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走進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一睹「阿拉紅纓」的颯爽英姿

2024-06-24推薦

永不褪色的「阿拉紅纓」

——記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

■郭振芳 中國國防報記者 柯 穴 特約記者 張 軍

「阿拉紅纓」意為尚武精武的青年,是彜族群眾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的別稱。20世紀六七十年代,提起這個民兵連,在雲南可謂家喻戶曉。後來,以該連事跡為原型改編的電影【阿拉紅纓】在全國上映,讓更多的人了解她們的風采。

歲月更替,血脈相傳。60多年來,女子民兵高炮連的彜家姑娘們一代接著一代幹,當好傳承人,青春獻連隊,為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屢建功勛。盛夏時節,記者來到七彩雲南,走進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一睹「阿拉紅纓」的颯爽英姿。

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進行戰術訓練。

流動的是人員,不變的是基因——

歲月有更替,血脈永相傳

烈日驕陽,位於滇池之畔的民兵綜合訓練基地硝煙乍起。

「臥姿裝子彈!」指揮員一聲令下,一隊女民兵迅速臥倒、據槍、瞄準、擊發……一套動作下來幹凈利落,處處透出巾幗不讓須眉的幹練。

槍響靶落。觀摩席上,78歲的老民兵張美英不由鼓起掌來,連聲叫好喝彩,並說道:「‘阿拉紅纓’,還是當年那股氣,還是當年那股勁!」

訓練間隙,記者聽到了張美英一家三代6人的「阿拉紅纓」故事。

張美英是該連第一代女民兵,也是連隊第三任連長,她當上民兵後鼓勵身邊的人「不愛紅裝愛武裝」。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女兒楊艷芳、兒媳高喬美和侄媳婦楊嬌、邵榮及孫媳婦楊麗先後加入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成為一名光榮的女民兵。

張美英一家並非個例。在女子民兵高炮連,母女同連、姐妹同班、妯娌戰友的故事比比皆是。

官渡區阿拉街道普照社群居民李研妮,在母親李銀的影響下,從小就心懷「迷彩夢」。「小時候見過媽媽參訓的照片,像個女英雄,特別神氣!」李研妮告訴記者,從重慶師範大學畢業後,她留在重慶工作了。去年,聽聞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吸納新隊員,便辭掉重慶的工作,回到家鄉報了名。

「一名大學生、一個女孩子,辭掉好好的工作,跑去當一個民兵圖啥?」面對同學和朋友的疑問,李研妮毫不猶豫地說:「我是‘阿拉紅纓’的後人,就要當好‘阿拉紅纓’的傳人。」

2002年,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進行操炮訓練。

歲月有更替,血脈永相傳。現任連長張楠介紹,作為一支英雄民兵連,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成立於1958年,是一面高揚在雲貴高原的巾幗戰旗。66年來,這支被國防部授予「英雄女子民兵連」榮譽稱號的集體,曾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被表彰為全國「基層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和「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張楠說,彜家姑娘們都為能成為該連女民兵而感到自豪,這既是流淌在血液裏的一種紅色基因,又是代代傳承的一種使命責任。

「女子民兵高炮連仿佛有種特殊的‘魔力’,吸引著一代代女青年成為其中一員。」張楠介紹,組建以來,先後有1900余名適齡女青年加入這個光榮集體。

「愛軍精武標兵」李成龍走進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分享成長成才經歷。

尚武是第一品格,練兵是第一要務——

民兵也是兵,武藝要練精

走進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榮譽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的「有我無憂,有我無懼,有我無難,有我無敵」16個鎏金大字。昆明警備區政治工作處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這16個字既是一代代女民兵叫響的戰鬥口號,又是鐫刻在她們心靈深處的基因密碼和精神標識,它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指引和激勵著每名女民兵始終毫不懈怠、勇往直前。

「民兵也是兵,武藝要練精。不尚武,學歷再高也沒有意義;不精武,特長再多也沒有價值。」該連指導員周秀蘭快言快語,她說,戰備訓練始終是她們想得最多、抓得最緊的工作。

時任昆明市官渡區人武部部長李斌,對2015年女子民兵高炮連參加雲南省軍區組織的跨區機動演習記憶猶新。面對空中拖靶、航模靶機實彈射擊等多個高難度課目,連隊專門請來部隊教員反復講解兵器原理、射擊常識及各炮手操作要領,還邀請該連老民兵陸玉珍、非桂英等為大家講傳統、話使命。為練好高低瞄準和擊發,二炮手張凈、徐潔、高麗練習射擊動作數百次,手被磨破後鮮血直流,仍咬牙堅持;副連長楊萍帶病堅持訓練,曾兩次暈倒在訓練場……辛勤的汗水換來可喜的成績:實彈射擊考核時,6個炮班均出色完成搜尋、跟蹤、裝填、瞄準、射擊等規定動作,並取得先發命中的好成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取得的一個個榮譽,都是姑娘們不怕苦累、甘於犧牲換來的。大家都把民兵這一身份看得很重,精武強能成了她們最清澈的品格。

2022年初,該連告別列裝幾十年、曾創造輝煌歷史的高炮,裝備實作叠代升級。面對全新挑戰,她們圍繞「轉型怎麽辦、換裝怎麽幹」展開大討論,主動選送骨幹和訓練尖子到作戰部隊拜師學藝。

第一次實操訓練,民兵白雲燕背負某型飛彈發射筒起立時,一下就坐在了地上。原來,對於身材瘦小的她來說,操作重達20公斤的發射筒非常吃力。對此,白雲燕和女民兵們為自己量身制訂了訓練計劃:扛不起發射筒,就用杠鈴輔助練習;腿部力量薄弱,就每天堅持爬數百級樓梯……沒有破繭的勇氣就沒有化蝶的美麗,不斷加碼的力量訓練,讓她們的實戰本領越來越強。兩個月後,連隊交出一份優異成績單——全員透過專業技能初級評定。2023年8月,轉型升級後的女子民兵高炮連迎來換裝後的首次實彈射擊,結果不出所料——打出了「滿堂彩」。

今年初,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以民兵軍事訓練教學法示範月活動為契機,依托昆明市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借鑒駐軍某部輪訓模式,請「外援」、聚「內力」、搭「鏈路」,集智對轉型訓練中的重難點課目進行攻關,探索形成一批教學和訓練成果。

左圖:2002年,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民兵在高炮陣地站崗執勤。中圖:新入隊民兵走進榮譽室學習連史。右圖:民兵教練員為女民兵講解戰術動作要領。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時刻做準備,全力保打贏

「接上級通知,陸軍某部將經過我們轄區,現命令你連負責高速公路昆明東收費站至市區段的機動保障,確保部隊安全順利透過……」去年的一天上午,該連線到保障過境部隊命令後,迅即展開行動。他們一邊集結隊伍、一邊部署任務,並第一時間組織幹部骨幹到現場察看情況,梳理可能遇到的問題,關口前移做好各項預案和準備工作。

這次任務中,全連人員提前集結,在過境部隊到來前完成了一次包括交通導調、秩序維護等全要素全流程的預演,從而確保了過境部隊近千台車輛順利透過轄區。任務完成後,部隊領導握著官渡區人武部領導的手,連說了3個沒想到:「沒想到你們戰備訓練工作做得這麽紮實,沒想到民兵隊伍應急行動這麽給力,沒想到女民兵們的素質和作風這麽過硬!」

「時刻做準備,全力保打贏」,這是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女民兵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們說,身為後備就要時刻準備,只有常抓不懈遇有情況才能及時馳援,高標準完成應戰應急任務。

不論是參加抗洪搶險、還是維護社會穩定,該連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3年7月28日,昆明市自北向南出現強降雨天氣,主城區多路段交通阻斷,市民通勤嚴重受阻。疾風驟雨中,51名女民兵緊急出動,哪裏有危險就沖向哪裏、哪裏有困難就出現在哪裏,通宵奮戰,轉移被困群眾、搶修受損道路、施救被淹車輛……風雨中,她們用柔弱的身軀築起一道「防護墻」。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阿拉紅纓」用堅強擔當守護著一方平安。昆明市森林覆蓋率高、植被茂密,每年三四月份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每逢此時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就會主動擔起防火任務,在關鍵入山口設立檢查站,嚴格查驗進山人員與車輛,從源頭上做好火災防範,確保山林安全無虞。

官渡區阿拉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宏治由衷地說,阿拉彜族女子民兵高炮連是一面旗幟,也是一支應急突擊力量,只要有她們在心裏就感到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