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關於深入挖掘米倉古道文化助力米倉古道第一城建設的調研報告

2023-12-08旅遊

摘要:米倉古道即今四川巴中通往陜西漢中的一條古道。因古道穿越兩省交界的米倉山,而得名「米倉道」,亦稱米倉古道或米倉間道。自古以來,米倉古道負載著中原與巴蜀地區之間的政治、軍事、商旅往來、文化傳播等重任,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條軍事通道和糧食物資運輸要道。本文透過對米倉古道歷史文化的梳理,圍繞南江打造米倉古道第一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議意見。

為助力南江打造米倉古道第一城建設,2023年先後四次深入南江境內米倉古道上多個重要文化節點實地調研,透過查閱系列文獻資料,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最終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情況

從2023年4月開始,先後到張家坪公園、石飛河摩崖造像、樂善橋、接龍橋、皇柏林、太子洞、紅四門及明城墻、琉璃關、甩甩橋、陽八台、橋亭堡、官倉坪、大壩及斷渠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等地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和單位對挖掘米倉古道文化、打造米倉古道第一城的規劃建設方面的意見建議,收集建議意見30余條。大家一致認為,南江有著厚重的米倉古道文化,將南江縣城定位為「米倉古道第一城」名副其實,打造好「米倉古道第一城」有利於促進南江旅遊經濟發展,有利於更進一步提升南江知名度。

二、米倉古道文化溯源與梳理

調研過程中,我們透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對米倉古道文化進行了梳理整理。

(一)米倉古道的起源及命名

米倉古道即今四川巴中通往陜西漢中的一條古道。因古道穿越兩省交界的米倉山,而得名「米倉道」,亦稱米倉古道或米倉間道。

據考,米倉古道始於夏末商初,當時的巴人為了北上與中原取得聯系而開通。秦朝末年,劉邦據漢中為漢王,米倉古道成為巴人向劉邦運送糧草的主要道路,因而米倉古道稱之為「糧道」。唐宋以後至清康熙年間,此道先後有「南北路」「王公路」「巴嶺路(巴嶺山路)」「大行路」之稱。清康熙年間,著名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將其更名為「米倉道」,其名沿用至今未做改動。

(二)米倉古道上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

殷高宗的王後婦好,曾率軍討伐巴方,翻越米倉山南下,成功平定了叛亂。周武王揮師伐紂時,板凳蠻前方歌舞相伴,勇猛地充當先鋒。秦惠王派遣司馬錯途經米倉古道,攻取巴蜀,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秦末時期,楚漢爭霸,蕭何月下追韓信,途經米倉古道至孤雲、兩角山下的截賢嶺。這次追捕不僅找回了助劉邦成就霸業的將帥之才,還尋回了漢朝那永不褪色的文化圖騰。諸葛亮在牟陽城餵飽了戰馬,張飛紮營於落旗山,蜀軍在官倉坪擊敗了張郃。曹操追擊張魯至巴州,張飛在巴州生擒嚴顏,諸葛亮命令魏延誘騙張郃去木門道後將其射死。這些三國故事仿佛讓那些刀光劍影重現眼前。

武則天軟禁李賢太子於巴州,李重茂被廢帝流放集州,宰相蘇味道被貶任集州刺史,這些都表明米倉古道是唐朝皇家眼中最重要之道。李商隱上任梓州路受阻於巴山而吟唱【夜雨寄北】,成為千古絕唱。

宋人為了紀念劉關張三人,建造了桃園寺。陸遊北上駐防漢中抗金。蒙哥率領蒙軍南下至合川釣魚城。李自成和張獻忠攻打四川成都時取道米倉古道,為米倉古道歷史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軍事色彩。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四方面軍取道米倉古道支線進入四川通江、南江。巴山遊擊隊經由米倉古道往返於川北陜南,譜寫了紅軍史上一曲悲壯之歌。

生於米倉山下、走出米倉古道參加革命的一級戰鬥英雄蕭國寶,展現了大巴山人忠勇果敢的豪情壯誌。由此可知,米倉古道的保存對研究歷代政治、軍事、文化、商業和古代交通史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米倉古道的歷史地位

自古以來,米倉古道承載了中原與巴蜀地區之間的政治、軍事、商業、文化傳播等多項重任,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一條軍事通道和糧食物資運輸要道。它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條流淌的茶馬文化長河」「一段可以觸摸的歷史」。如今,米倉古道已融入古蜀道,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南宋之前,米倉古道主要作為官道使用,或為官民共用之道。這條通道為川陜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經濟互動、戰爭攻守以及行政實施提供了基本的交通條件。南宋時期,由於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政治中心東徙、北移,米倉古道的戰略地位雖有所下降,但其交通體系的發達仍然使得大量的物流、人流得以透過,從而保持了其繁榮狀態。

明清時期,米倉古道開始設立關卡,查禁私販鹽、茶。由於關卡林立,查禁嚴密,走私商販日趨減少。因此,從明清時期開始,米倉古道作為官道、軍事道路的作用逐漸弱化,行人日漸稀少。

解放後,修建的南江至南鄭國道公路、巴陜高速路幾乎與米倉古道重合,成為新的「米倉古道」,承載著連線南北經濟、文化的重要作用。而傳統的米倉古道除了本地人生產生活行走和科考外,其作用已被G244國道和巴陜高速兩條新的「米倉古道」所取代。

(四)米倉古道上的主要文化資源

米倉古道是南江歷史文化的瑰寶,是保存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也是南江歷史文化的「文脈」所在。它涵蓋了殷商文化、秦漢文化、三國文化和唐宋文化,融合了獠人文化、巴人文化、背夫文化和紅軍文化,是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精品。

1.文物資源。近年來,在米倉古道沿途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南江博物館收藏了35116件珍貴文物,其中不乏國家一級文物、二級文物和三級文物。這些文物主要涵蓋了新石器時期、秦漢至明清時期的各種器物和金銀飾物、銅鏡、銅鑄佛像、玉石飾物等。此外,還收藏了各種化石和壽山石雕等藝術品。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都充分展示了米倉古道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2.非物質文化資源。米倉古道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形式多樣,價值極高。其中包括了巴山背二歌、巴山「茅山歌」、「說春」、「爨壇戲」等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以及南江的生活、生產、消費習俗和歲時節令等傳統文化。此外,南江的方言俚語、民間剪紙、竹編、雕刻等手工藝,飲食習俗、造紙術、釀造技術等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

3.名人文化資源。米倉古道地靈人傑,歷代文人雅士英雄豪傑輩出,歷史留下了他們經典故事和眾多的名詩佳作。與南江有關的歷代名人有漢代的韓信、諸葛亮、張飛,唐代的章懷太子李賢、廢帝李重茂、大詩人李商隱、宰相蘇味道等,宋代陸遊以及川陜蘇區時期的徐向前、陳昌浩、李先念、王樹聲等革命先烈。這些歷史名人和他們的經典故事以及名詩佳作,都成為了南江歷史文化的瑰寶。

4.紅色文化資源。米倉古道還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寶庫。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取米倉古道支線進入通南巴,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當時的米倉古道上人來人往,他們有的是發動群眾起來打土豪、鬧革命的政工幹部,有的是全副武裝奔赴戰場的紅軍將士,有的是地下交通線(西線)的情報人員。他們在南江這片熱土上為狙擊敵人三路、六路圍攻,發生大大小小的戰鬥560余次。紅軍西進後,巴山遊擊隊在米倉山一帶開展革命鬥爭長達5年之久,米倉古道成為遊擊隊的重要軍事陣地。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記錄了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奮鬥精神,是南江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米倉古道是南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也是南江歷史文化的「文脈」所在,它涵蓋了殷商文化、秦漢文化、三國文化和唐宋文化,融合了獠人文化、巴人文化、背夫文化和紅軍文化,是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精品。

三、打造米倉古道第一城的建議

(一)固化米倉古道文化主題內涵

米倉古道,作為古蜀道的重要道路,比古羅馬大道歷史更悠久,甚至比漢代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通的古絲綢之路還要早數百年。表面看來,米倉古道僅僅就是一條路,但它同時是人類文明的開拓,承載了古老的歷史與文化。

米倉古道文化與羅馬古道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現象異曲同工,均為線型文化現象。過去的米倉古道,以米倉山為界,聯絡著南北政治、經濟、文化。從今天的二南路(南江至南鄭)和巴陜高速幾乎與米倉古道重合,可以看出米倉古道從古至今對連線中原與巴蜀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我們可以將米倉古道文化內涵定義為「橋梁文化」或「聯絡文化」。透過米倉古道的「聯絡」,讓中原與巴蜀大地政治相連、經濟相通、文化相融。

(二)固化南江全域旅遊及縣城旅遊形象定位

1.南江巴中市的旅遊形象定位為「山水畫廊、秀美巴中」。南江的山水生態旅遊資源突出,縣域內的山水風光享譽全國,米倉古道貫穿南北,故南江旅遊形象定位可繼續沿用「古道畫廊、山水南江」。

2.巴中的全域旅遊開發中定位為秦巴山旅遊重點示範區域,南江是巴中山水旅遊的重要部份,同時米倉古道的三分之二部份又在南江,因而以「秦巴山水、古道南江」為南江旅遊形象定位也恰如其分。

3.2021年1月,光霧山被國家文旅部命名為AAAAA級旅遊景區,要將南江縣城打造成光霧山旅遊留宿地,讓南江真正享受到光霧山AAAAA旅遊景區帶來的紅利,就必須進一步豐富南江縣城文化內涵,提升南江縣城接納外地遊客的能力。因此在對外宣傳上可以定位為「遊光霧仙山、賞集州古韻」。

(三)做實米倉古道第一城「十個一」的載體

1.一套統一完善的專項規劃。由縣住建局牽頭,縣自然規劃局、縣文廣旅局、縣交通局、縣水務局、縣教科體局、縣生態環境局、縣國資局、縣商務局、縣供銷社、集州街道辦事處配合,制定米倉古道第一城建設的詳細規劃並分步實施。

2.一次高標準的學術論壇。由縣委辦牽頭在2024年光霧山杜鵑花節期間舉辦一次「米倉古道第一城研討論壇」,邀請王子今、彭邦本等對米倉古道文化真正有一定研究的專家到南江開展講座,以專家之名佐證南江實實在在為米倉古道第一城。

3.一個米倉古道第一城的LOGO符號。由縣委宣傳部牽頭,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設計一個米倉古道第一城LOGO符號,在旅遊宣傳、城市建設、書籍出版、文化活動開展等方面進行廣泛套用。

4.一部米倉古道文化特色精品劇目。由縣文廣旅局牽頭,打造一部反映米倉古道歷史文化的舞台劇或半實景劇並常態化商業演出。

5.一首宣傳米倉古道第一城的歌曲。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聯、縣文廣旅局、縣融媒體中心配合,公開征集一首唱響米倉古道第一城的歌曲,制作成音樂MV,作為對外宣傳南江米倉古道第一城的形象宣傳片。

6.一套宣傳米倉古道第一城的形象宣傳標語。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交通局配合,提煉一套(2-5條)米倉古道第一城宣傳標語,在南江周邊高速路、國道、機場進行廣泛宣傳;在縣城南北入城道路兩側懸掛永久性的道旗廣告標語,讓外來遊客一進入南江,就能感受到南江為米倉古道第一城的文化氛圍.

7.一套雅致的集州十二景命名。由縣政協辦牽頭,召集南江縣內外文化名流,進一步明確太子洞、紅四門及明城墻、琉璃關、陽八台、文廟、紅光山公園(天開蕊榜)、集州步行街、斷渠古人類遺址、皇柏林、紅魚湖、九龍山、小巫峽等為集州十二景,討論取出統一雅致的景點名稱並對外釋出。

8.一套米倉古道歷史文化學術論文集。由縣政協辦牽頭,收錄各大報、刊發表的關於米倉古道文化的學術論文、調研報告,豐富研究米倉古道文化的理論依據。

9.一個米倉古道文化博物館(展陳館)。由縣文廣旅局牽頭,在斷渠文旅產業園區內建米倉古道歷史文化博物館(展陳館),反面展示米倉古道文化。

10.一個專門從事米倉古道文化研究的機構。成立南江縣米倉古道文化研究室(或米倉古道文化產業開發中心),從全縣統籌3-5個編制,專門從事米倉古道文化研究,開展米倉古道文化挖掘、傳承、保護與利用指導工作,指導米倉古道文化產業發展。

(四)打造米倉古道第一城「一河三園四街區」的特色亮點

1.一河:充分利用南江「幾水」河道,在斷渠河段、梓潼宮橋河段、宏帆廣場河段、中嘴橋河段,打造特色河道景觀。每道景觀體現一個特色主題。

2.三園:全面提升斷渠公園、紅光山公園和張家坪公園,讓每個公園主題鮮明。增設新的人文景觀、旅遊設施,增強遊客觀賞性和參與體驗感。

3.四街區:按照吸引遊客、服務遊客、留住遊客的發展理念,在米倉古道北城打造南江黃羊美食街區,在宏帆廣場提升南江味道特色小吃街區,在秀水大街打造現代商業街區,在集州步行街打造特色文化街區。

參考文獻:

1.王子今·「米倉道」「米倉關」考

2.周書浩·「米倉道」命名蠡測

3.李久晶·漢魏南北時期的米倉道交通及作用

4.梁廷保·米倉古道考

5.郭聲波·論米倉道的系統問題及其歷史地位

6.彭邦賓·米倉道路線與性質初探

7.任江,王婷·四川南江米倉道調查簡報

8.陳顯遠·「米倉道」考略

9.【百科】·米倉古道

10.【網頁】百度百科·米倉古道

11.【網頁】·米倉古道——搏動的文化之脈

12.巴中旅遊·巴中加入大蜀道文化旅遊發展聯盟

13.【百科】·南江縣博物館

14.川觀新聞·5A景區光霧山邀你免費打卡,每一處都是仙境

15.隊楊·【巴中日報】·跨越天險 千年夢圓

16.【四川農村日報】·悠悠米倉道 見證古今多少事

(以下圖片來自網路,在此對攝影師表示感謝!所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