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錦城金河情思

2024-07-23旅遊

黃基濤/文

1980年代成都人民南路

錦城金河情思

黃基濤

退休已經一年零幾個月了,生活過得閑適而恬淡。不再為工作操心,也不再為碎銀幾兩而奔波焦慮。每天睡到自然醒,睜眼後躺在床上做下雙臂向上伸展運動,再把雙手放在腦後頸項上面做下擴胸運動。以緩解多年辛勤工作造成的肩周和頸椎不適。

起床後洗漱完畢,煮上從麥德龍買的12個黑芝麻小湯圓。餐後,泡杯從張家界旅遊買回來的青錢柳,淡淡苦澀中帶點絲絲甜味,十分愜意。

我小學、中學、大學、工作後都喜歡文學藝術,一生學習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在辦公桌抽屜裏一定放幾本喜歡的文學藝術書籍。由於從事的是行銷工作,經常出差,在旅途中也是一定會帶本喜歡的文學藝術書籍。從小就喜歡唐詩宋詞,所以對杜甫草堂情有獨鐘,經常去參觀遊覽。十幾年前又搬家到了草堂北路,離杜甫草堂就八九百米路程。

茶後,散步去杜甫草堂,也就幾分鐘路程。在北門口刷身份證後進入。杜甫被後人尊為詩聖,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我最為牢記的是他的一首絕句中的兩句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生活在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唐朝是農業社會,所以,在錦城窗前就能夠看到西嶺雪山的美麗雪景。

唐詩中是有形象的,欣賞杜甫的這兩句千古絕唱,仿佛看見一代詩聖憑窗遠眺西嶺雪山的絕美畫面。而今,工業社會,大氣汙染嚴重,霧霾天氣多。除非在雨過天晴的冬季清晨,晴空萬裏的時候,才能夠在成都市區看見西嶺雪山的壯美雪景。

「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身處唐朝,戰亂不斷,很難看見東吳的船只。草堂旁邊有條小河,通錦江,又九曲十八彎匯入長江,唐朝時期成都與東吳地界是通航的。只是蜀道難於上青天,交通極為不便而已。現在有高速公路、高鐵、飛機,當然也有豪華輪船,蜀道難於上青天已經成為歷史。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兩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記憶尤為深刻。唐朝戰亂社會的苦難,那個時代的苦難,杜甫熾熱的憂國憂民情懷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一直激勵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為社會文明進步做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杜甫居住過的茅屋

從草堂博物院出來,步行到牧電路菜市場。剮兩斤鱔魚,買幾個老姜,半斤獨蒜,三根黃瓜,兩根蔥,回家紅燒鱔魚。在路口紅旗超市又買了兩瓶雪花純生啤酒冷凍在冰箱裏。接近中午12點鐘,紅燒鱔魚做好了,美味飄香,色香味俱全,味蕾大開。開啟電視機,一邊看新聞聯播,一邊品嘗美食,一邊喝著冰凍啤酒,其樂融融。午飯後,小睡一刻鐘。起來後,突然想去人民公園轉轉。

我小學、中學、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都住在柿子巷。柿子巷清代叫太平胡同,因巷口有棵巨大的柿子樹,辛亥革命時期改為柿子巷。人民公園離柿子巷不遠,走路也就十五分鐘左右,離我現在的住家地草堂北路,也就5站公交車路程。公園裏有大型假山,可供遊人劃船的人工湖,現在的網紅「鶴鳴」茶鋪,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等。

踏上47路公交車,望著窗外的模組屋,中醫學院,十二橋,通惠門,現在網紅打卡地「寬窄巷子」的牌坊,很快就到金河街站了。回頭一望,成都市勝西小學就在眼前。這是我讀了5年小學的母校,離別幾十年了,一直沒有回去看看。擇日不如撞日,索性今天就去瞧瞧,於是就在金河街站下車往學校大門走去。勝西小學建於1940年,原來叫通惠門小學,後來改為勝利西路小學,簡稱勝西小學。再後來與橫小南街小學和人民西路小學合並,校址擴大了一倍,教學品質也大振幅提高,現在已經是四川省的小學名校了。

讀小學之前,我在外婆家長大。母親在同仁路一家國營制藥廠工作,盡管廠裏有幼稚園,我去上了幾天,不太適應。還是回到了外婆家裏。外婆家在金河中段的新半邊街,院內只居住了兩家人。開啟外婆家後門就是金河。小時候,漲水季節,上遊會有直徑30至60厘米左右的圓木順流而下。看見圓木飄向下遊,小小腦瓜一直在想它會飄向哪裏呢?

最為壯觀,最有畫面感拷貝在記憶裏的是「趕鴨」。金河岸邊,幾個「趕鴨」工,用幾根約5公尺6公尺長的竹竿,把幾百上千數不清的鴨群趕往金河中段的屠宰場。小時候外婆給我講過很多故事,最難忘的是「七仙女下凡」「安安送米」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我一生追求善良、孝順、感恩、美好,都得益於外婆的啟蒙教育。

金河最終匯入府河

在外婆家六歲半了,母親把我接回了柿子巷,領我去勝西小學報名上小學。哪個時代沒有「擇校」一說,都是根據戶口所在地就近入學。勝西小學離家不遠,從柿子巷東邊出發,出巷口就能看見小學大門。但是,有一條金河相隔。要走到小南街口,才有橋,過橋後往右拐進入一條小巷直走就到了學校大門口。若從西邊出發,要經過上同仁路口和軍區後勤部門口的一座橋,過橋後往左拐,順著金河邊走幾分鐘就到了學校門口。每天吃過早飯,背上書包就獨自上學去了。放學也是獨自一個人回家。看看現在的小學生,上學放學都有爺爺、或奶奶、或外公、或外婆、或父母接送,真是羨慕不已。

我的老家就在成都獅子巷8號

我上小學的年代,課外作業不多。回家後大多時間是與街坊鄰居同齡的或者年齡相近的小學生一起玩耍。有錦城小學的,支磯石小學的。有女生在一起,就玩「跳繩」「跳房」「躲貓貓」遊戲。男生在一起,就輸贏「紙煙盒」,滾「鐵環」「打陀螺」。春節過後,風向很順,就比賽誰的風箏飛得高飛得遠。而且,比賽用的風箏都是我們自己手工精心制作的。雖然沒有現在花錢買的風箏制作精美,用料考究,但是,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風箏飛上高遠天空,那份喜悅,那份激動,手舞足蹈。

夏天來了,就去金河邊捉「蜻蜓」,粘「蟬子」,把上衣脫下來撲「飛蛾」。累了,就在河邊草地上坐會兒躺會兒。然後精心挑選河邊長得粗壯結實的小草,打上一個有小孔的結。與同伴打「官司」。小草被同伴拉斷的一方,「官司」就打輸了。有時,會約上幾個同學,去柿子巷1號旁邊的軍區後勤部文工團排演廳,爬在窗戶外面,看文藝兵排練節目。看完節目排練後,一路小跑回家。

成都金河東段一景

最讓我們小學生激動的是冬天下雪,柿子巷住家院落裏會積上幾寸厚的白雪,小夥伴們就打「雪仗」,堆「雪人」。把皂角裏面的黑黑的「油換子」安在雪人腦殼上的眼睛部位當眼睛。一下子雪人就有了靈魂,栩栩如生。

由於學齡前由外婆帶大。所以與外婆的感情很深。小學、中學階段,每個星期天都會去看望外婆。早飯後就一個人獨自出發了,沿金河街走到人民公園,經西禦街、人民南路、染房街、青石橋、就到了新半邊街。盡管有一個小時左右路程,但是從來不覺得累。尤其是金河街段、祠堂街段、西禦街段,有很多法國梧桐樹。夏天時節,蟬鳴鳥叫,綠樹遮陰,天然氧吧。外婆見到外孫到來,每每喜笑顏開。盡管那個年代買肉要肉票,買米要糧票,買布要布票......外婆中午還是一定要弄我最愛吃的「圓子湯」。每年過春節,外婆還會給我和表姐發「壓歲錢」。

晚清時的成都城一角

春節是外婆最高興的時候。她一直與她的二兒子和媳婦孫兒孫女住。春節一到,她的大兒子和媳婦會從重慶回成都看望她,她的小女兒也就是我的母親和女婿外孫也會回來看望她。一大家子人一起包「湯圓」「炸酥肉」「推豆花」「殺公雞」「煮臘肉香腸」做「酸菜草魚」。酒足飯飽後,大舅還喜歡唱幾段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片段。還會在院子裏搭張桌子,五六個人一起打「撲克」「爭上遊」。最後沒有出完牌的人被稱為「下遊」,懲罰就是「鉆桌子」。一個大家族,幸福感滿滿。

金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最初被稱為「襟河」,因其穿城斜出,狀如衣襟而得名。後又改稱「金河」「金水河」。公元853年,由劍南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白敏中主持,在疏通城中小河的基礎上修建而成。金河是一條人工開掘的河道,旨在為成都城內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同時排出雨水與生活汙水。金河從成都西邊入城,經過成都軍區後勤部(西較場)、人民公園、西禦街、染房街、青石橋、耿家巷、紅石柱街等地,於合江亭與府河交匯,流入錦江。1971年修人防工程,金河斷流,至此,金河成為了歷史。

成都人民公園裏的鶴鳴茶園

從成都市勝西小學出來,往前走幾百米就是人民公園了。途徑解放前革命烈士「車耀先」的秘密聯絡點「努力餐」。原來「努力餐」在人民公園北面金河邊上,後由於修蜀都大道,搬遷到了現在的金河賓館對門。來到人民公園北大門,還能夠看見殘存的一段「金河」。但是,往日河景不在,油然勾起我的淡淡愁緒,勾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味。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手機、電腦、電視機、品牌汽車、高端社群商品房。父母忙於工作,很少管理我們。零用錢也少得可憐,兜裏揣的大多是硬幣。大熱天能夠吃個冰棍就感覺心裏美滋滋的了。

參加工作後,兒時玩伴、小學同學,幾十年各奔東西,杳無音訊。但願,最近可以透過各種渠道聯絡上。擇日,我們在人民公園「鶴鳴」茶鋪品茗歡聚,共同追憶我們逝去的美麗金河,逝去的樸實、艱辛、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歡樂童年。

(作於2024年7月)

本文責編:高級編輯 黃基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