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老課文:70後課本裏的【天山景物記】 消失在課本裏的新疆旅遊指南

2023-12-07旅遊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那些年一起讀過的老課文。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是現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習作例文,描寫了七月時節天山的美麗風景。很多80年代的高中生看到這篇課文應該都會覺得眼熟,因為它節選自80年底高中的一篇經典課文——【天山景物記】。今天,我們便跟隨著作家碧野的腳步,一起來漫遊天山。

碧野和茹誌娟等人在大慶

這張照片拍攝於1979年的大慶油田基層鉆井隊的炊事班,左三是【百合花】的作者茹誌娟(王安憶的母親);左二是著名畫家蘆芒,說起她的畫您可能沒見過,但她作詞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卻伴隨著1956年電影【鐵道遊擊隊】傳遍了大江南北。最左邊這個胖乎乎、笑哈哈的老頭,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碧野。

碧野,原名黃潮洋,廣東省大浦縣人,著名作家。1955年春,在秦兆陽的建議下,碧野第一次深入祖國的西北邊疆去體驗生活。從1955年春天到1956年秋近兩年的時間裏,他「展翅飛翔於天山南北」,到過「塞外江南」的瓜果魚米之鄉喀什,騎著伊犁出產的哈薩克名馬馳騁於天山的夏季牧場,觀賞了天山的優美景色,領略了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這段時間裏,碧野積累了大量的西北邊疆生活的素材。回到北京以後,已經調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秦兆陽向碧野約稿,希望他寫一篇關於新疆景物的文章,於是便有了這篇【天山景物記】。

【天山景物記】節選

【天山景物記】發表於1956年12月號的【人民文學】,一經發表便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註和好評。這篇文章不僅描繪了天山的美麗景色,還記錄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和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碧野以細膩的筆觸和深情的情感,將新疆的美景和人文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閱讀這篇文章,我們仿佛在跟隨一位傑出的導遊,穿越於字裏行間,深入探索天山的奇妙世界。我們遊歷於天山壯麗的風景之中,領略著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珍稀寶藏。天山,那是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現著無盡的美麗和神奇。

【天山景物記】節選

【天山景物記】的容量很大,篇幅很長,寫景狀物出現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如果沒有一條主線把這些景、這些物、這些情串起來,那文筆再好也令人感覺零星散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碧野巧妙地采用了四個小標題來分門別類。根據遊記的一般規律,就其遊蹤所至和視野所及的所見、所感、所聞,將眾多的景物交織得井井有條。「 雪峰·溪流·森林 」、「 迷人的夏季牧場 」、「 野馬·蘑菇圈·旱獺·雪蓮 」、 「天然湖與果子溝」 ,四個部份既渾然一體,又有著相對的獨立性。比如【七月的天山】正是節選自「 雪峰·溪流·森林 」,單獨成篇後也毫無突兀之感。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高中課本語文第三冊】

1977年,人教社再次組織編輯全國統編版教材的時候,【天山景物記】被收錄到【全日制十年制學校高中課本語文第三冊】的第一課,正式登上中小學教材的舞台。隨後,在1981年版、1984年版高中語文課本中,均在第三冊第一課收錄。1988年,【高級中學課本語文】1988年第2版修訂時,【天山景物記】開始被收錄至第二冊。1991年4月,新版的【高級中學課本語文】出版使用,這篇文章仍在第二冊中被收錄,直到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教材的全面使用後,【天山景物記】才暫時從人教版教材中消失。從1979年到2002年,碧野的這篇代表作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整整待了24年,足足影響了幾代人,在無數人的心中埋下了向往新疆、向往天山的種子。

高級中學課本語文第二冊1991年版

同是山峰,可天山的山峰終年積雪;同是森林,天山的森林是原始森林;同是溪流,天山的溪水是雪水匯集而成的;這些自是與別處不同。寫牧場,這裏的牧場在海拔兩千米以上,每當牧群在雨雲中出沒的時候,甚至分不清哪個是雲頭哪個是羊群。這裏的牧群,牛羊吃得是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自然也是和別處不一樣的。這裏的哈薩克牧女,溫暖的蒙古包,好客的哈薩克牧民,更不要提那看著就流口水的烤羊排、酸奶疙瘩和酥油餅,每一樣都令人神往。雖然【天山景物記】在教材上已經消失多年,但時至今日,依然有無數人沿著它的行程去遊覽新疆,在各大旅遊網站上,【天山景物記】依然被作為伊犁出遊必備指南。也許,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朋友,你到過天山嗎?如果你願意,那就跟著【天山景物記】去天山看一看吧。

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