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福建漳州:文脈久傳承 古城育新機

2023-12-07旅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日前,來自台灣的清華大學博士生陳怡蓁遇見漳州古城後,深有感觸。

福建漳州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漳州市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力度,用好用活豐厚的文化資源,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讓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

海絲文化譜寫開放新篇章

在漳州古城芳華裏的小巷中,坐落著一家公益性私人僑批展館——南風僑批館。展館創辦於2022年5月,館內展示著清末至20世紀90年代的僑批、貨幣以及遊子從海外寄回國內的物件。

「海洋文化已深深滲透進漳州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這種交融是相互的。」僑批館創辦者、漳州文史專家林南中說。

漫步古城的大街小巷,透過老街騎樓、古牌坊、番仔樓,或是透過人們日常使用的瓷器、漳繡、僑批等,都可以追尋到海絲文化的銘印。

2023年10月,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釋出會,通報漳州聖杯嶼元代沈船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為漳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航段和節點再添實證。

海絲綿延,悠悠客來。透過海洋,漳州與世界緊密連在一起。

2023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漳州設立中國-菲律賓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標誌著中菲「兩國雙園」建設進入全面、實質性落實階段。

2023年正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漳州深度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持續推進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菲「兩國雙園」、中沙(福建)產業合作區建設,努力實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非遺文化融入新消費場景

2023年10月底,在2023「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文化旅遊推介會暨非遺展示活動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布袋木偶戲驚艷亮相。漳州布袋木偶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黎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文堅為嘉賓呈現特色演出【福偶獻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演繹,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漳州古跡眾多,擁有15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8個文物點和630處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僅國家級非遺計畫就有7項。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閩南古厝、漳州古城記憶館、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漳州非遺展示館等場所好戲連台,成為古城的「引流密碼」。

從「活起來」到「火起來」,非遺圩日、園遊會、非遺快閃、傳統民俗活動等「文旅大餐」,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消費場景,推動非遺計畫「飛」入尋常百姓家。

遊走在「漳古文集」小攤間,「真水魁」帆布包、木版年畫紅包袋、木偶頭……從生活用品、辦公文具,到潮玩擺件、伴手禮包裝,這些特色非遺手工、文創手作,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尋寶,把漳州「符號」帶回家。

書院文化實作以文化人

雙手互插在寬大的衣袖中,身體略前傾,目光直視前方,眉宇間透著篤定……在古城修文路,漳州文廟大成殿西側先哲序位上,一代大儒朱熹以人們想象中應該有的樣子立於世人眼前。

開啟漳州千年文脈圖卷,可見座座書院競秀。據統計,僅明代漳州就有49所書院(講學處、讀書室)。

2023年8月以來,一批批文化人才及愛好者相聚在這裏,開展了一系列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文化傳播活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古城西側,千年古龍溪縣衙遺址——「百裏弦歌」,曾是一處長約500公尺的城市老舊背街小巷。據介紹,「百裏弦歌」起於明代。1531年,龍溪知縣俞璉在縣衙前左右立二座牌坊,東坊名「一方民社」,西坊名「百裏弦歌」。滄海桑田,兩座舊牌坊均已不存在,而「百裏弦歌」則成為地名流傳了下來。為積極響應群眾呼聲,2023年以來,漳州加快推進百裏弦歌片區改造提升計畫,盤活片區業態、加快片區更新。今年4月,該計畫竣工,千年古縣再現芳華,成為市民體驗文化、享受生活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馬躍華 本報通訊員 吳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