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最冷的小寒,读王羲之「 最冷的帖 」

2024-01-07国风

最冷的【寒切帖】

流传至今书法名作,其中许多都是来自书法名家的信札手记,因此除了赏析艺术之美,也能从中一窥当时的节令气候,风俗人情。

今天,在这「最冷」的小寒时节,我们正好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书圣」王羲之的 「最冷」的【寒切帖】(寒切就是寒气逼人的意思)。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冬月二十七给朋友写了一封信,那时他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利索,却依旧愿意冒着寒冷哆嗦提笔,与老友相互问候。书信的原文是: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天津博物馆 墨迹版

书信大意是:

收到你十四、十八日两封来信,为你的问候感到欣慰。天气十分寒冷,近来各位都可好?心内忧伤辛劳,长久挂念悬心。我服食很少,不是很好。因为还要费力回应谢司马的信,就不再多叙了。羲之答。

这封信,寥寥数十字,看似平淡,读来又有几分冬日的凄清。但名家毕竟是名家,王羲之随手写就的书信,就这样流传下来,成为追随者和后世人眼中的珍宝。尽管只是平常问候,也无例外地被后人奉为名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寒切帖】,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为唐代勾填本。

赏析 & 学习

平和简淡

局部大图 1

【寒切帖】平和简淡。许多字如「得」、「保」、「谢」等,笔画并无过多的转折、顿挫。虽简化却是高度概括,做到了点画处意韵十足。

帖残破较重,许多字,如「月」、「羲」、「劳」等,虽残破,而气势仍然丰满。整体来说,笔画比较妍润。

但有些笔画,如第一个「之」字,「寒切」等字,润中含朴,非常耐人寻味。

局部大图 2

如今的稀世珍宝,当时不过是王羲之极为随意的日常书写之作,因为它本身只是一封传达关怀的书信,但正是做了许多减法,在舒服自然中抵达了另一重书法境界。而彼时小寒前后的寒切之意,也由此得到永恒的凝结。

章草古意

此版收录于【刘园集帖】

【寒切帖】具有章草古意。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

王羲之善写隶书,旧体章草得心应手,这从【姨母帖】、【初月帖】及【寒切帖】等的一些用笔与结体中可以窥见,故其写草书时呈现旧中见新或新中带旧,两者交融默契。

【寒切帖】为王羲之晚年所作,对今草新体的书写已娴熟,但作品中的章草书风,可视为尝试与探索,这种实践也是创新的一种手法。因此【寒切帖】的新意,正在于作者将章草进行了再创造,或在新体中加入了章草的笔意,使新体不失古意。

读帖学习

此版收录于【宝贤堂集古法帖】(哈佛大学版)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对【寒切帖】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侧锋用笔的方法,笔势爽利而浑厚,其间包含几个要素:

1、注意观察和分析用笔中锋、侧锋的比例关系、调和手段、转换方向。

2、侧锋用笔的线条中爽劲、锋利与沉着、圆厚的矛盾统一,不可偏颇。

3、中、侧锋在速度、节奏上的变化规律。

冬天是和寒冷紧密联系的,古人将这时的风称作寒风,景色称作寒景,时刻称作寒辰,鸟称为寒鸟,草木称为寒卉、寒木。而王羲之写于隆冬的【寒切帖】,也透露着身体欠佳的萧瑟意味。

然而,正是在寒冷的衬托之下,亲朋好友之间的惦念才显得格外温暖。就像「最冷的帖」【寒切帖】,也承载着王羲之和友人之间「最暖的问候」,穿越千年,诉说着情谊,也绚烂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长廊。

犹如四季变迁,人生亦有起伏,但有了朋友的惦念与慰问,有了家人的理解与体贴,就有温暖伴我们拥抱时光流转。虽窗外小寒,惟愿心中暖暖。

备注:转自书法字典,供大家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喜欢就多点赞收藏和转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