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1979年陈云接受癌症手术前,亲自给胡耀邦写信:潘汉年案必须复查

2024-02-17国风

1979年10月,陈云被查出患有结肠癌。手术前,中央办公厅主任姚依林问他有什么交代。

陈云思索了很久,觉得只有一件事放不下。

病中的他提起笔,亲自给胡耀邦写了一封信: 「虽然这次是小刀,但人老了,为防万一,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汉年问题的解决,潘案要重新审理」。

就是这封信,让一桩尘封多年的历史冤案重新走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被迫与汉奸「共舞」

陈云和潘汉年,都是我党在隐蔽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

他们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并肩战斗,风雨同舟,走过了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

潘汉年是著名的「情报专家」。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奉命在中央特科工作,担任情报科科长。

1939年初秋,上海已成「孤岛」,情势十分复杂。当时情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汉奸。

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需求,对潘汉年来说,可谓举步维艰。

而他的主要对手,正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汪伪76号特工总部大魔头——李士群。

汪伪政权成立后,李士群紧紧抱住汪精卫的大腿,一路官运亨通。

但是此人是典型的「墙头草」,朝三暮四、摇摆不定,从来都信奉「有奶便是娘」的原则。因此,他虽然当了汉奸,但也并非真心臣服于汪精卫。

对抗日战争的结局、汪精卫政权的未来前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走向,李士群一直在观望着、盘算着。

他内心打着小算盘,觉得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不仅和国民党中统保持着秘密关系,同时又想方设法搭上中共的线索。

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李士群主动和潘汉年之间建立了联系。

在最初一两年间,李士群并没有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情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完全被日本占领,形势更为严峻。

潘汉年这才决定,要进一步打开和李士群的联系渠道 ,以保证上海的地下工作能够坚持下去。

1943年,潘汉年被任命为华中局情报部部长。他收到消息,日伪有可能对淮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扫荡。

为了进一步了获取情报,潘汉年向饶漱石建议,由他进一步加强和李士群的联系,交换一些情报。

饶漱石批准了这个提议。

1943年3月,潘汉年再次潜赴进上海。

所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此次上海之行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埋下了祸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次改变命运的会面

到达上海当天,潘汉年立即通过联系人,与胡均鹤接上了头。谁知胡均鹤告诉他,李士群人不在上海,而在苏州。

上海离苏州并不远,潘汉年匆匆赶到苏州后,又扑了个空。

李家人说,李士群不在苏州, 如果有急事可以直接去南京找他。

一而再,再而三的扑空,使潘汉年觉得有点不对劲。

李士群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为什么让他去南京见面呢?

要不要去南京,能不能去南京,去了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其实作为中共情报工作负责人,潘汉年亲自去南京显然是不适宜的。万一被国民党抓住把柄,说不定会编造出「勾结日伪」的谣言,使得我党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局面。

但如果不去,那么此前与李士群建立的情报关系就将宣告结束,不仅会影响以后的情报来源,就连目前新四军急需的「扫荡」情报也无法搞到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权衡再三后,潘汉年咬咬牙,决定冒险一试,去一趟南京。

可是到了南京,依然不见李士群的踪影。汪伪政权的另一个头目杨杰出面接待了潘汉年。

杨杰自作多情地将潘汉年介绍给一些汉奸,还称呼他为「李士群的朋友」。这样一来,潘汉年的南京之行,几乎就公开化了。

到了第二天,李士群终于露面了。然而狡猾的他完全不关心情报,反而大大谈了一通当前形势。

最后,他话锋一转说道: 「汪先生听说你来了很高兴,他想和你谈一谈。」

事到如今,李士群无疑是图穷匕见。这一切都是他设计好的一个局,先把潘汉年辗转欺骗到南京,然后再挟持他与汪精卫见面。

潘汉年此次前来是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但李士群却突然把他带入一个危险四伏的境地。

深入虎穴的潘汉年早就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将「扫荡」情报弄到手。

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和汪精卫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