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最刀人心的一首荷花词,写尽世间遗憾,人生种种皆是选择的结果

2024-05-30国风

踏莎行

北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词的大意为:

曲曲折折的池塘边杨柳依依,偏僻的入水口鸳鸯嬉戏。池面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浮萍,挡住了采莲女的行舟。更没有蜜蜂和蝴蝶倾慕花的幽香,等到红色的花瓣落尽,徒留一颗苦涩的芳心。

落日的余晖返照着傍晚的潮水,波光粼粼,漂浮的云层夹带点点细雨。那多情的荷花仿佛向我诉说着内心的苦楚:当年固执得不肯在春天和百花一起绽放,如今却只能无端忍受萧瑟的秋风。

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贺皇后的族孙,有血缘关系,贺铸的世祖是贺皇后的兄长。当贺铸出生时,贺皇后已经离世近一百年了,这份荣耀并没有给贺铸带来多少好处。

他本是底层武官出身,后经苏轼推荐,由武转文,依旧沉沦下僚。说来也奇怪,贺铸仅比苏轼小十五岁,交集却很少,也没有诗词唱和。相反,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和秦观却都是贺铸的好友。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限不详,结合内容来看,极有可能是贺铸晚年的作品。词明写荷花,实际上每一句都寄寓着词人的身世之感。尤其是「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一千古名句,写尽世间遗憾。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上阕起始两句交代了荷花生长的整体环境。「回塘」的意思是曲曲折折的池塘,诚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别浦」一词指江河支流的入水口。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就储水之地而言,是谓塘;就进水之地而言,则称为浦,都是幽僻之地。垂柳掩映,鸳鸯戏水,固然可以为荷花增色,但位置过于偏僻,很难被人发现,不易招人爱慕。

上阕第三句是说,前往池塘的水中长满了层层叠叠的浮萍,采莲女的行舟无法通过。荷花坐落的位置已然偏僻,即使采莲女知道此地有荷花,可池中密布的绿萍足以阻挡行舟前行。因此,高洁的荷花便再也没有被人赏识的可能了,只能花开独赏,花落独悲。

上阕第四句是说,既然莲舟无法前来,那么能飞的蝴蝶和蜜蜂这两种昆虫总该是可以来的吧。令人遗憾的是,荷花固然会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但蝴蝶和蜜蜂断然不会前来。「断无」一词,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寄托着无限的哀怜。

如果说起始两句的荷花地处幽僻还暗含着词人些许孤芳自赏的心理,那么莲舟路断和蜂蝶绝无则是明显感叹自己无人赏识、才不能尽其用的人生际遇。故,上阕最后一句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喟叹:等到娇艳的荷花凋零,徒留一颗苦涩的芳心而已,又有何用?

整个上阕明面上句句写荷花,又处处暗合词人自身。语意双关,情致无限。

究竟是什么阻挡了词人的上升通道呢?或许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解读:贺铸好侠,心直口快,这种性格注定了他在官场吃不开。加上他容貌粗犷,在要求有「官样」的古代社会自然机会渺茫;北宋官场,尤其是后期,新旧党争近乎白热化,贺铸又不屑站队,又有谁还会在意他这个没落的贵族子弟呢?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下阕起始两句依旧描写「回塘」和「别浦」的景色。落日的余晖返照在潮水上,波光粼粼,潮水涌进池塘;流云夹带着点点雨滴,敲打在荷花身上。天色已晚,显然荷花已经经历过很多个朝暮,饱历无数个阴晴,而始终无人知晓,无人采摘。词人自己又何尝不是经历过太多的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呢?

下阕第三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莲舟不至、蜂蝶不慕、自开自落的荷花心事重重,恰好词人出现了,于是想将这一切告诉词人。一个「似」字表明这都是词人的想象,幻中带真。

下阕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是全词最出彩的一句。行文至此,荷花、美人、词人三者合而为一,花即是人,人即是花。诗人将花开于春天比作「嫁」给春风,很是形象。而荷花「不肯嫁春风」则包含了她不媚俗、不争妍的高洁的、孤芳自赏的品格在内。既是写荷花,又写词人自己。

但是,正是因为当年自己主动选择了「不嫁」,才造成了如今的憾事。结局就是红衣尽脱、芳心独苦,无端地在萧瑟的秋风中了结此生。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词人还会选择「不嫁」吗?大概率还是会选择「不嫁」,追根究底是源于他高尚的人格。因此,最后两句仅仅是词人的感叹罢了。

—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