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诗词中的雪

2023-12-09国风

雪相较于它的寒冷,在古往今来的墨客心中,它那六花般散落的浪漫、它那寒酥般不消的坚毅、或是它那玉鸾般飞舞的豪纵则更为突出。

在大雪节气里,是最适合来读读诗词中的雪的。

一位出征的军士,迎风行进在漫天飞雪的归途,虽饥饿难熬,但一想到家乡那暖风中摇曳着的杨柳枝,一想到家乡采摘薇菜时那喜悦的丰收景象,一想到家中还有盼望自己早归的妻子,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军士,心中不免涌出暖意,步履缓慢却不乏坚定。

此时那【诗经.小雅.采薇】 中冰冷无情的雪一下子便将故土的温暖烘托得淋漓尽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虽没有人能深刻体会这位军士的远在异乡的孤苦之情,但这又算什么呢,故乡的温情在召唤着他,再大的风雪也不能阻停他归乡的脚步。

同样是大雪纷飞的日子,同样远在异地,北宋文人潘阆却被事务牵绊不能归家。当大雪落下时,他也只能孤独地坐在窗前望向家乡的方向,小酌几杯以解思乡之愁。

大雪拥蓬户,寒梦不成归。
孤坐北窗风,飘落辞家衣。
向晓酒力减,背壁灯影微。
谁知游子心,暗逐长空飞。

——【雪夜有感】

比起周朝的那位军士和北宋的潘阆来,晚唐诗人罗邺则显得更为凄楚悲凉。

年迈的他在飞雪的清晨和朋友依依惜别后,踏上了前往茫茫大漠边塞的路程,他前行的方向正好和他家乡的方向截然相反,也许罗邺此时也预料到了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条不归路,所以在这条纷纷飞雪的去路上,他更为怀念起故土来。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早发】

在六花飞舞的时节,很能生发出人们的拳拳思乡之情,更能激发起人们的报国热情,在漫漫大雪中尽显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诗圣杜甫在【阁夜】 中这样说: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还在【对雪】 中这样说: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在忧国忧民的队伍中,如果杜甫主打一个「忧」字,那还有许多主打「豪」字的。

同样在大雪之日,为保国家安宁、护百姓周全,遇到来犯之敌时,身为元帅府判官的卢纶,二话不说背刀上马,同将士们一起在风雪中朝着敌军疾驰而去,此时真是豪情漫天!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然而最豪的并不是「说干就干」,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在冰天雪地中不屈地前行,甚至有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隐忍、坚毅与乐观。

两度出塞、久佐戎幕的岑参在写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时,就透出了他和边塞将士的这份慷慨悲壮及不屈的豪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虽能吹折白草,但在岑参看来也只不过如春风般柔和无力;大雪漫天而降,边塞尽被冰雪覆盖,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在岑参看来那雪也只不过如树上的梨花一般,仅供人玩赏罢了。

在这寒冬时节,将士们亦能且歌且舞,开怀畅饮,对严寒毫不畏惧,对敌军更是蔑视一笑,就如同在风雪中冻结在空中的那面鲜艳的军旗,毫不动摇、威武不屈!

同样有着不畏艰险的精神且勇往直前的还有一支抗击日寇的队伍,将士们正踏雪行进在去往西北高原的山路上。

1936年2月,他们刚刚才突破了敌军的防线,虽缺衣少粮、军备落后,但他们是一支永不言败的军队,他们不仅有着救国救民的信念,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有着慷慨豪迈的博大胸襟,这是前无古人的,他们是当代的英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在这冬日里,读雪中的诗词,读诗词中的雪,可豪情万丈、可热血沸腾,这或可抵御那冬的漫漫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