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打工新鮮事兒|85名員工全是職業騙薪人!用人漏洞如何補上?

2024-04-18推薦

騙薪團伙涉案超3500萬元,178人被判刑

(圖源:看看新聞)

近期,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浦東新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特大團伙職業騙薪詐騙案。4月11日,記者從浦東新區檢察院獲悉,3月26日,法院對被告人陶某某(職業騙薪團伙成員)詐騙案公開開庭審理。在過去的幾年間,該團伙肆無忌憚地瞄準滬上眾多中小企業瘋狂實施詐騙,讓被害企業不堪其擾,有的企業甚至因此倒閉。

檢察機關介紹,2020年1月至案發,以楊某某等人為代表的職業騙薪群體,透過偽造學歷證書,虛構工作經歷、個人能力入職企業後,以虛構拜訪客戶記錄等方式制造自己正在為公司努力工作的假象,以此騙取公司支付的底薪或業務報銷款項。當被害單位發現上述人員未能給公司帶來任何收益、業績一直為零,欲將其解聘時,部份人員還會以「正在尋找客戶、客戶資金馬上到位」等方式拖延在職時間,以騙取更多薪資。經統計,檢察機關認定被害企業260余家,該團伙涉案金額高達3500余萬元。

據報道,管女士高中文化水平,這幾年她與丈夫在上海陸陸續續入職了100多家公司。管女士說,她和丈夫的最高紀錄,是每個人每個月,同時在10多家公司兼職,個人月入薪資20多萬。管女士的丈夫徐某,兩年多的時間裏,在197家單位曾經任職,獲得薪資近200萬元。

「在辦理這批職業騙薪案件的過程中,我透過審查一份份證據,查閱一份份被害單位的筆錄,越看越覺得心情沈重。」檢察官薛松說,「有家外地企業來滬開設子公司,招募的85名銷售人員竟然都是職業騙薪人,導致銷售業務陷入癱瘓。這不僅使公司業績和聲譽雙雙受創,更傷害了企業對上海營商環境的信心。」

2023年10月起,浦東新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陸續對這起職業騙薪系列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訴。截至目前已起訴188人,現有178人被判刑。

在嚴懲犯罪的同時,浦東新區檢察院全力推進追贓挽損,在辦案中采用建議公安凍結贓款、檢察機關自行凍結贓款的「雙凍結」模式,全流程督促被告人在偵、捕、訴、審等各環節退贓退賠,實作了七成以上的退贓退賠率,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企業的損失。

無獨有偶,此前也有職業騙薪人被抓獲的事例被曝光——

偽造「完美履歷」同時入職多家企業

上海警方從一起用工糾紛的報案入手,經過分析研判敏銳發現背後隱藏的犯罪團伙,成功偵破全市首例套路應聘詐騙案,現場查獲大量偽造的公司印章等制假工具和學歷證書、個人履歷等虛假材料,團伙5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

新員工無業績還兼職

2023年1月,一家網路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報案:公司2022年10月招聘入職了8名新員工,3個月後因沒有達到業績要求而將8人辭退。近期公司偶然發現,這8名員工在自己公司工作期間還同時在其他公司入職領取底薪。

該負責人介紹,公司為了推廣產品,透過網路釋出了急招銷售人員的招聘資訊,要求應聘者要有豐富的銷售經驗。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來應聘,介紹了自己曾經在一些大型企業的銷售經歷以及工作期間經手的一些重要計畫,還展示了自己擁有的優質客戶名單。公司對這些人的履歷十分滿意,為了快速提高銷售業績,遂許諾給帶頭人王某2萬元底薪、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底薪外加銷售提成。

然而,8人入職後,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收益,應聘時聲稱能接洽的優質計畫也一個沒有實質性進展。3個月後,公司準備辭退這8人。8人仿佛早有準備,一起要求支付當月全部薪水才肯離職,公司只好支付了該筆款項。不久,王某誤發在公司群裏的一張其他公司的離職證明引起了公司負責人的註意,經聯系核實,負責人發現這8人竟然在同一時間內在兩家公司入職賺錢。感覺被騙的負責人遂向警方報案。

循線深挖幕後團伙

接報後,浦東分局對涉案的8人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在應聘時自述的學歷履歷和計畫經歷都與事實不符,是專門針對該公司的招聘要求而進行的「自我包裝」,存在偽造學歷履歷、虛構優質客戶名單等求職欺詐行為。事實上,8人中沒有一人有過大型企業的從業經歷。

辦案民警還發現,上述8人在短時間內先後在金融、裝修、科技咨詢等行業應聘銷售、企業融資等崗位,如法炮製騙取企業薪資。據此,浦東分局研判認為,8人的背後很可能潛藏著一個專業詐騙團伙,遂在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的指導下,組成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

經過一系列資金查控、數據比對、人員排查等工作,結合全市類似警情綜合分析,一個以犯罪嫌疑人楊某、曹某為首的「職業騙薪」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在此基礎上,專案組走訪調取數十家用人單位的上百套人事檔案資料,逐一明確嫌疑人名單。

2023年3月8日淩晨,浦東分局組織警力在上海及外省市開展集中收網,在當地警方協助下抓獲楊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

偽造履歷 套路詐騙

到案後,犯罪嫌疑人楊某、曹某供述,團伙成員實際上根本不具備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和資源,入職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企業的薪資底薪,根本不會為企業帶來任何收益。

經查,楊某、曹某夥同身邊親友組成詐騙團伙,把自己包裝成用人企業所需的「高學歷、高能力」的「完美應聘者」。

之後,團伙對即將前往企業面試的成員進行「求職培訓」,教授應聘話術,虛構銷售經歷或融資經歷,謊稱能為用人企業快速提高銷售業績。接受培訓後,團伙成員便前往應聘,騙取用人企業信任後與其形成勞務關系。

入職後,團伙成員透過偽造日常工作記錄、僱用他人假冒高價值客戶並使用虛假身份假意與用人企業簽訂投資意向合約等手段,維持在職狀態,拖延在職時間,從而達到詐騙更多薪資底薪的目的。一旦詐騙手法被識破,團伙成員便采用上門鬧事等手段施加壓力,「逼迫」用人企業支付薪資。

楊某、曹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示

不法分子透過偽造學歷履歷、虛構優質客戶、編造投資計畫等方式,套路詐騙用人企業支付薪資,極具隱蔽性和危害性,不僅直接侵害用人企業合法權益,造成企業財產損失、影響企業經營發展,而且還擠占就業機會,致使正常人員無法就業,嚴重破壞人力資源市場的公平環境。

用人企業在招聘時,要根據崗位需求,采取多種方法核實應聘人員提供的相關材料,確保學歷履歷、過往業績等真實可信,以免不法分子使用虛假材料入職而給企業造成損失。對新入職的員工,要依法依規簽訂勞動合約,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如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報警,公安機關將全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騙子該嚴懲,用人漏洞也該堵上

檢察官說,在辦理這批職業騙薪案件的過程中,感到心情沈重。就算讀者看到這種情形,也同樣會感到心情沈重。一是騙子的膽大妄為,能夠屢屢得手。二是相關受害企業的用人失察,給了騙子以可乘之機。

通常,一個人幹一份工作都會感到忙不過來,有的還被「卷」得夠嗆,這種職業騙薪人居然能每個月同時在10多家公司兼職,是怎樣蒙混工作的可想而知。

要說,這些騙子的手段並不高明,學歷是假,工作經歷也是假,居然能成功應聘,到公司上班後,繼續造假,虛構拜訪客戶記錄。

受害企業的用人與管理模式不免令人唏噓。招聘員工時只看表面資料,對員工的業績考核也同樣只看表面,騙子靠花言巧語就可以在公司立足。

騙子被繩之以法,大快人心之余,也該令人警醒。據介紹,多數被害企業正是因為被騙薪團伙抓住了對入職員工背景調查不嚴謹、日常考核管理不嚴格、社保交納不規範等「軟肋」,才深陷騙薪陷阱。

對這種騙薪犯罪,一是要嚴厲打擊,不讓作惡者得逞,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要擦亮眼睛,從制度上紮緊用人的籬笆,別讓居心不良者混進來。「要問他成績如何,他從來都不直說,掏出PPT一頓胡扯,混完資歷走了,只剩下臟亂差了」,對這種員工,單位在考核上應註重實效,不能讓投機取巧者以「畫大餅」來忽悠公司,透過走捷徑與造假來糊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