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宋徽宗的【瑞鹤图】,人为制造的祥瑞

2024-07-12国风

仙鹤盘旋于皇城之上,云彩缭绕于皇宫之巅,这不啻是祥瑞降临的吉兆。然而,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所描绘的景象,却可能只是一场由皇帝精心导演的虚幻场景。这幅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体的作品,堪称徽宗艺术才华的全面展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对权力和荣耀的无限渴望。面对明朝乘风破浪而来,北宋正陷入腥风血雨的动乱之中,徽宗是否也意识到,这种人为制造的祥瑞终将被现实的阴云所掩盖?

相比于祖宗们对白鹤等瑞兆只是点到为止的欣赏,北宋徽宗显然是个狂热分子。据史书记载,1112年元宵节的第二天清晨,徽宗突然看到皇宫宣德门周围云涌鹤舞,仿佛仙境般的景象。当时的徽宗年纪尚轻,统治刚满10年。面对如此难得一见的祥瑞,他当然兴奋得手舞足蹈,急忙传诏书画家将这奇景记录下来。

这幅被徽宗亲自题写"瑞鹤"两字的画作,从色彩到构图无不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作为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一幅字画,它曾被列为紫禁城最宝贵的传世之作。画中的白鹤数量高达20余只,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画面,目光所及之处全是飞翔盘旋的鹤影。动静结合的构图布局极为巧妙,不愧是徽宗一手傲笔横生,笔耕多年才能创造出来的经典力作。

仔细观察,这数十只白鹤个个神态各异,或张颈高歌、或谦恭低头,栩栩如生的造型着实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对并立于宫殿檐脊之上的白鹤了。右侧的那只高昂着头颅,意气风发;而另一只却扭过头与之遥遥相望。如此夸张的造型巧思,暗合了皇家权力在徽宗与臣子间的博弈较量,让人看出了徽宗对于个人统治地位的渴望。

面对如此富有寓意的"祥瑞"图景,或许徽宗终于找到了发泄内心野心的出口。北宋时期,皇帝们普遍对"天降祥瑞"情有独钟,相信这是上天支持自己执掌皇权的信号。可是对于徽宗而言,单纯的一两只鹤群显然无法满足他,他梦寐以求的是像这幅画一样猛烈的瑞兆场面,才够体现他个人的崇高地位。尽管徽宗本人并无出众的军事政绩,却也对祥瑞之说深信不疑。

殊不知,接下来的15年却是北宋王朝的倒计时。当金兵打到开封时,这位被俘虏的徽宗或许才意识到,所谓的"瑞鹤"其实只是一群养在皇家园林中的禽类,那层云雾也不过是白天的薄雾罢了。一切都是虚无缥缈,注定要被靖康之变的硝烟所吞噬。感慨万千之际,徽宗怕是也明白了,虚构的奇迹终归无法与现实的灾难对抗。

这不禁让人思考,徽宗到底是因为妄自尊大而编造这一切,还是出于某种更深层的焦虑和不安?细细品味【瑞鹤图】,或许我们能从中窥见一代君王的心理世界。

画中那密密麻麻的白鹤,看似富丽堂皇,实则暗藏着徽宗对自身地位的忧患意识。正如那双并立的仙鹤,一只高傲自负,另一只却显得忐忑不安,正应了当年朝野对徽宗的评价"万事能做,唯独不能为君"。徽宗自知统治能力平平,但又渴望证明自己的非凡,于是千方百计制造这种虚幻的瑞兆,是出于一种自我安慰和情绪宣泄。

可笑的是,当时的北宋已是风雨飘摇,而徽宗却沉浸在这种自我欺骗的幻境之中。视而不见王朝将亡的危机四伏,耳旁只听见那虚无缥缈的"祥瑞"喧嚣,这不能不说是一位执政者的悲哀。假若徽宗能像画中那只俯视的鹤儿一般审视清醒,或许北宋的结局就不会那么惨淡了。

当年仕宦文人对【瑞鹤图】也是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其栩栩如生,有人却嘲弄其脱离现实。其实,徽宗也深知这一切不过是自我意淫,但他就是执着于这种虚幻的权力寄托。就像当年的檀君王,徽宗也把"天佑我才"挂在嘴边,终究是一厢情愿的自我膨胀。

如今,那副气吞山河的【瑞鹤图】已成为一代王朝的绝响,一个时代的注脚。那飞翔的鹤儿早已离去,只余檐下的几只等候命运的白鹤了。面对金人的铁蹄横扫,皇城沦陷,徽宗怕是只剩下曾经的自我鼓舞和虚妄的梦想了。

总的来说,【瑞鹤图】不单是一幅集大成的绘画杰作,更是一面映射出徽宗内心世界的心灵镜子。它写实了徽宗对权力的狂热追求,也折射出他对自身地位的焦虑忧患。这种矛盾心理的对撞,最终化作了一幅荒诞而虚幻的祥瑞景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瑞鹤图】预示了北宋的衰落颓唐,是徽宗及其王朝衰微前的最后疯狂。面对金人的铁蹄,祥瑞之兆终将不攻自破,宛如徽宗的虚妄梦想,注定要在靖康的硝烟中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