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雲興街,貫通了每個昭通人的記憶

2024-08-09旅遊

雲興碧山留,雲散清江去。


在昭通,自西向東貫通轅門口和撫鎮門的雲興街,也貫通了每個昭通人的記憶。是它,陪伴昭通人走過所有的時光。黃昏,由此西行,頭頂夕陽余暉,古城攜我們走向成熟與厚重;清晨,透過撫鎮門東眺,身披黎明微曦,我們陪新城綿延生長。


盛夏時節,悠然漫步於古城中,穿過過街樓,來到雲興街。在古意悠悠的街巷間穿行,一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讓人覺得自己就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裏有熙來攘往的行人,更有此起彼伏的(電子)叫賣聲,置身於一個繁華熱鬧的古鎮,任我們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穿梭。


雲興街歷盡世事滄桑,以一副淡漠疏遠的氣質靜立在那。你走進,它歡迎;你離去,它不挽留。在這,任你隨心隨性,自由自在。


(一)


以轅門口為中心,有四條街呈放射狀通向東南西北。雲興街是往東的一條街,路口兩側的「茶百道」「滬上阿姨」「板紮檸」等奶茶店一字排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擠在點餐台前,或翹首企足地等待制作中的夏日冷飲,或饒有興致地觀看飲品推薦欄上的當季新品。一塊東西走向的「雲興街」標誌牌指引著我們向前邁步。


一眼望去,六七米寬的街道直通撫鎮門。街道兩側的建築都是中式風格,它們既不是懷遠街、北正街那種具有川南民居風格的建築,也不是北京那種四合院連著四合院的民居,而是有著明顯的蘇州民居建築風格。建築不高,均為一樓一底,樓房全由木枋、木板裝飾而成,並一律用桐油漆成羊肝色,明快、鮮艷、光彩照人。挑出的外走廊,用雕花的護欄做裝飾,精巧而又雅致。走廊下便是人行道,夏天,可以為行人遮陽;雨天,可以為行人擋雨,溫情而又舒適,很有人情味。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雲興街,是改造後的樣子。改造前,這條街亦是一條商貿街,人流如織,熱鬧非凡。


雲興街是「雲南王」龍雲登上人生巔峰後建造的一條街,取「雲南興旺發達,昭通因雲南而興」之意。遙想當年,昭通也是繁盛一時,曾有「小昆明」之稱。地處滇東北的昭通,從清朝中後期開始,經濟繁榮程度就與當時的昆明不相上下;民國時期,更是一度躍居為雲南第二大城市,為政治經濟文化次中心,被譽為「小昆明」。



把昭通打造成「小昆明」,除了厚重的文化底蘊,還需繁榮昌盛的商業氛圍來支撐。因此,雲興街應運而生。


如今的雲興街,依舊是一條繁華的商貿街,街道兩旁排列著各色奶茶店、糕點店、服裝店、金銀樓和中醫診所。同行的記者告訴我,曾經每堵風火墻下便有三級石梯。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論在哪個時期,逛商店、品奇貨都是女人的天性。站在街道中央,熙熙攘攘的行人從我們身邊走過,看著他們,我們仿佛看到了民國時期昭通有錢人家的男男女女把西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帶回家鄉。街上除了西裝革履抑或頭戴禮帽、身著長衫、鼻梁上架著金絲眼鏡,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外,還有身著高開衩旗袍,修長的大腿裹著絲光褲襪,腳蹬高跟皮鞋,一頭卷發,別著法式發夾,戴著墨鏡,撐著小陽傘,塗了口紅的摩登女郎。她們手挽著自己的如意郎君,沒有事情也得到雲興街逛上幾轉,招搖過市,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時髦。


(二)


一座城市,必須有商業氣息和文化氣息,不能有了房子,丟了文化。



大街中段,一座畫龍點睛之作的過街樓,把雲興街和懷遠街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風格不同、中西文化融會貫通的整體。


站在過街樓下,擡頭註視它的精致,木制廊柱,木制門窗,雕花精刻,渾然一體。過街樓的建造,放在當今也是堪稱一絕。花開時節,晚風習習,皓月當空時,在二樓品茶聽書之事無不讓人遐想、讓人神往。


過街樓為半個世紀以前的人遮過風、擋過雨,居住在樓上的人家,推開古典雅致的木質窗戶,就是熱鬧喧嘩的市聲,一個時代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關閉窗戶,就可以納涼品茶,談古論今,眼中風景,過往煙雲盡在品茗閑談中紛至沓來。過街樓下,行人仿佛走在淡雅的畫面中,無風雨之憂,從容行走款款漫談,既世俗又古雅。


樓下,一家「木未坊」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一只黃白相間的貓咪懶洋洋地趴在玻璃櫃台上溫柔地呢喃著,大門兩側掛著各種招牌。左邊,非遺:黃楊木雕、金工、刻紙、雕刻加工;右邊,體驗:銀飾、繪畫書法篆刻、印染、陶藝泥塑。一個色彩明亮的手工木馬放在店內最顯眼的位置,見過它的人無不想騎上它回味童年時光。環顧四周,刻紙剪紙、流體畫、木藝對戒、木藝發簪、漂漆團扇、木雕盤子等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


「有人嗎?」呼喊幾聲後,一位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從二樓的梯子上下來,詳細地介紹了他的小店。一樓是產品展示區,二樓是個閣樓,被他打造成DIY體驗場所。


聊到昭通古城改造這個話題時,這個叫王朝龍的小夥子開啟了話匣子:「雲興街是昭通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景點之一。雲興街因為龍雲而名滿天下,修建於民國二十四年,龍雲、盧漢在原來的馬王廟和轅街上分別建成了一樓一底的西式過街樓,作為南方絲綢古道上的重鎮,商旅雲集,‘小昆明’從此聲名鵲起。」


幾日後,我們再次來到這家DIY手工坊,體驗了一把自制陶器的樂趣。一團白泥被放在拉坯機的轉盤中心,我們的DIY體驗正式開始。



「拉坯時雙手手指合扣,呈三角形,小臂架在腿上或撐在陶盆邊緣,起到穩定手掌的作用。」在王朝龍的講解下,白泥團在我們的手中慢慢變幻出各種形狀。我們此次體驗的是DIY陶瓷杯:先將泥團搓圓、拉高,其間還要註意中心點的找取以及開口的均勻擴充套件……忙活半小時後,最終的成品更像一個小陶盆。「手工制作的陶瓷在創作過程中就像開‘盲盒’,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就連專業的陶藝師也無法避免。」王朝龍安慰道。


王朝龍告訴我們,他的小店以DIY手工體驗為主,目前已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體驗,其中以情侶和親子居多。


歷史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用心閱讀它,便近在咫尺;文化不是束之高閣的東西,它就在我們伸手可觸的地方,它就在我們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幅字畫、一封書信、一把木梳、一襲衣袖、一扇雕窗、一片瓦礫,它們都是文化,是一代代人的智慧結晶。而過街樓的歷史和過街樓下的文創小店的融合,正是讓雲興街重新散發光芒的具象,把「看得見的歷史、可觸摸的文化」呈現出來。


(三)


過街樓正對面雲興街上是一家中醫館,中醫館斜對面為雲興街28號,是一家老字號招牌的「趙記涼粉」。



店面前一大塊方形木板搭在鋁合金櫃架上,左邊擺放著大盆的、小盆的、灰綠色的、亮白色的、大豌豆的、金豌豆的涼粉,右邊擺滿了裝著油辣椒、花椒油、味精、姜、蔥、蒜等調料的瓶瓶罐罐,花花綠綠的,不等涼粉入口,光是看看這些刺激味蕾的作料就足以讓人連咽口水。


店主趙家勇或在砧板上用刀把灰綠色的豌豆涼粉切成薄薄的一片後又切成條狀,或用特制的形狀若漏勺的鐵器在亮白色的金豌豆涼粉上輕輕一刮,條狀的涼粉便順著鐵器上的小窟窿遊魚一般地鉆出來,裝入碗中,放上香油、蔥花、蒜泥、油辣椒和自制的酸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涼粉就擺在吃客的面前,用筷子拌勻,香味撲鼻,讓人饞涎欲滴。


不大的店面內只放得下4張桌子,每張桌子旁配有四五個塑膠凳子。14時,不是標準的飯點,前來吃涼粉的食客不多。趙家勇卻不閑著,拿起了那把跟隨他多年的菜刀 切那些柔韌的豌豆涼粉,切那些讓他在雲興街立足下去的財富。


「來一個大碗(涼粉)。」一輛出租車穩穩地停在了趙家勇的店面前,師傅下車後便坐在靠門邊的桌子旁,那碗充滿著熟悉味道的涼粉下肚後,饑腸轆轆的感覺被拋至九霄雲外。談笑間,他開始講述自己聽來的雲興街的那些舊事。


雲興街的過往,早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甜點」;雲興街的故事,早已成為人們於街頭巷尾交談的開端。在大家的描繪中,雲興街仿佛已經不是一條沒有生命的街道,它似乎變成了一個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靜靜地觀察和思考著這裏的一切。


(四)


雲興街上,每相隔四五個門面,便是一個天井,正屋和耳房都是鏤空的花窗,天井裏又有花壇,可植奇花異草,最適宜居住。在這種天人合一的天井裏,住著不同姓氏的人家,和諧、溫馨,儼然就是一大家人。


走進一個無人居住的天井,塵土積了厚厚的一層。順著仿木制樓梯上到二樓,恰巧陽光如瀑布般傾瀉進來,將四壁鍍上了一層金輝。


天井使雲興街的生活多了幾抹色彩。我們呆立良久,流連忘返。


天晴的時候,太陽從西面墻壁一寸一寸往下移,再射到天井正中的青石磚上,接著一寸一寸地從東面的墻壁上挪移,直至消失在鄰家的青瓦屋頂上。下雨的時候,又是另一番光景。無數的雨點鋪天蓋地而來。只要人們願意,可站在天井四周,伸長脖子擡頭看雨、聽雨。夏天,開啟幾扇門,南風從天井吹過;冬天,睜開眼睛,第一眼就會看到天井裏的那一抹白雪。


站在二樓的陽台上,伸出身子向撫鎮門眺望,仿佛看到曾經在西南邊疆叱咤風雲的龍雲、盧漢等軍政界名人,看到安恩溥這樣曾經主政昭通的地方要員……其實,看到的更多的還是生活於雲興街及其附近區域的各類普通人,他們或用一技之長養家糊口,或躊躇滿誌地等待新的明天。


走完雲興街,站在撫鎮門城樓下,發現其地勢東高西低,有步步高升之意。華燈初上,燈光透過照壁間的縫隙,把橘紅色的光暈,斑駁地灑在石板上,別有一番韻味,故少男少女們無事也要到街上逛一逛,他們在用心靈領略和品味什麽叫「小昆明」……


回望歷史,硝煙彌漫;縱覽新城,錦繡蓬勃。不到百年歷史的雲興街,曾經飽受風雨的洗禮,終將迎來花月的安撫。

來源丨 @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丨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唐龍泉飛 楊明

值班領導丨馬燕

編審丨張永剛

編輯丨尹婕

校對丨龍萍

投稿信箱丨[email protected]

廣告咨詢丨0870-3193705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