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學到了!俞敏洪2000字總結賽過董宇輝小作文,21天的西藏之旅值了

2024-05-05旅遊

寫在開頭:

也許看完俞老師的這篇口述作文,除了感慨他的旅行之悟和感嘆他的文筆之高,你還會不由自主拿他的大作與董宇輝的小作文對比。這並不奇怪,因為我也是這樣。

盡管我知道,這樣對比不合適,也不尊重兩位老師。 因為壓根就沒法比。

我之所以如此繁瑣的敘述,只是想表達自己很長時間以來和大多網友一樣都沈浸在誇贊董宇輝的節奏中,把董宇輝捧得很高,盡管這一切他都配得上,也始終沒有讓我們失望,但我們卻在很多時候忽略了俞老師,甚至還有很多人在無情的黑他。

這多少讓我感覺對俞老師是有些不公正的,也是不尊重的!

算了,還是先來一起欣賞下俞老師的這篇大作文,再感嘆別的。

俞敏洪老師西藏之旅結束總結:

出發前我是我,回來後我還是我,但已經不是我。高原對我的影響就像酒曲進入了糧食慢慢發酵,會讓生命變得更加純美甘甜。

這篇近2000字的作文我聽了3遍,每一遍都讓我感慨萬千,最後一遍是跟著音訊抄下來的。

俞老師作文分段剖析:

寫作前的狀態

如文中所述,開始寫這篇作文的時候俞老師已經坐上了返程的飛機,那一刻外邊剛好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而這正好吻合俞老師當下要離開時的心情。

可能文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下雨天寫作,我這個不起眼的小嘍啰也一樣,就像此時此刻我所處的城市外邊也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可能下雨天容易讓人多愁善感,就容易有東西可寫,另外可能就是雨天的那個氛圍會讓內心特別安靜,寫起東西來也容易專註,不被打擾。

俞老師先是寫到那一刻的心情:21天的旅行結束了,離開那些 高山大水 淳樸 的朋友,內心有點 悵然若失 的感覺。

雖然小編沒有去過西藏,也不是俞老師這次西藏之旅的同行者,但是對於俞老師此刻的心情還是能夠感同身受或者說頗為理解。

因為透過俞老師旅行這段時間每天分享的視訊我們可以了解到,俞老師在西藏有很多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包括他資質過的學校,還有當地那些慕愛他的村民。

這裏的人,這裏的景,都讓他不舍和難忘。所以要離開時多少會有點失落!

聊起前一天的行程,解釋再次開播的原因!

接著他聊到前一天的行程,解釋了為什麽再次在最後一天開播的原因。

看得出俞老師這一路不光是自己在修行,在學習,也是在教學,在分享。無論走到哪裏,他始終不忘做老師的使命,給大家分享紅色歷史,傳遞正能量知識。

在他看來「 18軍戰士建設大橋 」的英勇故事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大概這是老師的職業病,同時也是他喜歡分享知識的好習慣促使著他再次開播,只因為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段故事,記住這段歷史。

他用自己的言行給我們年輕人好好上了一課,補缺了語文課本裏的那段空白。同時對他來說,這也是發自內心的向建橋犧牲的戰士們致敬,對他們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分享「怒江72拐」景色

接著他分享了「 怒江72拐 」的景點資訊,也讓我們這些沒去過西藏的網友感受到那份驚險的體驗。

他向網友分享了登頂後的心情:下著小雪的峰頂,整個怒江大橋以及72拐帶給他的震撼,那份 蒼涼遼闊 的感覺,讓他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的 血性剛毅

站在紅旗下向百萬網友告別,這對他來說是一個紀念,對網友來說也是一個見證。

路過自己資助過的小鎮,被村民擁戴,感受到捐贈的意義!

在歸程的路上,他們又來到新東方曾經資助過的一個小鎮,在這裏新東方捐建過一個小學,而且這份愛心在今天還一直持續著。

聽到這裏,其實我能感受到俞老師內心的那份欣慰和開心,這也是所有愛心人士面對自己奉獻過愛心的地方都有的心情。

面對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招待,俞老師並沒有表現的很客氣,而是欣然接受當地政府給自己頒發的榮譽,這也是再正常不過,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對我們這些網友來說,也透過這些細節讓我們了解俞老師做過的好事,讓我們更加愛他!

從飛機上看風景

和大多數人一樣,俞老師坐飛機時也喜歡看著舷窗外的風景。

只不過我們是單純的看風景,而俞老師看到的是長江黃河,想到的是中華文明,腦子裏一直回蕩的是張明敏的【中華民族】那首歌的旋律。

旅行前後對城市的記憶

回到北京,再看這裏是一切,雖然熟悉卻又和西藏高原的風景大不相同,但在俞老師看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境地,但卻血脈相連。

於老師聊到離開北京的時候好多花草都含苞待放,而短短20多天過去,這些花草都已經雕謝,這讓他再次發出「 花不等人,自在開謝,人非土木,隨緣喜樂 」的感嘆。

但透過他的語言,也讓我們看到他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向網友匯報工作

俞老師向員工給老板匯報工作一樣,用數據匯報了自己這些天的行程以及直播的場次和剪輯視訊的數量。

所以說,有時候我會覺得這些大佬們特別的可愛,就像俞老師這樣「誇自己」。

總結西藏之旅感悟

文章最後於老師總結了這次西藏之旅的感悟:

其中我特別喜歡俞老師這句「 出發前我是我,回來後我還是我,但已經不是我 」。

因為旅行帶給我們的是骨子裏對認知上的一些改變和心情的一種治愈,有很多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可自己親自體會。

另外他講到面對真正的雪山、草原、湖泊時很多時候人們的語言是特別無力的,因為有些東西帶給我們的震撼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西藏旅遊的一種宣傳,呼籲我們走出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陶冶自己的情操。

寫到最後:

最後我想說,俞老師真的很優秀,很成功!而這一切都源於他持續不懈的努力,即便已經是60多歲了,他還能像年輕人一樣背上背包踏上旅程,還能年輕人一樣熬夜創作。這些都是我輩應當學習的地方!

如果非要拿他和董宇輝的文章相比,那我覺得他們兩個人的文采各有所長,不相上下,同樣都是經過細膩的描寫加上深入的思考,很用心,很值得學習!

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而網友們的觀點或許更加公正。總之,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讀書的意義,看到了讀書人應有的樣子!

聲明:(這篇文章素材來源於俞敏洪老師結束西藏之旅回到北京補交的「 西藏之旅結束篇 」作業,內容旨在傳遞正能量,向俞老師學習,如有侵權或錯誤之處還望聯系修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