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公園20分鐘理論」——打工人的「回血大法」?

2024-04-18旅遊

你最近有沒有聽說過「公園20分鐘理論」?也許你在沒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實踐了呢。

繼「city walk」,最近又出現了「火出圈」的「公園20分鐘理論」。

「替大家試過了!公園20分鐘理論是真的!」

「公園20分鐘簡直治好了我的內耗。」

「在公園待20分鐘,是我的‘精神快充’,是我的‘自我救贖’。」

......

現代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對「公園20分鐘」的「躍躍欲試」,其實是對個人 精神健康 更為關註和重視的體現。

那麽,「公園20分鐘理論」到底是什麽呢?

追溯該理論,其實來自於【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的一個研究,該研究指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加快樂,即便是不做運動,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

在沒有天花板、沒有復雜人際關系、沒有日常繁瑣工作的公園裏,無需花費額外的經濟成本,午休的20分鐘、下班回家路上的20分鐘,可能就是自家附近的小公園或是上班近旁的綠化廣場,簡簡單單就可以獲得一次放松的身心療愈。

早在十九世紀,就曾有一公園的建築師提到:偶爾靜觀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觀,對人們的心智健康和活力有好處。

也曾有研究報告提到「 心理-生理壓力恢復理論 」證明壓力過大而引起的如肌肉緊張等癥狀會在自然環境中迅速緩解。

另有研究表明,經常接觸自然環境的人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減輕焦慮和抑郁癥狀;戶外的活動也有助於身體素質的提高。

在環境心理學中有個「 個人空間 」的概念,指個體有著一個不可見又不可分的空間範圍,有著自我保護的功能。若這一空間被幹擾,則會引起焦慮與不安,也體現著人際交往的距離。

沈從文說,「自然使一切皆生存在美麗裏」。身處自然環境中,暫時與那些讓自己精神緊繃的人事物隔絕開,僅僅去呼吸那裏的空氣,感受它的 包容 接納 ,擁有一個單純的人與自然的時空。

大自然中的聲音、氣味、陽光等自然元素會降低人在焦慮時上升的皮質醇,緩解緊張與壓力。

如果生活和工作令你有「喘不上來氣」的時候,何妨走到附近的公園裏發會呆呢?

你可以看看公園裏四季的花草有何不同,閉目聆聽陣陣的鳥鳴,感受微風拂過臉頰的愜意與舒爽,晴天看被陽光照射在地面上晃動的樹影,陰天聽雨水滴落在葉子上的聲音,再到放晴後聞潮濕泥土的清香。

散文家張曉風說,「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願你在「公園的20分鐘」發現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妙、生活的浪漫和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