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黄庭坚最具哲理的一首诗,说尽人生荣辱,读后豁然开朗

2024-06-09国风

黄庭坚自幼聪慧,颇受家中长辈喜爱,他的舅舅每每来到家中,总会随手取出一本书,考问其中内容,每逢此时,黄庭坚总能对答如流。

长此以往,黄庭坚神童之名愈发远扬。有一日,家中来客,酒宴正酣时,其中一位宾客因久闻黄庭坚年少聪慧,于是来了兴致,请他吟诗一首。当时年仅七岁的黄庭坚,随即写下【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很难想象,这是一首出自七岁孩童的诗作,彼时的黄庭坚似乎早已将人生看透,宛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苦口婆心的劝说:是非成败,转头成空,与其将精力放在追名逐利之上,不如纵情山水,活得潇洒自在些。

年少时,便已如此通透,更不必说成年后,于得失之间迸发的明悟。 其中一首诗,更将人生荣辱说得分明,正是他官场沉浮后的警世之言:

【杂诗七首·其一】

宋·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前两句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直抒胸臆,道尽人生体悟。

蘧庐,即为古时驿站供人休息的房子,与现今的旅馆相似。出自【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绿鬓,意为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稀疏。

全句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就像在旅馆中借住,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而在追寻的路上,伴随着世间万物的磋磨,青丝早已化作白发。

黄庭坚一生命运多舛,虽出生书香门第,才华横溢,但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屡次被贬,晚年更于饥寒交迫之中客死异乡。有此抒怀,实为情理之中。

后两句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借用典故,表明生活至理。

第一个典故 ,化用了【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故事。

昔日,郑国一位樵夫外出砍柴,途中打死了一只受惊的鹿。因为怕别人看见,就先将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中,并铺上几层木柴以作掩盖。

结果等他忙完准备去寻鹿时,却找不到具体位置,便认为自己刚才只是做了个梦,一路上絮絮叨叨。

恰逢路旁有人听见了樵夫的话,便顺着樵夫的描述找到了掩藏鹿肉的地方,等路人带着鹿肉回家后,便同自己的妻子道清原委,并感慨道:「这个樵夫做的梦和真的一样。」

他的妻子却说道:「或许是你自己梦到了砍柴藏鹿的事呢?这附近哪有樵夫,你不过是梦想成真罢了。」

丈夫闻言,随声附和,夫妻二人便沉浸在意外之喜中,不再多做计较。

然而,樵夫回家后却百般思索,始终对鹿念念不忘,于是在梦中找到了藏鹿的地方和得鹿的人。第二天,樵夫便照着梦中的线索找到了昨日的夫妻。

结果几人为争这只鹿吵了起来,闹到了官府那里。官差也搞不清具体状况,最终干脆让两家平分鹿肉。

后来,郑国国君知道了此事,便同宰相感慨道:「这官差也是在梦中给他们分的鹿吧?」

第二个典故 ,出自【庄子·大宗师】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意思是,如果你梦到自己是一只鸟,便会在天上飞翔;如果你梦见自己是一条鱼,便会在水中遨游。

两则典故,皆有人生如梦之感。诗中的鹿与梦都象征着世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或是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

然而一切外物,不过是如梦幻影,转瞬即逝,大部分人只是活在幻想之中,整日庸碌罢了。

此中说理,可谓醍醐灌顶。半生追寻,有过迷茫有过挣扎,落过泥潭遇过光明,行将就木时却恍然发觉,一切好似大梦一场。

正如曹雪芹所言: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在世,物欲的追寻终会成空,与其执着徘徊,不如享受当下,在风和日丽的岁月里,过好每一天的日升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