他本是太子的最佳人選,可卻偏偏無心皇位,為扶持哥哥蕭若瑾登上至尊之位,在平定「八王之亂」後,當眾撕毀了先皇傳位與他的龍封卷軸。

然而,他不愛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他下屬的瑯琊軍將士卻多有不甘,一心想推他當皇帝。

為了穩定朝綱和天下,蕭若風選擇了自汙於身,而已經是明德帝的蕭若瑾也順水推舟,判了他一個謀逆之罪,並於七日後立即行刑。

好友李心月自蕭若風下獄就閉門不出,養劍七日,雖得劍心訣大成,可僅憑她一人一劍之力,卻依然敵不過四位大監的聯手。

關鍵時刻,劍仙李寒衣以可摧萬城的劍勢驚掠而至,突破各大高手的層層防守踏足法場,一劍西來威淩於天子。

可就在她劍指德帝咽喉要求放人時,蕭若風卻帶著幾分悲哀和嘲諷的笑容拔劍自刎了!

01、平清殿外的傳說。

蕭若風臨死前,說了此生最後一句話:「哥哥」。

弄清整件事的始末後,我們就會發現,蕭若風謀劃這件事的緣由,確實全都包含在這聲「哥哥」裏了。

他跟蕭若瑾雖然貴為皇子,可因母親不受寵且早逝,從小沒得到太安帝的什麽寵愛不說,甚至就連頗有些勢力的內監也敢欺負他們。

所以說,這無人問津的兄弟倆,能依靠的只有彼此。

比如說,蕭若風六歲時染過一場重風寒,因太醫們不上心,醫了很久也沒好,眼看都快要死了,才被一位醫術好些的太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外界一直在傳,那個太醫本也只是匆匆看了幾眼就打算離開,是蕭若瑾在大雪夜苦苦跪求了他兩個時辰,才把人留下救了蕭若風一命。

而這些,其實只是蕭若瑾讓那位太醫說出去的假故事。

當晚的真實情況是,他拔出了母親留下來的長劍攔在門口,才逼著那位太醫全力救治重病的弟弟。

也是從那一天起,蕭若瑾暗暗發誓:

我絕不要做那無人問津的皇子,絕不要被人壓在腳下,我要和我的弟弟登上天啟的頂端,讓所有人都不敢低頭看我!

可不管怎麽說,蕭若瑾的這個恩情,蕭若風一直牢記在了心底。

所以,一向喜歡遊山歷水結交江湖義士的他,才會放下對江湖的向往,留在天啟城幫助同胞哥哥奪得皇位。

不然的話,就憑蕭若瑾那並不占優勢的區區三百虎賁將,想從一眾皇子裏奪取九鼎之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先皇駕崩那一夜,在「八王之亂」的風暴中回到天啟的蕭若風,帶著他遊歷江湖所結交的一眾好友浴血奮戰,才護著蕭若瑾站在了平清殿外。

要知道,其他皇子們也是有備而來,同樣請來了江湖上頂尖的高手助陣。

而蕭若風那些好友,無論是名門大派的雷夢殺、李心月夫婦和百曉堂堂主姬若風,還是無門無派的司空長風,全都是當年江湖中的少年英才。

所以說,那一日的平清殿外,留下了很多傳說。

比如,劍冢傳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劍破百甲,開啟入殿之路。

亦有雷門雷夢殺在百米之外,一拳擊出,隔數十人擊碎四王子頭顱。

還有一個不滿十五歲的少年,一桿長槍,攔住了敵方近十個高手。

亦有一個手持長棍的長發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攔住了十八位試圖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

更有蕭若風這個才智武功均屬一流的風華公子,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擋下了幾位王子的合力。

以至於,當他渾身浴血護著蕭若瑾守在平清殿外等待著傳位詔書時,其他人再不敢上前半步!

02、蕭若風手撕龍封卷軸。

可以說,本來毫無希望染指皇位的蕭若瑾兄弟倆,占據了絕對的武力優勢。

那種情況下,那張用來傳位的龍封卷軸,也就成了其他幾位皇子最後的一線希望。

畢竟,若是那一紙詔書上寫著自己的名字,就有了名正言順的奪位理由,再借著五大監的助力,還有拼一拼的可能。

可五大監雖然從殿裏捧出了詔書,卻遲遲沒有人上前開啟。

最後,還是離得最近的蕭若風打破僵局,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拿過詔書看了一眼,又當著眾人的面將那張詔書撕得粉碎。

然後,就聽蕭若風朗聲口傳聖旨:「本王已閱,聖上有命,傳位於三王子蕭若瑾!」

面對瑯琊王蕭若風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奉命傳詔的五大監,卻全部保持了沈默,沒有一人上前阻攔。

而且,他們在蕭若風喊了三遍「傳位於三王子蕭若瑾」後,反而率先下跪,算是預設了蕭若風所說的詔書內容。

至此,其他幾位還活著的皇子,再也沒有反抗的借口,只能丟下手中兵器,跟皇宮內所有的侍從兵士一樣跪下來山呼「萬歲」。

次日,蕭若瑾正式登基為明德帝,拜瑯琊王蕭若風為大柱國,並以「北離大都護」之名統帥三軍。

而跟蕭若風進天啟城的眾多高手中,除了雷蒙殺位列八柱國之一,李心月、司空長風、姬若風、唐憐月四人則無心官職,只做了天啟四守護。

蕭若風還以為,他只要撕毀了龍封卷軸,無論詔書上寫的是誰的名字,到時候也都死無對證了。

而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就可以去過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了。

然而,哪怕是他自願讓位,可沒有那張詔書,蕭若瑾繼位的合法性就一直會遭受質疑,也給了有心人可乘之機。

更何況,另一張本該送往欽天監封存的龍封卷軸,卻於途中被劫,也相當於給北離預留了一個危機。

而且,官至北離大都護蕭若風也根本不知,身懷絕世之才的他,早就是師父學堂李先生選定培養的北離護國人。

之後十六年,他為了平定戰亂南征北戰,拒敵於北離國境之外,保持了自己不敗的神話,瑯琊軍的風頭一度超過了鎮西候的破風軍。

蕭若風從南訣班師回朝後,威望和民心日重,也讓一些亂臣賊子又起了別樣的心思,再次拿先皇的傳位詔書說事兒。

久而久之,就連一直對他無比信任的蕭若瑾,心裏也開始動搖起來。

這整件事,說來也是可悲。

當初兄弟倆一無所有時,蕭若瑾還什麽都不是,尚且願意提劍去保護弟弟的性命,就算會因此蒙罪也在所不惜。

可當他如願以償登上至尊之位,明明都已經大權在握了,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弟弟在他面前自刎而死。

只因為,他擔心皇位受威脅,害怕失去手上那些虛妄的事物,才提不起制止弟弟為穩定朝綱自願赴死的勇氣。

而蕭若風一直到死,都沒有再重入江湖。

03、蕭若風不惜自汙以定朝綱。

其實,蕭若風跟哥哥之間的芥蒂,早就已經存在了。

蕭若風為人良善且重情重義,行走江湖那幾年所結交的好友,也都是百裏東君、司空長風這樣至情至性的人。

可蕭若瑾卻心思深沈,一心想要當皇帝,好把別人都踩在腳下,至於他看上的東西和人,也都要收入囊中才甘心。

為了成全蕭若瑾的野望,蕭若風只能與昔日好友背道而行,一再強行插手拆散葉鼎之和易文君的姻緣。

而為了國家大義,他也不懼世人畏懼,坐擁潑天權勢和強悍武力,幾度將南訣之軍擋於國門之外。

可他就算再擁護哥哥,為人處世也有著自己的底線。

比如說,葉鼎之在蕭若瑾跟易文君成親當天搶親失敗,蕭若風不僅沒殺他,還費盡心思安排他離開天啟。

葉鼎之率魔教東征,百裏東君為了平息葉鼎之的怒火,在皇宮裏當眾暴揍了明德帝一頓,蕭若風班師回朝後,也只是低聲暗罵: 「打得好!」

說起來,他又何嘗不想暴打日益驕橫的哥哥一頓,可這些少年人的率性而為,註定是他心向往之卻無法做到的。

沒看到,哪怕他已經足夠謹小慎微了,還是有些試圖作亂的臣子想要借他的名頭挑事兒,而他下屬的很多將士更是想讓他取而代之當皇帝。

殊不知,對於生性瀟灑的蕭若風來說,那個代表著至高無上權勢的皇位,只是一個枷鎖最多的牢籠罷了。

以他的性格,當個將軍還行,當皇帝就太累了,所以,他當年才會在平清殿外撕毀詔書,口傳帝位於蕭若瑾。

但是,天下百姓想讓他當皇帝,文武百官也想讓他當皇帝,他不想做的事兒,所有人都在逼著他做。

甚至,朝局都因此而開始動蕩。

所以,他不得已之下,才不惜自汙己身,在法場自刎以定朝綱。

明德十六年,全天下最沒有理由謀逆的蕭若風,因天啟城的一場小動亂,而被明德帝判定為謀逆。

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但是瑯琊王自入獄之日就保持緘默,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認罪,也沒有為自己辯駁。

本來,就憑他那極好的人緣,朝堂上很多人都願意替他說情。

可審訊他的天啟七禦史中有三人認為他無罪,第二日這三人就被發現死在了家中,所有人也都開始保持緘默。

明眼人都能想到,這不是誰想陷害瑯琊王,只是當今天子明德帝想要他死。

最終,只有被蕭若風授過棋藝的六王子蕭楚河站了出來,在朝堂上聲情激昂地列舉了十三條瑯琊王謀逆案可疑之處。

蕭楚河此舉,令很多老臣當場落淚,也引得明德帝震怒,將這位最受寵愛的六王子貶為庶人,流放青州。

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人敢多言了。

鑒於雷夢殺已經死在了南訣的戰場上,天啟城內最後能阻止這件事的人,便只剩下天啟四守護了。

然而,朱雀司空長風早已離開,玄武唐憐月恰好受密令外出,青龍李心月這個最大的變數,則是被十幾個高手困於府中。

至於白虎姬若風,則是在朋友的情義和對皇帝的忠誠之間選擇了忠誠,最終也只放了蕭淩塵一人離開。

蕭若風的謀逆之罪,從定罪到行刑,只有短短七日。

要知道,按照北離律法,就算是普通的犯人獲罪之後,也要等到秋後問斬,皇室宗親更是有漫長的審判期。

但是欽天監觀天象,傳天命,稱:瑯琊王之刑,不容片緩。

看完全書,哪怕明知蕭若風是有意尋死,可我仍為明德帝陰冷的沈默而心寒。

04、蕭若瑾的罪己詔。

蕭若風行刑那天,李心月也終於養出了勢不可擋劍心訣。

然而,李心月養了七日的劍心,連四大監的聯手都沒敵過,更別說守在明德帝身前的白虎和國師齊天塵了。

好在,她女兒李寒衣及時趕到,以可摧萬城的劍仙之劍直指明德帝咽喉,逼退四大監,也削開了蕭若風手中的鐵鏈。

說實話,以李寒衣劍仙的實力,若是以命相搏,未必不能從天啟城眾多高手中帶走蕭若風。

可她要真這樣做了,也就違背了蕭若風謀劃這件事的本意,他舍一身榮耀,自汙入獄,就是要斷了一些人的念想,換來北離的安定。

所以,蕭若風才會在雙方動手前,給重傷在地的李心月留下那幾句保命的話後,拾起她掉在地上的那柄長劍往自己脖子上用力一抹。

而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明德帝,則被弟弟的決絕震得倒退三步,整個人癱倒在了玉座之上,回宮後更是在平清殿中不吃不喝呆呆地坐了三天三夜。

當時,蕭若瑾尚且不知,這件事勢必將會讓他悔恨終生。

僅僅六年之後,帝位之爭在蕭若瑾幾個子侄之間再次上演。

而瑯琊王唯一的子嗣蕭淩塵,也被重新集結的瑯琊王軍從海上尋回,他們帶著憤怒和不甘,誓要推他為新皇。

然而,當濁字輩的三位老大監拿著先皇親筆撰寫的龍封卷軸現身,蕭淩塵卻跟他的父親當年在平清殿前一樣,在所有人驚訝萬分的目光中,將那龍封卷軸撕得粉碎!

在對待皇帝寶座這一點上,他們父子倆的態度出奇一致:無論是順理成章繼承皇位,還是流血千裏改朝換代,他們都不要。

最終,這場被後世成為「瑯琊兵變」的驚天謀逆案,以明德帝當場口擬「罪己詔」為瑯琊王昭雪來收場:

「明德十六年,瑯琊王謀逆之案,屬孤誤判!瑯琊王蕭若風為國為民,殫精竭慮,卻慘遭奸人所害。現奸人已然伏法,舊案昭雪,賜其謚號‘達’,重入太廟,香火十年盛之不斷。其子蕭淩塵承其爵位,襲瑯琊王,賜宣武將軍,可重召瑯琊舊軍,並三軍之外,直隸帝王。孤聽信讒言,誤殺愛弟,愧悔無地,每三日便赴太廟奉香,至死方休。」

不過,蕭淩塵雖然秉承父親的遺誌,沒有趁機拿下皇位,卻並不代表他原諒了明德帝這個伯父。

在他看來,雖是父親一手謀劃了這一切,可不管是出於君臣間的信任還是兄弟間的默契,明德帝都不該自始至終保持沈默。

再說了,當年明德帝若是單純想要消除隱患,也並非沒有第二種方法。

比如說,他完全可以揪出那些想要作亂的臣子,就地正法,光明正大打消某些人想要改朝換代的小心思。

要知道,他們兄弟倆,一個為君,一個為帥,若是真能做到兄弟同心,完全可以掌控北離國運,而不會被人借機利用挑起動亂。

而明德帝若是真的信任蕭若風,也完全可以和他一起堅定地告訴天下,沒錯,龍封卷軸上寫的名字就是蕭若風,可那又如何?

有瑯琊王自願讓位和守護,皇帝依然是蕭若瑾,有蕭若瑾的深信不疑,瑯琊王也依然是蕭若風,這是他們兄弟倆的選擇,誰都沒有辦法改變。

可蕭若瑾卻沒那麽做。

因為那樣做的風險,可能會讓他的皇位不穩,進而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天啟城的穩定。

所以,當蕭若風選擇用自汙以定朝綱時,他才會騙自己說這是蕭若風自己的選擇,他總有一天要為若風平反,在太廟中重新供奉他的牌位。

然而,他這些年來確實愧疚和自責,但直到蕭淩塵撕毀第二次現世的龍封卷軸,他才決定為蕭若風平反昭雪。

正因為這樣,當明德帝問計於蕭淩塵,他到底該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時,蕭淩塵才會漠然回答:

「很簡單,你最痛恨哪個皇子,就把位子留給他。陛下的這個位子註定是孤家寡人,活不痛快的。」

多諷刺!

明德帝這才知道,在蕭若風父子倆眼裏,天下也好,社稷也罷,就連被他視若珍寶的皇位,也都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