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抄书打卡第63天——「秋以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2024-06-01国风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大家好啊,我是微茉,今天是我抄书第63天,感谢大家的关注,也欢迎大家前来点评与指导,我会继续加油努力的。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潘希白的一首词——【大有·九日】。

这又是一首重阳感怀词,开篇先写「问岁华、还是重九」,在此之前用了两个典故,即柳裕登戏马台和陶潜赏菊,都与重阳节有关。相关可是相关,与重阳相关的典故多了去了,为何要用这两条呢?戏马台在江苏,陶潜隐居处在江西,而词人此刻应在其家乡永嘉,三地风牛马不相及,除了堆砌典故,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来。或谓提到刘裕是希望北伐以抵抗外,提到陶渊明是起隐居之念,后者尚有可说,前者和整首词的格调却并不搭界,恐怕只是穿凿附会而已。

「恰归来」,词人回到家乡永嘉了,或及其不赴使馆之召而还乡。接着写「南山翠色依旧」,虽然昨夜听到风起雨落,但「都不似登临时候」,今天却又是一个艳阳晴天。本来佳节对美景,应该是很惬意快乐的事情,然而词人却将笔锋突然一转,说「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说自己因悲感而憔悴。为什么会如此呢?

下阕再写「空对酒」,又有「砧杵动微寒」,以砧杵捣衣,实在制寒衣,因为天气渐冷,冬至将至。所以词人说「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眼中景致突然又是一变。或谓含有朝政是非,如江河日下至慨,不为无因,但其实表现得并不明确。可能只是词人潜在的悲感投射于外,但对于这种悲感,就连他自己也并没有理解得十分通透。

接着,「把破帽、年年拈出」,孟嘉落帽的典故又出现了,词人说「强整」其帽,又说「搔首」,是指自己已经老朽,正合岁华将晚之景,于是产生共鸣。所以他在「霜前雁后」,「几回忆、故国莼鲈」,用张翰退隐的典故,表明自己终于下定了从宦途飘零中抽身的决心。上阙已写「恰归来」,下阕才写退隐,这种倒叙的结构倒是颇见新意。