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如何評價 3 月 26 日釋出的 vivo X Fold3 系列? 有哪些值得關註的亮點?

2024-03-26推薦

謝邀。

折疊機已經成熟到可以沖擊直板旗艦了。

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首次下跌,到去年僅2.71億部,創下十年以來新低。

全球同此涼熱,去年全球出貨量同比下跌3.8%,僅11.5億部。

盡管Counterpoint對今年銷量做出了樂觀預期,但24年預期銷量也就同比增長3%,依然沒有回到15年水平。

雖然去年四季度全球出貨量增長8%,但手機行業仍處於周期的低位。

在過去幾年的存量環境下,不少手機廠商保守化。

最直觀是殘酷價格戰。

最響的一槍實際上是蘋果開的:去年雙十一蘋果在京東淘寶等平台均有補貼,最高1100元;今年開年又價格調整。

蘋果長期是手機的價格錨定,蘋果向下,等於帶著全行業主力競爭向下壓迫。

另一頭,成本還在上升。

去年年初暴跌的記憶體和儲存在10月迎來40%的價格指數漲幅,而柔性OLED單三季度就漲了10%。

元器件本身處於周期性價格回升,而AI需求擠占了一部份產能。於是手機廠商們一邊忍著使用者51個月的換機周期,一邊熬著成本上漲、在不敢減配的壓力下打價格血戰。

「AI大模型手機」是去年難得的增長點。但圍繞大模型手機的生態還在搭建期,現階段大模型的套用體驗還不足以單獨支撐使用者換機。

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

但就是在這周期底部裏,折疊屏成了冬天裏的一把火。

國內市場上,折疊屏連續四年增長超100%,從18年的19.8萬部沖到去年的700萬部。這個品類早已不是少數極客的嘗鮮玩具。

而且勢頭一根陽線沖天,直到去年四季度還有149.6%的同比增幅。

一般來說,高增長是平價產品的優勢,但折疊屏去年66.5%的售價高於7000元。

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折疊屏之猛:折疊屏核心元器件超薄玻璃(UTG),去年二季度突破1萬平米、全年達6.6萬平米,暴增。

逆大勢增長,增速猛且以中高端為主,簡直異類。

但折疊屏不是一直一帆風順。

18年是原則上的折疊屏元年。柔宇先發全球首款折疊屏Flex Pai,但空有概念體驗太差銷量不佳。後柔宇IPO受阻深陷債務危機,很多小胖友已經忘了這個折疊屏先烈。

19年,實際上的折疊屏元年。

年初兩個折疊屏正式玩家登場,分別是三星的Galaxy Fold和華為的Mate X。

這二位揭開折疊屏產業大幕。但Mate X太重,整機約300克;Galaxy Fold又太厚,折疊厚度約1.6cm。而且兩位售價都超1.5萬元,太貴。

「重、厚、貴」成折疊屏最直觀的「前三原罪」,其刻板印象一直留存至今。

而且由於早期產品方案和供應鏈技術不成熟,CPI的折痕問題、大屏耗電的續航問題、UI適配性差的上手問題,成了嘗鮮使用者的「後三原罪」。

20年折疊屏仍在試水期,廠商們轉入UTG和鉸鏈,但畢竟鉸鏈開合壽命還在10萬次級別,折痕依然明顯。廠商們的主要方向是升級5G和SoC效能。

這年的真正驚喜是國產供應商的崛起,例如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A等,他們把可折疊面板的整體成本壓到了130美刀。

於是在21年,廠商們開始玩創新。

華為Mate X2搞出內折疊和不對稱機身,三星Galaxy Fold3則加上S pen、IPX8防水和屏下網路攝影機。

小米擅長供應鏈整合,MIX Fold首次把價格拉到萬元以下,9999交個朋友;OPPO的Find N緊跟其後,7699,價格開始殺入主流中高端區間。

華星光電/京東方/深天馬等國產屏自有產能逐漸成型,精研、科森等國產鉸鏈也開始批次出貨。

22年,命運之年,折疊屏在國內市場下跌13%的背景下增長118%,逆境黑馬。

vivo、榮耀等全數下場,廠商們徹底嚴肅對待該品類。

這年的折疊屏產品普遍旗艦效能,榮耀Magic Vs和小米MIX Fold2都做到了20萬開合折疊次數,vivo的X Fold更是做到了30萬次。廠商們在努力逐步消除使用者對折疊屏的不耐用焦慮。

但厚度和續航等還是老問題。例如MIX Fold2咬牙做到折疊厚度11.2mm,年度最佳,但還未跨入1cm領域。

不過這年旗艦在大屏和大網路攝影機的壓力下紛紛「加重」,iPhone14 ProMax 240克、小米12S Ultra 225克,使用者對「半斤機」怨聲載道。

而折疊屏在一路減重,OPPO Find N2壓到233克,折疊屏在體驗上有望超車直板手機。

於是競爭細化的23年,連紮根非洲的傳音和叠代速度溫開水的谷歌都下場折疊屏,分別推出Phantom V系列和Pixel Fold。

這年vo米榮們各補短板。

V的折疊屏策略是:先保旗艦體驗,再解決輕薄。

例如22年的X Fold在效能材質設計上都頂配,但311克重量確實不輕;於是到23年的X Fold2,重量直砍到278克,開售一天就拿下三大營運商銷冠;

OPPO則沖小折疊,外屏互動出色,Find N3 Flip拿下去年小折疊第一;

小米偏向撐足效能,MIX Fold3搭載驍龍8gen2領先版;榮耀則全攻輕薄,Magic V2首次把折疊厚度幹到9.9mm。

廠商們逐步相互看齊,以軍備競賽的姿態迎接24年的開年大戰。

這就到了話題的主角,vivo X Fold3 Pro。

X Fold3 Pro的綜合素質,已經做到了為折疊機品類定型,一錘定音,並完全能和各路直板旗艦平起平坐。

首先就是夠輕,236克。

三星的折疊屏扛把子Galaxy Fold5,255克,這還是三星靠新一代精工鉸鏈減輕了10克;

華為Mate X5,官方主打「超輕薄」概念,最輕的素皮版,243克。

236克,這已經不僅僅是折疊屏中的輕,更是直板旗艦的輕。

華為Mate 60 RS 非凡大師,最輕的玄黑版242克;三星S24 Ultra,232克;小米14 Ultra,224克。

一般手機殼的重量在15至20克,稍帶紋理或皮革材質的就會往30克以上走。

在直板機普遍過200克的現在,X Fold3 Pro的重量已經與直板機同一水平,甚至略輕於部份直板旗艦。

重量,換言之,手感,是折疊機的長期短板。X Fold3 Pro的236克做到了折疊屏對直板超車。

其次,夠薄。

展開厚度5.2mm,折疊厚度11.2mm。左邊是Galaxy Z Flip5,折疊厚度15.1mm。

手感上,折疊的X Fold3 Pro和一部展開的小折疊已在一個水平。

對,X Fold3 Pro不是折疊屏最薄,但首先這個薄度已經是折疊機頂流水平,Mate X5和MIX Fold3都是11mm。

其次,X Fold3 Pro外屏加特殊抗摔晶體、後蓋用抗沖擊特種纖維,是首款透過SGS抗摔認證的折疊屏;

還透過了50萬次折疊無憂的萊茵認證;

還支持IPX8級抗水。

在236克和11.2mm的頂流輕薄上做到耐摔耐水耐磨三項全能,這個輕薄不僅是手感和美感,實用性的含金量也拉滿。

然後,效能夠水桶。

這點倒不意外,畢竟第三代驍龍8 SPU,安兔兔跑分217萬,折疊屏第一。

折疊屏第一的8.03吋屏、第一的91.8%屏占比;

還有vivo傳統影像藝能:蔡司全家桶,T*光學鏡頭+潛望超級長焦+全焦段人像。

總之效能方面無須贅述,X Fold3 Pro延續vivo在旗艦上的一貫策略:效能頂配+強悍影像。

值得註意的是藍心大模型,X Fold3 Pro也是一部AI大模型手機。

70億端側級參數和700億雲端級參數,藍心大模型長期在各路AI榜單上位列第一。

結合折疊屏的分屏多屏功能,智慧搜尋、生成筆記、會議紀要等功能都會是重要生產力。

順便一提,vivo是一家做事不吭聲的公司。

私密保護數據加密,這類功能一般被認為是主打商務調性的廠商愛做的。

vivo也做,還挺猛。

X Fold2系列是第一款拿下V3.3版本CC MDFPP國際安全認證的折疊機。

現在一堆App偷窺使用者的復制貼上內容。你打一段「我好想吃澱粉腸啊」,再開啟電商App,蹦出一堆澱粉腸。你的資訊被App們秒賣。

vivo能幫你把剪貼簿的內容「蒙住」,過濾私密資訊,App們只能看到大概。而且全在手機端進行,內容不上雲。

如果你不慎裝了誘導充值的詐騙App,vivo的千鏡可信引擎還能在你付款前對App進行分析,主動攔截。

折疊屏本身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另一面就是數據安全。而vivo把私密數據留在手機本地處理、並對其他App進行遮罩,非常適合擔心泄密的中大廠打工人。

最後,續航還夠用。

折疊屏功能更豐富,註定更耗電,這也是折疊屏的天然短板。

X Fold3 Pro用藍海大電池補上了,甚至超越直板旗艦。

能量密度提升15.7%,等效5700毫安時,是折疊屏裏唯一等效電量突破5500毫安時的。

連續通話33小時,還是100W快充。

尤其是行業先發半固態電池,液態電解液僅占電池重量的10%。凝膠態電池可在零下22度的嚴寒中支撐22.7小時的視訊播放。

X Fold3 Pro跟隨南極科考隊見證中國南極嶺南站建成,實戰認證。

這已經是超越直板旗艦的電池效能了。

總的來看,X Fold3 Pro是一部各版塊95分+的手機。

折疊只是Ta的形態,所有比較都是和直板旗艦正面硬剛,沒有田忌賽馬。

X Fold3 Pro能夠完整發揮折疊機的優勢:

節省空間、開啟的儀式感和折疊形態的遊戲、攝像新玩法、分屏多屏的生產力、大屏的娛樂體驗;

同時抹去折疊機的傳統劣勢:厚、重、續航。

X Fold3 Pro在繼承傳統直板手機優勢的基礎上提供了折疊的新體驗和新效率,因此能成為超越嘗鮮的真實新需求。

壓力來到了直板機這邊。

當體驗上折疊與直板難區別時,折疊屏就正式彎道超車。

如果直板旗艦們沒有大招(我都有點難想象vivo自家直板旗艦該如何應對),中高端使用者還會源源不斷流向成熟折疊機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