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东晋)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 「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

2024-10-19国风

一、【快雪时晴帖】的艺术魅力

【快雪时晴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笔法圆劲古雅,提按顿挫节奏起伏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从容不迫,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结体匀整安稳,以方形为主,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 「羲之顿首」 以行草开头,「山阴张侯」 以行楷收笔,形式优美而富于层次。例如 「快」 字左右相向,顾盼生情;「雪」 字上部倾斜,末笔调整重心,于平正中见险绝,于险绝中寓平正。

用墨清和爽朗,给人以清明之感。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书文并茂,带来文学与艺术的双重享受。其独特的节奏韵律,犹如涓涓细流,舒润轻灵地流淌,又不失遒劲笔势。

此帖被后人推崇,一方面是其艺术价值极高。从点画到结体,再到章法,无不展现出王羲之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历经千年,从唐初赐丞相魏征,到辗转于众多名家之手,最后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流传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众多名家的题跋,如赵孟頫的小楷、乾隆的御笔等,为其增添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快雪时晴帖】不仅是一件书法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快雪时晴帖】被视为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代表作,在历代书法名品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书法风格来看,它与【兰亭序】有着相似之处,却又独具特色。【兰亭序】以其丰富的变化和磅礴的气势著称,而【快雪时晴帖】则以其平和典雅、从容不迫的韵味引人入胜。该帖在笔法与结体上,与【兰亭序】有不少共性,却又收住了锋芒,体现出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

在历史长河中,【快雪时晴帖】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的笔法与体势能看到此作的影子;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远祖【快雪时晴帖】。众多书法名家取学此作,足见其在书法传承中的重要性。

它被古人称为 「天下法书第一」,虽有争议,但这一赞誉也体现了其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十大传世名帖中,此作与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 「三希帖」,并位列首位。乾隆皇帝将其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合称为 「三希帖」,且置于首位,足见对其珍爱有加。

【快雪时晴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它历经千年,辗转无数藏家之手,题跋数量众多,鉴藏印章目不暇接,充分证明了其珍贵程度。在书法史上,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世书法发展的道路。

三、行书特点

【快雪时晴帖】充分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行书特点。用笔圆转灵活而又平稳。帖中笔画转折流畅自然,毫无生硬之感。例如 「果为」 二字的连接,并非一个动作的结束,而是一个连续转折的过程,控制好节奏与力度后,呈现出流畅完整的用笔过程。起笔藏露兼用、中侧并施,使得线条丰富多变。转笔调锋极为流畅,如 「快」 字左右相向的两部分,呼应关系明显,「夬」 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 字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

结字上因势生发,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绝不雷同,字形妍美。每个字的结构都根据笔画的走势和整体的布局进行巧妙安排,既不失平衡美感,又富有变化。如帖中 「羲之顿首」 以行草开头,「山阴张侯」 以行楷收笔,形式优美而富于层次。同时,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俯仰生情,神完气足,表现出悠闲逸豫的意致。

章法上顺势取势,不激不厉,从容有节制,气韵生动。第一行上下的 「行气」 一贯,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间距疏朗,重心错落。「果为」 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第三行自然作结,美感丰富。最后 「山阴张侯」 四字,气完而神足。

【快雪时晴帖】的这些行书特点,充分展现了王羲之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也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四、历史背景

羲之晚年毅然辞去官职,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专心信仰道教,纵情山水之间。这种生活状态使得他的书法艺术更能表现与抒发个人性情。

东晋时期,书法受到其他学派影响,但总体在儒家思想背景下发展。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虽受魏晋玄学思想影响较大,总体基调仍保持儒学观念,呈现出自然烂漫且具有平淡中和之态的意境,这也是其书法作品被后世帝王喜爱和推崇的原因。

在东晋时代,信札是常见交流形式。人们依靠鸿雁传书,书写地址需详细,当时书帖中多涉及信使之事。【快雪时晴帖】即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写给友人 「山阴张侯」 的问候信札。

东晋时期的书写环境也有其特点。笔多用鼠、兔毫等偏硬毫或兼毫笔;墨以松烟墨为主,三国韦诞对其配方进行革新,东晋时已日臻成熟,为二王书风奠定基础;纸为白而亮、表面平滑受墨、纸质坚韧的麻纸,后期出现麻与楮皮、桑皮等混合纸;砚南方多用陶瓷砚,北方则多用有雕刻的石砚,砚式多为有足砚;书写用家具资料缺乏,但从汉代画像及唐代高几案的发展演变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存在高几案,只是其是否用于文人书写尚无详实资料证实。

【快雪时晴帖】自东晋诞生以来,历经多个朝代的流传历程。唐代初年魏征拥有了它,后来传给褚遂良;北宋初年,又让苏易简得到了,后来转到米芾手中;南宋时期,则在高宗内府;明代又辗转多人之手;到了 1746 年,即乾隆 11 年,成为皇帝的收藏品。清朝灭亡后,被收藏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因战争先后转移到贵州、南京等地。1949 年初,再次被转移,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作品介绍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书法作品,全文共 4 行,28 字,是一封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信札。内容为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其尺寸为纵 23 公分,横 14.8 公分,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被誉为 「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 「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 「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从唐初开始,【快雪时晴帖】就备受珍视。唐初赐丞相魏征,后传于褚遂良。唐末宋初归苏易简,又传于苏家子孙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之手,后转归米芾。南宋初入高宗内府,明代由多人收藏,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又为涿鹿冯铨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进入内府,乾隆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额其室为 「三希堂」。

历代文人、君王对【快雪时晴帖】珍爱有加。元赵孟頫跋曰:「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 乾隆皇帝更是对其爱不释手,书 「神乎技矣」「天下无双,古今鲜对」 等 7 题,在册中书写了七十多则题记,外加两幅书画,并盖了多枚收藏印章。【快雪时晴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众多名家之手,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浏览/下载:(东晋)王羲之 行书 【快雪时晴帖】誉为 「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神乎技矣」「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墨韵书香 历代书画古籍下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