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死在珠峰的夏爾巴,沒有留下名字!

2023-12-28旅遊

死在珠峰的夏爾巴,沒有留下名字!

2023年是人類登頂珠峰70周年。在過去漫長的征服雪山行程中,世界各地超過6000名冒險者在珠峰上留下了一串串閃耀的名字,他們的勇氣不斷被傳唱。而幫助他們成為故事主角的夏爾巴人卻很少被提及。

這是一個隱秘在喜馬拉雅山麓的神秘民族,自上世紀20年代英國登山者們將征服珠峰視作目標以來,夏爾巴人便一直陪在他們身側,為之提供開路、搭營、架梯、炊火、精靈等服務。並且隨著珠峰商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多曾經的高山牧民在這個鏈條上謀生。

天巴是夏爾巴人裏的一個傳奇人物,他十六歲就登頂珠峰,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此後還多次登上世界前十的多座8000公尺以上山峰。但近年來,他的朋友圈只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恭喜別人登上了珠峰,世界各國的都有;另外一個是悼文,哀悼登頂珠峰中遇難的探險者,其中也有不少是他的親人。

在關於往事的講述裏,天巴並不把夏爾巴人塑造成超能力的高山精靈。相反,他們都是生計無著的普通百姓。半個多世紀以來,商業化的珠峰不僅給他們 帶財富,也帶來了死亡。而身處其中的天巴知道,他們為了生活所付出的代價,可能還遠不止於此。

年輕的登頂者

天巴很清楚地記得,那天是5月23日,他剛滿16周歲兩個星期。

沖頂珠峰需要夜裏出發。因為白天的積雪反光刺眼,且天氣變換無窮,容易雪崩。剛過半夜十二點,天巴在營地裏就開始準備著,戴上頭燈,穿上連體羽絨服、腳蹬冰爪。

那是2001年,珠峰北坡(中國)的商業化登山計畫還尚未成熟,相比於南坡(尼泊爾)路線,海拔8千米以上更為陡峭。尤其到了最後的三級「台階」,裸露的巖石幾近垂直,形成通往峰頂的最後一段天梯。天巴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大本營做了近一周的拉練。這次的精靈是他的叔叔,大哥和父親也一起陪同,還有幾個背夫一路幫他拖著裝備。在攀升爬梯這方面,天巴要比其他人多花些時間,因為他的兩只手只剩下了5根手指。

這正是一年前那場冒險留給他的教訓。

2000年4月,天巴抵達珠穆朗瑪峰腳下的盧卡拉。在這裏,他經歷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徒步、攀登和適應力訓練,然後徒步60多公裏,向珠峰大本營進發。

他的這段冒險獲得了太多外界關註。登山用的冰鎬、連體羽絨、升降繩是戶外公司贊助的,飛往盧卡拉機場的機票是好心人給買的。尼泊爾政府本應向國內登山者收取650美元的授權證,但為了表達對天巴的支持也都免了。甚至連尼泊爾的老國王也專門接待了天巴,「他告訴我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探險結束後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14歲的天巴,獲得了覲見尼泊爾國王的機會

電視台、報紙紛紛報道了天巴的雄心壯誌,半個國家的人也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他身上。這個還未滿15歲的男孩,有希望為夏爾巴民族創下「最年輕登頂者」的世界記錄。

「在海拔8千米以上的絕境之中,身體和生命,其實不握在自己手裏。」天巴是後來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從大本營出發,要先經過恐怖的昆布冰川,然後再依次向上,打卡C1到C4四個營地。天巴的攀登起初十分順利,直到海拔7925公尺的C4營地,突然開始起霧,迷失了方向的登山者們紛紛駐紮下來,準備第二天再沖頂。

C4營地也叫「南坳」,是沖頂前的最後一個緩坡,駐紮在此地的帳篷正是以珠穆朗瑪峰為背景。但壯麗的風光之外,南坳還有另一個名字——「死亡地帶」。這裏氧含量只剩約30%,登山者很難入睡,但失去意識的風險大大增加。

位於南坳的C4營地,背景是世界最高峰 / Wikimedia Commons / Tirthakanji

天巴靠著氧氣瓶挨到了第二天,零點一過,又要準備出發。因為精神狀態不好,他沒註意到高寒保暖,摘掉笨重的手套才把冰爪換上,此時,手指已經開始失溫。

越往上走,天巴的體力下降越明顯,每走一步如有千斤重,呼吸也越來越急促。在距離峰頂還有約22公尺的地方,他放棄了,「我意識到我無法再繼續行走,手指失去了所有知覺。」精靈勒令他及時下撤,但他半步都挪不動了,只想躺在雪地裏大睡一覺。

天巴記不清自己是怎麽下來的了。他父親本來是C2營地的廚師,見人一直不下來情況不對,也一個人沖到了C3。據父親後來回憶,看到天巴的時候,他的整個臉已經曬得脫皮了,嘴巴流著血,眼睛全是紅血絲,手指頭完全冰掉了。

當時,珠峰的商業攀登才剛起步,為登山者提供的一切服務都很原始,通訊系統、天氣預報、直升機救援都遠沒有現如今完備,也只有大本營才具備基本的醫療設施。最終,這場冒險導致天巴左邊2個、右邊3個手指被迫截肢。

生活的崩解與重建並不容易,但天巴仍舊不甘心只差這一步之遙,「這說明山峰還沒有接受我,我還需要等待。」籌備一年後,他再次出發,終於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

16歲時,天巴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珠峰登頂者

「在2001年5月23日淩晨8點左右,一個晴朗的早晨,」他在自己的網頁裏記錄道,「我終於實作了自己的夢想。」作為當時最年輕的珠峰登頂者,16歲的天巴創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回到家鄉後,他的事跡得到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甚至編進了尼泊爾小學生的教材裏,很多學校還邀請他去演講。天巴和自己民族中所有夏爾巴登山者一樣,用肉體和勇氣將這個傳奇講述下去,此後他的人生,也與雪山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東方瑞士的生意經

天巴的全名叫天巴·切裏·夏爾巴。「夏爾巴」是他們的姓氏、他們的民族,也是他們的職業身份。

夏爾巴人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麓的一個民族,他們適應了高海拔的氣候環境,也是天生的登山高手。天巴的家鄉和珠峰只有一個埡口的距離。如果不是雪山相阻,他們直線走過去也還不到50公裏。

天巴少年時期,和家人在屋前的合影

1953年,人類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紐西蘭登山家埃得蒙·希拉蕊因此獲封英國爵位,他身邊的夏爾巴協作丹增·諾蓋也隨之走向聚光燈下。繼續向前追溯,1921年,英國探險隊第一次勘察珠穆朗瑪峰的攀登路線時,隊伍裏就出現了夏爾巴人的身影。

按照計劃,那支英國探險隊於第二年發起了對珠穆朗瑪峰的全面進攻,但在到達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高度時,他們遭遇了雪崩,7位夏爾巴因此喪生,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因攀登珠峰而直接引發的死亡事故。

在夏爾巴人的語言裏,珠穆朗瑪峰叫做「薩迦瑪塔」,意為高達天庭的山峰。如果沒有西方人的到來,他們或許還未曾想過要征服這座心目中的神山。但自從人類向珠峰發起挑戰以來,約有超過300名登山者在攀登途中遇難,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夏爾巴人。

丹增·諾爾蓋·夏爾巴(左)和艾德蒙·希拉蕊爵士(右),被認為是全人類第一批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 / Wikimedia Commons / RajBar

天巴也是很小的時候就對「山難」和「死亡」有了概念。那時還沒有電視,遇難的訊息都是透過廣播從雪山傳來。有的凍死了,有的掉進冰縫了,還有遇到雪崩冰塌被掩埋了。這裏面有一些名字就是他們村的。男人們就此一去不返,女人們還要守在家裏把日子接著過下去。

雪山給了夏爾巴人飯碗,但也帶來了諸多不幸,他們沒有選擇。

天巴家裏的男人,幾乎都在登山隊裏找到了工作。他的叔叔是登山精靈,父親是廚師,天巴也跟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天巴9歲那一年暑假,他們一起接待了一個來自日本的徒步團,團裏的7個遊客雇了20個夏爾巴,一路幫忙搭帳篷、生火、做飯、背東西。天巴是年紀最小的背夫,一路爬山一路玩,給客人們馱帳篷的搭建工具。

這趟旅行體驗很好。臨下山的時候,一個遊客把自己的衣服、水壺、登山杖等很多裝置都給了小天巴,這讓從小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天巴感到意外幸福。

14歲時,天巴就在登山團隊裏找到了自己的差事

事實上,天巴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每年四五月份的登山季。每到此時,他父親、叔叔以及村子裏的男人們都會停下手頭活計,趕去珠峰「上班」——他們給白人高貴的登山夢打輔助,經常一走就是半個多月。回來的時候,父輩們的口袋裏總能掏出很多稀奇玩意兒,比如餅乾、巧克力、墨鏡,帶給天巴關於山外世界最初的幻想。

那是上世紀90年代,珠峰腳下已經出現了專做商業登山業務的探險公司。這意味著,不必成為專業登山家,普通愛好者也有機會登頂珠峰,只要交錢成為探險公司的客戶就可以了。

發展到現在,尼泊爾登記在冊的戶外公司有2000多家,此外還有戶外裝備、授權證聯絡官、保險中介、民宿餐飲等上下遊產業,有超過100萬人以此為生。從北坡中國境內登山的報價約為45萬元/人,而在尼泊爾境內,還可以有更便宜的選擇。

在商業攀登的團隊裏,夏爾巴人也有著明確的分工:

精靈是整個團的總領事,負責安排所有遊客的登山計劃,從今天天氣怎麽樣,到背什麽東西去營地,都需要他來統籌;

協作一般「一對一」,10個客人就要配有10個協作,需要寸步不離陪伴在客戶身邊,背東西、搭帳篷業都是他們的活兒;

營地廚房還備有後勤團隊,廚師就有一個主廚加兩個副手,會根據顧客的飲食習慣安排不同的特色食物;此外還有小工,負責擡水、洗碗、清理廁所……

出發前,天巴和隊員們一起準備物資

而在團隊之外,還有夏爾巴人「冰川醫生」,在每年登山季來臨前,勘察攀登路線,在危險的冰川或懸崖上,提前搭好供顧客攀登的懸梯。

截止到2023年底,全人類中已有超過6000名登山者成功登上這座世界之巔,絕大多數都是像這樣,由天巴和他的夏爾巴同胞一路服務到山頂。

雪山背夫的出路

天巴成為珠峰最年輕的登頂者後,人生也迎來了巨大轉折。他先是獲得了前往中國留學的機會,在武漢大學讀完本科後,又和朋友一起創立了自己的戶外探險公司。

從業十余年,天巴見過一些很執著的客戶。對他們來說,登山就是生命的全部。他遇到過幾個登山前已經寫好遺書,交代清楚後事的;也遇到過說死了之後誰也不要把他帶下來,他要魂歸雪山的;還有直接和保險公司簽訂協定,來擡人的時候要把周圍雪也一起帶走的。

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冒險是遠高於生存之上的精神追求。帶著團隊一次又一次遊走在死亡邊緣時,天巴更加領悟了那句話:不是他們征服了雪山,而是雪山接納了他們。

大學畢業後,天巴仍然沒有放棄對雪山的熱愛,不斷挑戰全球8000公尺海拔以上的高峰

第一次出事是在2014年,他組織了世界第十高峰安娜普爾納峰(海拔8091公尺)的攀登路線,它位於尼泊爾中北部,距離盧卡拉機場很近。當時跟團的一共有7個人,大部份來自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他表弟做精靈,還配了幾個協作。

天巴因管理公司沒有跟隨一起,當天半夜他接到了來自表弟的衛星電話,以為是登頂了報喜,沒想到山上起霧,隊員們迷路了。團隊裏有人頭燈掉了,彎身去撿不小心滑了下去,表弟讓天巴趕緊聯系通航救援。直升機天亮才能啟動,天巴的心一直怦怦直跳,等第二天他們下撤時只發現了那個人的手套,人已經不知道在哪裏了。

那一年的另一場事故發生在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海拔8163公尺),也是合夥人半夜給他打電話,前腳剛報完喜沖頂了,後腳就聽到了有人摔了的訊息。那個登山客來自日本,天巴隔著電話都能聽到那邊一遍又一遍呼喊「Please」的求救聲。最後人也沒救到,客人和夏爾巴協作兩人都沒下來。從此天巴對電話的恐懼持續經年。

同年的4月18日,珠峰C1營地發生雪崩,引發了自商業攀登開放以來最大的登山事故,有16人因此遇難。雪崩發生時,他們正在冰川上修復繩梯,為即將到來的登山遊客勘測路線。遇難者中,夏爾巴人占了大多數,其中也包括從小和天巴一起喝酒長大的朋友。

接二連三的意外讓這個年份變得格外灼心,天巴從沒集中過這麽多的創傷。那一年他本計劃五大洲的最高峰都爬一遍,也不得不因此放緩了腳步。沒想到第二年,更大的悲劇再次籠罩在這片土地。

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首都加德滿都一片廢墟 / 圖蟲創意

2015年登山季,天巴的公司正帶著中國第一個女子珠峰登山隊紮住在大本營,打算不日開始攀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4月25日這一天,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發生,造成了8000多人死亡,大量古跡坍塌。此時震源距離珠峰大本營(南坡)只有80公裏,巨大的振波引發了山體雪崩,一共造成了19人死亡和61人受傷。

這19名遇難者中,有5名是天巴公司的人,其中兩個還是他的親人,他表弟和堂弟——一個剛剛結婚生了小孩,一個正準備結婚。悲痛深刻又綿長,他多次拿起電話但始終沒勇氣把噩耗告訴他們的家人。天巴也因為被砸傷了腿,從此告別了海拔8000公尺以上雪山的征途。

後來政府關閉了大本營,當年也成了自人類登頂珠峰成功以來無人升頂的一年,被外界稱為「至暗時刻」。

雪線之上,死亡並不稀奇,但並不是所有死亡都有公平的對待。

登山旅遊在尼泊爾GDP中占有7.9%的比重。僅登山授權證(一萬美金)這一項,每年就能給尼泊爾政府帶來上千萬收入。而夏爾巴人每年能從中賺取的僅5000美金左右,如果意外身故,死亡撫恤金才400多美金。

即便如此,在人均薪資每年不到700美金的尼泊爾來說,這也是一份需要天賦才能端上的飯碗。

天巴年輕時和家人的合影

好在這些年,隨著環喜馬拉雅山脈商業化登山計畫和戶外旅行的發展,越來越多夏爾巴開始繞開「登山」這個天生使命,重構了自己的人生。

天巴小時候,和他父親同為背夫的叔叔們,早有遠見地離開了山上,他們在首都或附近城市買房置地,供孩子讀書。現在夏爾巴人的後代有出國留學的、當了教師醫生的,還有做起了飯店、民宿等生意的,相比之前,過上了還算不錯的日子。

天巴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哥因為廚師手藝不錯,也在一次登山活動中結識了他的異國女友,後來兩人搬到了新加坡生活;他弟弟也靠著手藝掙錢後去杜拜工作,算是真正走出了大山。他往日的朋友中,也有在歐美國家留學之後定居在那邊的。而他自己和父母還留在加都,開了一間民宿,能經常接待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去年,天巴結婚了,今年迎來了女兒的出生,他開啟了全新的人生。角色轉變後,登山對他來說已經沒有小時候那麽執著,只是「山一直在那裏」,只要聽從內心的召喚,需要的時候他依然會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