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陈鼓应丨庄子思想的自然之美

2023-12-16国风

陈鼓应,著名道家文化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他的代表作有:【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剧哲学家尼采】【庄子哲学】【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庄子人性论】等。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已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庄子实为一位自然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念乃放眼于广大的自然界,不似儒家仅局限于人事界。

西方亦有很多自然哲学家,然而,基本的精神和观点则和庄子有很大的不同。希腊人往往把自然界看成无意义的物质世界;中世纪更视之为实现人性虚荣欲望的活动场所,因而把它当作罪恶之域;及于近代,则把自然界看为一数理秩序、物理秩序的中立世界,并排除一切真善美的价值,视之为非价值的领域。

西方的自然哲学,以客观世界为对象,将人类置于卑微的地位。尤其是早期希腊哲学思想,均不出自然的范围,那些哲学家所注意的是外在的世界,并持科学的态度加以剖析了解。至于人类,则仅被视为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生命的活动及价值便被忽略不谈了。庄子的自然哲学则不然,他以人类为本位,并将生命价值灌注于外在自然,同时,复将外在自然点化而为艺术的世界。由是,在庄子的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似西方常处于对立的「分割」状态,而是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

许多西洋哲学家,将自然视为价值中立的世界,更有不少人将自然视为负价值的领域,遂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冲突与斗争中。罗素谈到人类的「三种冲突」时说,「人的天性总是要和什么东西冲突的」,并视人的斗争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人和自然的冲突」,而斗争胜利便是生存的要件,胜利者往往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将自然视为一种束缚,为了解除束缚,于是致力去认识它,克服它。西方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能够如此发达,大抵可说是这一态度所促成的。

综合来看,西方以往的形而上学家,对于自然均表现出一种超越的观念。他们常在自然之外,幻想另一超自然,以为对立。到了近代,哲学家才借助于科学知识,就自然本身做出剖析。这是属于纯理论系统的建构,而他们和自然接触后的态度,却迥异于庄子。在庄子心目中,广大的自然乃是各种活泼生命的流行境域,自然本身,含藏着至美的价值。所以,庄子不凭空构造一个虚空的超自然,也不将现有的自然视为沉滞的机械秩序。

庄子认为,自然是生我、养我、息我的场所,我们的衣食取之于自然,游乐凭借着自然,阳光空气、春风秋月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无尽藏」宝物。这样的自然实为滋生万物而具慈祥性的mother nature。所以,在庄子心中,人和自然之间根本没有冲突,相反,彼此间表现着和谐的气氛。庄子【齐物论】上的「三籁」中,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应——自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以至于人身也是一个大和谐。

庄子的自然观,影响后人很大,这种思想也可说代表了中国人心境上一个显著的特征。后世「游于万化」的艺术精神和「返回自然」的文学呼声,都是在庄子哲学中寻得启示。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亦道出了庄子的心声,同时也表明了人事无异于罗网,唯有自然乃最为赏心悦目的去处。

「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大自然对于庄子心境的熏染,无疑是很深刻的,再加上他那独特的审美意识,所以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一个美妙的境地,我们根本无需在世外另找桃源。他深爱这个自然世界,因而对它采取同情与观赏的态度。

自然是美的。在庄子眼中,自然之美含藏着内在生命及其活泼之生机,它孕育万物,欣欣向荣,表现着无限的生意。无怪乎庄子赞叹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知北游】)

自然之美表现于无言,庄子乃由大自然的默察中而引申其无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