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史上写「月」最好、最多的诗人是谁?我以为有两位,一是诗仙李白;二是大文豪苏轼。如果要问史上写中秋诗词最好、最多的诗人是谁?那毫无疑问,只有一位,就是苏东坡。
诗仙李白写了很多「月」诗。有最思乡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最壮观的「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有最豪放的「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有最婉约的「月」,「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有最浪漫的「月」,「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月下飞天镜
而大文豪苏轼写「月」的诗词,也不遑多让。比如,他写最唯美的「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又如,他写最孤独的「月」,「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再如,他写最绮丽的「月」,「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关键是苏轼除了上述的「月」,更有多篇「中秋月」,而且是名篇跌出,这是诗仙所没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秋节」刚刚在隋唐时期固定下来,还没有达到鼎盛时期,这导致唐代写「中秋」的诗词很少,诗仙也很少写。二是个人原因,李白是个浪子,他的家庭牵绊很小。但苏轼不一样,他首先有深厚的兄弟情,当年他深陷「乌台诗案」,是弟弟苏辙,拼了宰相不做,也要救哥哥一命。其次,他还有很深的家庭感情,就算是他被贬谪到岭南这种蛮荒之地,依然有妻妾相随。而「中秋节」恰恰是团圆的节日,所以,苏东坡的感受就颇深了。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毫无疑问,这首【水调歌头】,是大苏写得最好的一首「中秋」诗词,也是史上最好的「中秋」诗词。在序中,词人说了,「作此篇,兼怀子由」,说明这篇「中秋词」,是写给弟弟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中,关于「中秋明月」的名句,那是信手拈来。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多么豁达。
而苏东坡关于月球的想象,又是那么美好。又是「天上宫阙」,又是「琼楼玉宇」,大苏把世间最宏伟的建筑,都给了想象中的月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总是那么睿智,又充满了禅意,语言则更加优美,苏轼遣词造句的能力,无与伦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又是世间最美好的祝福。所有关于「中秋」的祝福,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
可以说,世上所有的祝福,都没有比这句更加美好的了。好像只有苏东坡,才能说出这么美好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说,此词一出,古今中外,再也没有任何「中秋」诗词,能与之相比。不要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苏东坡这里,文就是有第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这首【西江月·黄州中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这个时候,苏轼刚从死罪中逃离出来,心情是格外低沉,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暗黑的一段日子。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词人刚从「乌台诗案」的死罪中逃离出来,自然感觉人生就像大梦一场,有过高光,年纪轻轻就科举高中,没想到现在就是人生的一个最最低谷。所以说,「人生几度秋凉」,这恐怕是苏轼人生中的第一个秋凉,而且是最最寒冷的一次秋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贱常愁客少」中的「酒贱」意味着酒的质量不高,但在这里,它更多地象征着词人自己的处境——被贬谪、地位低下。因此,他的居所很少有客人来访,这让他常常感到忧愁。「月明多被云妨」则描绘了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明亮的月光常常被云层遮挡。在这里,云层象征着小人的阻碍,而明亮的月光则代表着词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于自己才华被埋没、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懑。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在这种心情下,大好的「中秋月圆」,在词人眼里,也只是「孤光」。一句,「把盏凄然北望」,当然是像汴京方向望,表达了词人还希望再次被朝廷重用的心情。
毫无疑问,词人在这首词里,尽情的展现了他的哲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而「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虽然牢骚满腹,但也不乏对现实的针砭。
所以,这首「中秋」诗词,在史上所有「中秋」诗词中,也是排得上号的。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真的很奇怪,当年,苏轼未和弟弟在一起过团圆的中秋节,他反而十分洒脱,说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到苏轼与弟弟苏辙在徐州共度中秋,这是他们七年来首次相聚。苏东坡却感慨万千,甚至是相当的悲观,虽然,他也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但悲观的情绪,清晰可见。我们来看这首【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银汉无声转玉盘」,在苏轼眼里,明月是在「转玉盘」。这就像一个命运的轮盘一样,不知道它会转到哪,我们最终会得到什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此生此夜不长好」,意味着这样美好的时刻在一生中是难得的。而「明月明年何处看」,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暗示着明年此时,不知会在何处欣赏明月,也许不会再有今夜的团聚。
毫无疑问,这两句诗反映了苏轼对人生无常、聚散无定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透露出对与亲人团聚时光的珍惜。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既朗朗上口,又充满了哲思。大苏有很多这样的名句,如,他写「清明节」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都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把人生看得那么透彻,充满了睿智。
苏轼的诗词,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但他总把人生看得透透的。既有诗词炼句的优美,又充满了人生感悟。这样的诗词,又有谁能够不喜欢呢?
4.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时节,身处黄州的苏轼,逐渐适应了黄州的生活。他甚至在黄州东坡垦荒,自号「东坡居士」,过着简朴的农耕生活,而且自得其乐。这首【念奴娇·中秋】,就写于这个时期: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一句,「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这何尝不是苏轼内心心迹,他彻底放开了,也不在意自己的贬谪生活了。一句,「云无留迹」,再也没有了「月明多被云妨」的牢骚。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玉宇琼楼」描绘的是月宫中由玉石构建的华丽宫殿,是古人对月宫的美好想象。「乘鸾来去」中的「鸾」是指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用来比喻仙人乘坐神鸟自由往来于月宫之中。「人在清凉国」则是指人们在月宫这个清凉、宁静的地方,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一句,「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不就是在形容苏轼远在黄州的生活嘛!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句很容易让人想起诗仙李白的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苏终于有了诗仙的浪漫和洒脱。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是真的喜欢黄州东坡的生活。多年以后,他离开了黄州,在【如梦令·有寄】写道,「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深深的表达了他对黄州东坡生活的留恋。
5.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誇
这首【南歌子·再用前韵】,比较特别。一是这不是「中秋节」所写,而是「中秋节」过后写的;二是这首词也没有「中秋节」常见的明月描写,但又和明月脱不了关系。无论如何,在这首词中,苏轼还是显示了他一贯的睿智: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化世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两聱牙。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誇。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化世一尘沙」,「寓身」指的是寄居或生活,「化世」则是指人世间或社会,「一尘沙」则是用来比喻人的渺小,如同一粒沙子。整句词的意思是,诗人感觉自己在人世间的存在就如同一粒沙子一样微不足道,生命短暂且渺小。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这里的「潮来潮去」,表面上当然是指大海上的潮来潮往;但实际上是指人世间的潮来潮往。意思是看淡这人世间的起起落落,平淡的过一生足矣。
「早知身世两聱牙」,「两聱牙」则是指说话不流利、不顺畅,这里比喻为人生道路的坎坷和艰难。整句词表达了词人对于自己坎坷人生的深刻认识,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充满了曲折和不顺。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誇」,「骑鲸公子」,是指诗仙李白。传说当年李白在采石矶,骑鲸捉月,虚空而去。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诗仙李白的向往,说自己虽然一生跌宕,但最后希望能陪李白骑鲸而去。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誇
整首词,词人对「中秋节」的浪漫想象和悲观想法,都不见了。有的只有对前人的向往,「中秋」这么好的明月,为什么不能像诗仙那样,骑鲸捉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