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新鄉比幹廟③

2023-12-06旅遊

歷史的吊詭就在這裏,前段時間到淮陽參觀祭祀伏羲氏的太昊陵,裏面有一種耆草,也是只有陵內獨有,還有一株檀柏,柏樹裏面長出一棵青檀樹,渾然天成。在淅川香嚴寺的一株皂莢樹上,光禿禿的樹幹上也結了一個皂莢,也讓人稱奇。汲取天地之正氣、日月之精華的植物,表現出的異常,顯示出超自然的詭異,表現了人們對這些人或物特有的情感。

比幹廟內的碑文顯得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凸顯了它的地位無與倫比,而且大多是皇帝親為。在中國以人為本的「人治」社會中,能得到皇帝的厚愛和垂青,甚至是唾罵,都可以流傳的非常久遠。

【尚書•武成篇】中曾記載「武王克殷、封比幹墓」,北魏孝文帝寫下【吊殷比幹墓】並在此建廟,唐太宗封謚,清乾隆帝禦筆書寫感懷,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比幹忠心直諫,深受這皇帝們的喜愛,也是其皇權統治的必須手段。

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把比幹和屈原、諸葛亮、魏征作為敢於直諫的愛國人物。「長太兮已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子大夫愛民忠國,被人讒言遭驅逐,最後汨羅江投河自盡,萬古悲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涕淚忠言,卻伺候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而開創了一代盛世的李世民,善於納諫,成就了自己的帝業,也成就了一代名臣魏征,堪稱典範。從四位身上,不難看出,敢於直諫,也需要有一個好的聽從者。前兩位,王業被毀,自己也性命不保。後兩位遇明君,國之大幸,人之大幸。

縱觀歷史,其實所有的帝王還是比較喜歡阿諛奉承之人,忠言逆耳、批龍鱗,畢竟還是讓人不舒服的,所以歷史上、蕓蕓眾生中,那些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之人,往往不被重視,甚至被陷害、被另類、被賜死,不一而足,就如同比幹一樣。但後來那些執政者,之所以如此重視比幹這類敢於直諫的人物,還是希望給人一個明君的形象,更是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永存。乾隆皇帝禦筆正楷贊譽比幹,寫【過殷太師墓有感】,其實他還是很喜歡大貪官和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