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名字真長,不僅自己記不住,就是去問人也定會讓人糊塗,知道一個大致位置,就自己悶頭去找唄。
而在一幅介紹正定古城的招貼畫上,見到有一處風動碑,沒明白這是個啥,但看著好像不遠,就決定先去尋它,沒成想繞了好幾個圈。
明明就在附近了,可好些人就是不清楚、不知道,有聽說過的疑惑是不是給搬到了隆興寺,不過我是才從一處瀏覽圖上見到過標註,認定一定在現場,而且應該不難找,最終終於找到。以前此碑在正定縣城內解放街西側,現在位置未變,街名改了,變成了燕趙南大街,而且風動碑就是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
【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也稱封凍碑、風動碑,為一塊唐碑,立於唐永泰二年(766年)七月一日,通高約6公尺、寬2.5公尺、厚0.48公尺,碑體完整,刻字損毀不少。據清光緒元年(1875年)刊本【正定縣誌】載,唐永泰二年(766年)盛夏霖雨,沱為患,城以日圯。值此危機之時,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拓建恒州,修築堤防。對此,王佑撰文,王士則書並篆額,為李樹碑立傳,歌功頌德,也為後世保存了有關唐代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等方面資料。2001年6月25日,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元曲是與唐詩宋詞齊名的文化、文學形式,始於宋代,而鼎盛於元,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它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同時社會性質和文人地位也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可以認為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元曲的興起對於中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
正定是元朝時期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其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許多金朝舊臣和大批文人名士聚集到正定,元曲的創作從此走向繁盛。可以說河北是元曲的搖籃,正定更是河北元曲作品的最高殿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曾長期寓居正定,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創作的【梧桐雨】和【墻頭馬上】被列為中國古典戲曲十大悲劇之一和中國古典戲曲十大喜劇之一。可見正定的元曲成就,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
始建於清末民初的馬家大院,三進四合院,占地面積近千平米,今建成正定元曲博物館。
(3)
正定天寧寺和淩霄塔同時建於唐代宗時期,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奉敕改為天寧禪寺,原寺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現僅存淩霄塔,宋慶歷五年(1045年)重修。
淩霄塔,原名「慧光塔」,因其挺拔、高聳、直沖霄漢的雄姿而被稱為「淩霄塔」,也因其主要以木構為主而俗稱木塔。八角九級閣樓式,高40.98公尺,塔心室四層以上保留有穩定塔身的塔心柱結構,為國內孤例,其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的具有重要地位。1988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淩霄塔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現存的四座古塔之一,也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
1981年,曾對淩霄塔進行了落架大修,並從地宮中出土57件重要文物。
淩霄塔下還曾發生過一樁慘案,這裏是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殉難處,有紀念牌樹立於此:
一九三七年十月九日,正定城淪陷,侵華日軍燒殺奸掠,逾萬民眾躲入天主教正定教區主教府暨主教座堂避難。遣使會會士文致和主教及其八位同伴為保護中國婦孺免遭日軍汙辱侵害,遭日軍綁縛,寧死不屈,當晚被殘殺焚屍於天寧寺淩霄塔下。九位國際友人為義殉難,必獲上蒼福報,並永為世人銘記。特立碑以誌。公歷二零一四年十月九日
(4)
正定教堂慘案發生在日軍全面侵華戰爭初期,且涉及五個歐洲國家,曾引起國際公憤和日本軍方重視,為此日軍方不得不派代表前來調查,並進行口頭道歉和認罪等。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再不敢像正定教堂慘案時大批屠殺在華外籍人士,也致使一些外籍人士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建立起難民區,庇護和救助了大批中國難民。
也正是在天寧寺院中看到正定天主堂教堂慘案介紹後,就想去尋下天主堂看看,結果尋到一處新建天主堂處。
後查資料才知,老的天主堂就在隆興寺西側的二五六醫院中,建於鹹豐八年(1858年),現存建築有天主教堂、神父樓、修女樓。1948年8月24日,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並成立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主校區也設在這裏,它為新中國培養了大量幹部人才,在近現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銘印,今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5)
榮國府,正定縣人民政府於1986年投資370多萬元興建而成一處以明末清初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完全是以景區面目出現。榮國府的建成,極大地帶動了正定旅遊業的發展,也是國內影視基地的「先行者」,87版電視劇【紅樓夢】在此拍攝了兩個月,兩千多個鏡頭,而後有兩百多部影視劇在這裏拍攝。
也正是因為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1995年被公布為正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
正定歷史上湧現了很多出名的歷史人物,以趙雲最為著名。為紀念趙雲將軍,正定人民曾四次為其修廟,現存的趙雲廟是1996年在舊廟遺址上重修的,占地12畝,建築面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典式建築結構,號稱「古今福地,常勝之源」,1997年公布為正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展出的「趙子龍練功石鎖」、「趙子龍飲馬槽」等石件肯定多屬「講故事」。
(7)
隆興寺,別名大佛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改額龍興寺,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於寺內鑄一尊七丈三尺金銅千手觀音菩薩像,並蓋大悲寶閣,自此規模和地位得到極大提升,曾被譽為「海內寶剎第一名區」,深得歷代封建皇室的青睞。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賜額「隆興寺」並沿用至今,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布局的重要例項,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的隆興寺為左中右三路並舉的建築格局,東路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帝王行宮,今主要是中路部份保留下來,面積約90000平方米。寺院建築依南北中軸線作縱深布置,南端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康熙禦碑亭、乾隆禦碑亭、大悲閣、禦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等十幾座殿閣,主次分明,高低錯落,氣勢恢宏,是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築布局的典型例項。同時寺內還匯集了大量的雕塑、壁畫、碑刻等藝術珍品。其中崇偉甲天下的金銅千手觀音立像、宋代建築的藝臻極品——摩尼殿、被譽為「東方美神」的五彩懸塑自在觀音、中國現存最早的宋代轉輪藏、「楷書之祖」隋龍藏寺碑、精美絕倫的銅鑄毗盧佛像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梁思成曾贊譽:京外名剎當首推正定府隆興寺,而隆興寺中也常年舉辦【梁思成文物保護史跡展】,以致敬和緬懷這位為正定古建及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作出巨大貢獻的學者。
隆興寺後院中還集中有一批元氏縣開業寺的北朝石造像和明石質「許家牌坊」等不少零散文物,亦精彩無比。
也正是因為隆興寺太精彩了,所以這裏的門票最貴,為50元,而老年人免費的年齡也被提到了70歲,60-70歲的老人只能享受半票,不過現在因為新的政策,6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免費而入了,老丁也樂呵呵的恨不能連進兩次。
(8)
隆興寺南側,禮佛堂,都不知能不能稱其為小廟,似個人承包、主持的一個小型拜佛進香之地,也踏步而入,心中禮佛一次。
(9)
兩日之內,兩至正定,轉了博物館在內的不少文物景點,下午2時結束時,原本計劃在回京前再去石家莊毗盧寺看看,但兩天下來過眼寺廟建築太多了,頭都快裝不下了,遂改變計劃半道上去東垣古城遺址瞧了瞧,這裏也是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垣」為正定古稱謂。公元前414年,中山國建立東垣邑,在今石家莊市東古城。中山國被趙國所滅,東垣邑也被趙國所轄。公元前221年泰國滅趙,吞並六國,統一天下,推行郡縣制,以東垣邑為治所設東垣縣。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率軍平滅陳稀叛亂,從盼望穩固政權、希望天下從此真正安定下來考慮,改東垣縣為真定縣,其後真定縣治也由東古城遷到了今正定城,但一直保留真定名。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諱,改真定縣為正定縣,沿用至今。
遺址區建遺址公園,不過基本上啥也沒見到,據說有段城墻,但實在是找不見,連曾經的省保碑也找不見啦,國保碑似乎就沒有豎起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