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 冰上鸿飞(一)

2024-07-16国风

【编者按】西泠印社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博雅之社」「天下名社」,一代又一代西泠印社中人坚守「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立社宗旨,胸怀「爱社如家」大爱担当。

为彰前贤美德,以志后世不忘,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特此策划编纂了「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丛书,官方微信公众号专辟栏目,分期推荐已出版的大系丛书,精选其中文章及藏品,以飨读者。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之【黄宾虹卷:冰上鸿飞】

力挽万牛要健笔,所以浑厚能华滋

—— 一代宗师黄宾虹山水画艺术之路

(节选)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他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二十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

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黄宾虹山水册之一

款识:南天石乳。兴坪阳朔江边所见,宾虹。

钤印:朴存(白文)

(一)以书入画,创立「五笔」

黄宾虹的山水画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其书法艺术的造诣也是极高的。他将笔墨置于民族魂和民族性之中,认为笔墨是中国画最根本的形式。黄宾虹一生没有停止过对书法、笔墨的探索,其对「屋漏痕」的书法用笔是非常讲究的,强调用笔要有力度,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而自然。他的作品中笔的运行全是书法用笔,每一笔都讲究起承转折,哪怕是一小点,也要如高山坠石般有力度,决不轻浮。他还将以书入画的用笔观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进而提出了「五笔法」,即「平、留、圆、重、变」。他自己绘画也是按照这样的严格要求,所以黄宾虹的绘画尽管表面上看似杂乱,实则有着严谨的法度。

叠翠山居(轴)

钤印:黄宾虹(白文)、黄山山中人(朱文)、竹窗(白文)

从作品【叠翠山居】中就可以看出黄宾虹在用笔上,是以巧为拙,从生到辣。他晚年的作品更是脱化浑成,天趣浪漫,纯属写意型的疏峻简约、浑然天成的逸格风范。由此可见,黄宾虹对用笔的讲究和对线条的要求在山水画中的运用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黄宾虹的「五笔法」无论在书法中还是在绘画中的运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以毛笔为着眼点,在书画中进行了延伸和发展,从而跨越了书画的具体形态。

黄老还主张在用笔时「起要有锋,转有波澜,收笔须提得起」黄宾虹从书法中悟到了「一波三折」,从而将它运用到书法和画法中,并且提出一波三折的要点在于「逆」,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用笔就如书法,有藏有露、中锋侧锋、方笔圆笔、积点成线、一波三折。他对书法与绘画融通的认识和实践,几乎伴随其一生,可以说黄宾虹是一位用笔大师,他以书入画的用笔观造就了他绘画的内在生命张力。黄宾虹创立的艺术高峰无疑是辉煌的,既可以毫无愧色地面对历代诸贤,也可以立身于现代世界艺术之林,伸出双臂,与任何来者握手。

(二)黑暗之中,发掘光明

黄宾虹衰年变法,功夫在笔墨,绘画独有的风格也表现在笔墨,其山水画晚年涂「墨」成趣,以示观众,人称「黑宾虹」,成为其山水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黄宾虹的「黑山」,看似不经意,却见匠心,这主要是「外师造化」,对山川深入观察的结果。中国画章法讲求疏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极言宜疏即疏,宜密即密,黄宾虹的画以黑密为主,刚开始看确实是有一片漆墨的感觉,然而细细观看以后,层次变化非常丰富,使他的山水画整体上呈现一派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无一笔是笔,无一笔是墨,而又无一笔非笔,无一笔非墨,元气淋漓,骇目洞心」。这与他的水墨运用上的独特技法是分不开的。

(三)从心所出,从心所为

黄宾虹并非一位形式技术语言的大师,他的山水艺术的空谷足音,续接了唐宋元法脉,集传统山水之大成,确实达到了一种笔墨会际之长的境界。在本质上,黄宾虹不是一个为语言而语言的画家,他胸怀着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他用文以致治的民族情操去画中华山川的幽邃浑黑。他的作品是「浑厚华滋」的,具有雄浑、壮观、诗意的美感,表达了人与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物我合一的亲密关系,刻画了画家心目中理想的山水境界。

墨花飞舞(手卷)

款识:

宾虹先生山水,人皆知其综合古法,镕铸而成大家,其实花卉亦然。即如此卷,看似青藤、白阳,细细体会拙处、厚处,实与徐、陈二家不同。盖青藤、白阳用行草之笔写出,宾老用篆隶之笔写出故也。用行草之笔写飞动之神,其弊易流于滑,而青藤、白阳无之;用篆隶之笔写古朴之气,其弊易流于蛮,而宾老亦无之,此所以各有千秋也。要在能炼就腕力,使用中锋,方可臻此境界。特为指出,不知阅者以为然否?

壬寅中秋,张宗祥记于杭州寓庐,时年八十有一。

钤印:海宁张宗祥八十岁后作(白文)

(四)书画同源,金石为根

黄宾虹所处的时代正是嘉道碑学盛行之际,碑学成就下形成的「金石气」对其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宾虹在二十岁时有幸得到一块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拓片,喜爱至极,随身携带以便于研究。在他的一生中,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黄宾虹用了几十年的工夫研究不同风格的钟鼎、砖瓦、魏碑等拓片,力求感悟书法线条中那纯朴厚重又生动自然的「内美」,并将这种对于线条的领悟运用到绘画之中,使其山水画作品透露出一股雄浑古朴的金石气。

黄宾虹对于这种刻在铜器或石刻上的文字情有独钟,他被西周时期这种浑厚纯朴的金石文字深深吸引,认为中国画法从书法来,笔法成功皆由平时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黄宾虹深得钟鼎篆籀的笔意,其下笔如刀切玉,多以中锋笔法出之,如折钗股,屋漏痕,刚而能柔,柔中带刚,无一弱笔。其用笔起承转折,笔笔相生、笔笔相应,一气呵成。这也是他山水画获得古朴、刚健、雄伟的金石气象的关键所在。

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黄宾虹艺术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在山水画中表现出极其整体的团块结构所构筑的强烈的形式感,其次在于由长短线以及宿墨重点构成的斑斑驳驳的笔墨肌理、单纯中求变化的平面效果和整体具象、局部抽象的意象处理。因此,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时,他强调山水画的气韵,强调神采,想在绘画上体现出气韵生动,所以我们要学的是他对生命力的把握和张扬的艺术风格。

设色山水之一

款识:唐宋人画积累千百遍而成,层层深厚,有条不紊。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王宰、王维同为后世学者之祖,未可忽视。矼叟。

钤印:黄宾虹(朱文)

结语

黄宾虹的山水画以其独特性和创造性、精湛的笔墨技巧、浑厚华滋的高超意境,在促进中国画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使古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化重新面临选择之际,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本文作者:胡弘杰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宣传信息处

编辑:许齐、陈榕、袁依凡、陈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